APP下载

学会观察

2014-07-17刘莹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石榴橘子事物

刘莹

常常听到家长和孩子的抱怨,觉得写作文时总是无“料”可写,内容空洞。而观察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因为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而观察就是写作的门径。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思考,发现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指导孩子观察的方法,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两方面。

作文观察兴趣方法常常听到家长和孩子的抱怨,觉得写作文时总是无“料”可写,内容空洞。而笔者认为,观察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观察周遭的一切。因为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而观察就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其实,只有通过观察,人们才有可能获得丰富的材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思考。自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把观察放在了相当重要位置。那么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教育学家史迈尔也曾经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由此可见,要想孩子的文章精彩,有“料”可写,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孩子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发现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指导孩子观察的方法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两方面。

一、激起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乐于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教师在习作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欢娱性,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孩子主动观察的同时,记得为“观察”抹上一道亮丽的色彩,引起孩子的兴趣,使孩子欲罢不能,是提高孩子习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1.鼓励孩子走出课堂,在玩中观察

好动、调皮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够鼓励孩子的玩的同时,也留心观察一下身边的事物,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那必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正好在指导《一种植物》的状物作文时候,正赶上学校采橘子的课外活动。同学们兴致勃勃出发之时,我也不忘记给孩子们布置观察的作业:观察橘子树的样子,橘子叶子的形状颜色,橘子的样子和颜色,也可以带上照相机为你观察的橘子留下倩影。同学们一下子乐开了锅,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采橘子的同时,更不忘记看看橘子树、摸摸橘子的叶子,更有甚者闻闻橘子的味道。有的孩子忙着为橘子拍照,有的孩子忙着拿笔记本记下珍贵的观察结果。这样,观察对于孩子来说就不再是个生硬的任务,在玩乐的同时,去观察事物,收获着,丰富着。果然,回到学校后呈上来的一篇篇作文,生动、真实,描写入微。这种观察不仅不是负担,还给了孩子们乐趣,因为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收效。

2.让课内的活动丰富,在活动中观察

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我决定开学之初让孩子来写写美丽的校园,写作之前,为了加深学生对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的印象,我在班里开展《校园一角》摄影比赛,每人选出1张优秀的作品参赛,参赛时要求学生以《爱我盘溪》为题,在班会上介绍校园环境或设施,也可以是在校园中开展的有意义的活动,课堂学习的动态。学生们行动起来,背上相机,走遍校园去选景,选角度,还真像个小摄影师。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的足迹。学校的每一处景物都尽收学生们的眼底。照片出来了,学生们的作文也有了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切实感受到:花点功夫,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3.充分利用课堂的魅力,让孩子在学习中观察

课内作文教学的时候,我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记本班一位最熟悉的同学》,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像。这下,孩子们乐开了锅,大家互相观察,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写的人的特征来写。于是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创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写出了切合实际的优秀作品。总之,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须让他们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所以,在习作教学时,教师记得为观察抹上亮丽的色彩,去吸引孩子的目光,凝聚孩子的思绪,使孩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使孩子在生活中汲取作文素材,使习作生动、充实。

二、注意指导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善于观察

作文,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学生个性化的脑力劳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在作文教学中,观察是把客观活生生的、有意义的事物内化为人的思想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解决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没啥可写”的重要法宝。那么怎样观察,如何去观察,对孩子来说就显得犹为重要。教师在习作教学时,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教会孩子观察的方法,让孩子善于观察。

1.点面结合的观察法

拿写景的文章为例。观察好生活,是写景的前提。鲁迅先生就是因为儿时细心地观察了生活,注意了身边的景物,他才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出了“紫红的桑椹,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大黄蜂,轻捷的叫天子”那样的名段。曹操如果不登上竭石山,自然也写不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的名句。如写《公园一角》时,教师可以先挂出图,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然后指导写开头。首先要求学生说出图中所画的景物在公园中的位置。接着再让学生仔细看图中池边、水池、对岸三个部分,提示学生要抓住池边花的美、多的特点,抓住水池中仙鹤的高大、骄傲的特点,抓住对岸山奇、险的特点。最后再观察山水相依、鸟语花香的景色。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自然如鱼得水,从整个公园的“面”到个别景物的“点”,观察到位,描写细致,美文纷至沓来。

2.焦距观察法

焦距观察法,就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如同照相机的焦距一样。如让孩子写《太湖》一文时,春游时候,站在太湖边,我要求学生用从远到近地观察。远看湖中的三山岛是怎样的?是什么颜色?像什么?有什么特点?近看太湖水又是如何?还发现了什么?于是,一位学生这样写到“我站在太湖边,远远望去,三山岛像一个巨人躺在湖中心,他周围弥漫着阵阵雾气,如同披了件美丽的白色纱衣。近看太湖,湖水清澈见底,游鱼在水底快乐自在地享受着这人间仙境。”从远到近,从近到远,都是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学生掌握了,那美文也就纷至沓来了。

3.多维度观察法

如写石榴的时候,我出了三个题目,分别是《买石榴》《石榴》《我爱石榴》,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来写。并告诉学生,《买石榴》侧重买的角度写石榴,可以听那响亮的吆喝声,看熟练的称石榴的动作,以及看石榴的样子。而《石榴》就应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大小,品尝它的味道。《我爱石榴》呢?则应观察爱石榴的什么,如颜色、味道等都可以。其它的事物同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将思维的火花发射出去,将会带来无尽的光明。

4.对比观察法

对比,是写作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观察方法。早在春末秋初之时,我就让孩子在家中种上一盆菊花和太阳花,不知不觉,秋天已经悄悄来临,这时候百花尽凋谢,惟独菊花傲然开放。学生心里自然会有比较。学生发现太阳花早死了,而秋菊还活着。写的时候,学生也就有话可写了,同学写到:“我爱秋菊顽强的生命力。看,面对寒风,其他花早就经受不住而枯萎了,而秋菊却依然如故,傲然挺立着,没有丝毫怯懦和畏惧,反而显得更苍翠,显出一种生机勃勃、昂然向上的气概……”有了比较,作文就更能突显其主题。同样,孩子们会衍深开来,用杨柳与松树对比、用竹子和小草对比,一篇篇有感情、深度的文章纷至沓来。

5.特定顺序观察法

观察顺序有方位顺序、时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等。如写《我的学校》时,我要求学生观察要从大门口起,到自己的教室,然后再到东边的操场,接着到西边的活动楼,最后到其他位置选择一、两处作重点观察。学生有了观察顺序,又有了重点,写起来自然有板有眼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作文教学中,不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在广阔无涯的“书海”中觅得了源头活水,丰富写作素材,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三、多给孩子观察的机会,使孩子勒于观察

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便记下来了;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是他的经验之谈,讲得很有道理。古人所说:“厚积而薄发”也正是这个道理。学会观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本事。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当让孩子把观察作为一种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呢?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求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养成观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实践已经证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一般都是观察能力比较强,积累材料比较多的学生。那些感到无话可说的学生,往往就是不留心各样事情的人。有些事物,如学生每天回家路旁边的建筑、学校旁边的房子、四季的变化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这些看似平常不过的事情,每个孩子天天年年经历的事情,却未必每个孩子都注意观察,甚至留下只言片语。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孩子习于观察。

1.从生活中创造机会

生活是一本无声的书,可以给孩子无穷的知识。春夏秋冬、风雨雷电、雨雪风霜,都是孩子写观察日记的好机会。我经常鼓励孩子走出课堂,拿着笔和本子,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去积累素材,以“厚积而薄发”。“老师,教师门口的树上多了个小木屋,我猜是园丁叔叔给小鸟安的家”,我微笑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于是一篇充满爱心的《让我们给鸟儿安个家》,跃然纸上;“老师,校园里到处是桂花香,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开花了,你看,我这记着呢,第一次花开得繁茂,第二次比第一次开得少,但是第三次开得最多!”我的内心惊喜万分,孩子已经学会了观察。

2.在课堂中创设机会

课堂中要给孩子观察的机会。在学习《石榴》一文时,我不急于打开课文,学习课文中的内容,我让孩子分小组学习,每一小组发一个石榴,先用自己的方法来了解石榴,并写下观察日记。孩子们先摸石榴皮,再闻闻,然后剥开皮,观察果肉,最后尝尝味道。根据自己小组观察的内容先来写写你观察到的石榴,这样文章有了“料”,自然就有嚼劲。

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学生的写作源泉不再是一片空白,那么作文就自然有话可写。

总之,我们在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认识社会的兴趣,更直接地是收集了大量的素材,这样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写作水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把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放在首位,让孩子作文有“料”可写,不再空洞,让孩子笔下绽放出华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叶存铃.小学语文教学原理与方法.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4.

[2]小学语文教育.2004.

猜你喜欢

石榴橘子事物
石榴红了
石榴籽
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橘子沉浮记
美好的事物
漂浮的橘子
橘子的自述
石榴
分橘子
奇妙事物用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