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4-07-17毛卫华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习惯因素

毛卫华

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单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问题,而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问题。本文在兴趣、情感、习惯三方面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习惯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有其积极作用。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紧密联系、彼此交织、相互作用的。比如,一个智力较强的学生,如果能在非智力方面得到较好的培养,那么,他将会有更好的发展趋势,相反,其发展有可能受到影响。同样,一个智力因素较一般的学生,如果非智力因素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也会因为他具备了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意志坚强等非智力的因素,而在学习中同样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单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问题,而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问题。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认为要在兴趣、情感、习惯三方面下功夫。

一、兴趣的酿造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导致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对待语文课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就没有主动性、自觉性,就没有继续学习语文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没有了创造性。因此,有人说,兴趣是天才,兴趣是智力之母,这是有道理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如酿造醇浓的美酒,需要一个过程。(1)语文老师要挖掘教材的内在优势,发挥它的示范性功能。教学中,教师必须仔细研读教材,整体把握,重点突出,在对内容烂熟于心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重组,这样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或化难为易地掌握课文内容。(2)课堂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课堂教学犹如舞台表演要经常更新表演形式,决不可都用千篇一律的老生常谈的模式重演。具体做法:其一,教学时根据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是同一种文体的不同课文,教学的方法也应有所变化,要让学生在具体教学环境中感到新鲜。其二,教师处理教材时,要从多方位多角度找切入口,可抓住课文中某一句话或一段内容,或某一个人物的语言、行动或外貌等。如契诃夫《变色龙》这篇短篇小说,对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很成功,学生也很爱读,因此,教学时就可以抓住文中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六次“变”进行教学。其三,试行改换师生的角色位置。平时都是以老师作为主要的组织者、讲授者,那么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一些内容浅显、容易把握的文章,让学生试着来主讲,通过这种角色转换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3)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问题艺术。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说话、问话的艺术水平。平常,时有语文老师谈及“诱而不发”“启而不语”的现象。我想,产生这种现象的,除了个别学生有智力原因外,绝大部分的原因大概还是因为语文老师“诱而不当”造成的。如问题提得太难,或问题提得不够明确,或学生对问题还不理解,或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欠启发性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此,对提问这一门艺术,须不断地加以探究。

二、情感的孕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它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心理反应。它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机,它能指导学生的行为,调动学生的活动。情感培养包括:一方面,是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具有思想教育、感情培养的大量素材,它对健全学生的情感世界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语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个人感情”,说白了,就是学生喜欢不喜欢语文老师,如果学生喜欢,他就会学语文,否则就不想学或不学。这种“感情用事”的现象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而且有相当部分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孕育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情愫,更好地学好语文呢?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必须有情感的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微笑,一句表扬的话,一个肯定的词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也是沟通双方情感的一种方法。凡是教艺精良的教师都是深谙此理的。他们不吝啬表扬与肯定用语,也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更不去随便批评一个学生。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语文老师的言谈举止是培养学生健全情感的活样本,如果这个“活样本”处处以身为范,就会逐渐融洽语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个人感情,以此达到较好地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的目的,促使学生自我转化、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因此说,情感是双向的,它是维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协调的纽带。

三、习惯的促成

习惯取决于意志,良好习惯的培养能促使坚定意志的形成,这对一个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形成好技能更要紧,好习惯一旦形成,它将终生受用。从心理学角度讲,技能由任务而始动,是主动的,而习惯则由一定的情境而始动,是把某种动作越来越固定化。比如,语文预习复习的习惯、作阅读笔记的习惯、知识整理的习惯、写观察日记的习惯、作文互评互改的习惯等等,这些做法,刚开始时,需要语文老师的指导并作些适当的要求,持之以恒,经过反复练习后,把这项工作逐渐巩固下来,并演化成学生需要的行动方式,这就形成了习惯。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兴趣、情感、习惯只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部分内容,其余在此不作详述)是解决语文教学中“疲软”现象的关键,因此,语文课中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有利于在语文这个有限的时间空间内为学生创造各种施展才能的机会,形成勤奋自觉、刻苦好学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尽快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走向自觉、科学、高效的学习轨道。

猜你喜欢

语文课习惯因素
上课好习惯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解石三大因素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