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基础教育集团化合作办学的思考
2014-07-17黄永丰
黄永丰
从高校基础教育集团化合作办学的可行性入手,对基础教育集团化合作办学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剖析,总结了其合作办学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类型校企合作一、高校基础教育集团化合作办学的可行性
集团化合作办学的政策保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这些政策的出台从根本上保障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操作性。
高校基础教育集团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高校在教学资源等多方面优势,发挥企业在资金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最终实现高校、附属中小学、企业三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良好的校企合作对高校和高校附属中小学的综合能力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教育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教育集团化合作办学的类型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的办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中小学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就是众多模式中的一种。这种办学模式是中小学与另一个(或几个)高等院校或者其院、系,根据自愿、公平等协商原则,以协议为基础,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学校经营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合作而形成的。这种办学模式的共同点是通过合作办学提高双方的教学质量、办学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
1.从组织机构看,分为垂直发展型和扁平发展型两种
(1)垂直(纵向)发展型
垂直发展型是依托一所名校的卓越品牌再向下发展,这所名校的基层学校,如在高中学校的基础上向下发展初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如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就属于此种类型。该校最初是一所省、市闻名的重点高中,而后在办好这所重点高中的基础上,纵向延伸,集团式发展,开办了四所分校。其开办的四所分校都是初级中学,其中一所为民办初中。各初中分校借助总校名气招收学生,同时又为总校输送优质生源,使集团内各校发展都形成了良性循环,提高了办学效益。
(2)扁平(横向)发展型
集团依托本部名校这一品牌优势,借优质资源以接管新校、捆绑薄弱校等方式,即集团化发展,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进一步扩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了双丰收。杭州求是教育集团、苏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
2.从管理形式看,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
(1)紧密型
其特点主要有:一是其所从事的办学都为基础教育阶段;二是集团学校的管理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方式,以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使整个集团井然有序、健康发展;三是集团各实体的管理实行权责统一;四是集团内学校所有人员由集团统配、流动,人员结构基本做到了优胜劣汰、优化组合。其代表是杭州求是集团和苏州实小集团。
(2)松散型
这种类型是由名校校长任总校长,各分校校长都是独立法人,但由总校统一实施管理,由总校一名副校长牵头负责统管。如南京十三中教育集团就是这种形式。
三、基础教育集团化合作办学优劣势分析
1.基础教育集团合作办学的优势
(1)具有品牌效应
教育集团所依托的都是名校、名校校长,有良好的品牌基础,社会、家长较为认可。无论是嫁接薄弱学校还是开办新校,有了名牌效应,学校发展就具有了高平台的起点,能在短期内使学校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特别是对于新开办的学校,利用好品牌,集团化发展效果明显。
(2)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集团依托的是优质教育资源,利用集团化发展,可调整一定区域内的教育布局,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使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更均衡,效益最大化。
(3)人力资源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
教育集团的校长都具有充分的学校管理自主权,特别是有一定的人事权限,能够择优选聘教师,可以根据各分部实际情况统筹合理安排干部教师,使人事分配与流动更为顺畅,整个集团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与使用。
(4)各类资源能有效整合与共享
教育集团的发展本身具有规模效应,集团内的各学校,可以通过集团统一管理、统一宣传招生等。同时,各学校的校舍、设施设备、活动基地、图书资料等可在集团统筹下实行一定范围的资源共享,使资源配置得到整合优化。
2.基础教育集团合作办学的劣势
(1)管理难度加大
教育集团化发展,势必带来教育机构的扩充、人员的增多。这就给教育集团内部的管理增加了难度,管理的面更大、人员更多,对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的要求更高。
(2)集团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权限的支持
教育集团的产生源于教育产业化,教育作为产业来经营开发,必然要有一定的投资。在学校建设初期,要以有形资产的大力投入,改善办学环境,配备先进设施,以改变和强化社会及家长对其的选择偏好。另外,要赋予集团人事、财务等一定的权限,才能促使高校教育集团发展。
实践证明,基础教育集团化合作办学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是一种促进教育公平化发展的方式,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四、高校基础教育集团化合作办学的意义
1.改善各大院校发展瓶颈的局面
由于目前市场还未完全在企业与高校之间建立起有效地沟通机制,毕业生实践能力差、就业困难,这种合作可提高就业率,填补了高校教育与企业之间出现的真空地带。
2.为高校附属中小学的再发展开拓了空间
高校附属中小学在师资力量、教育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这种优势资源又受高校的限制,没有发挥它最大的功效。但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可实现三赢,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逐渐消除择校热、择校难的痹症,造福社会。
3.为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尽快适应企业环境提供便利
在高校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是决定高校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
4.有利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
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带动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兴.中小学与高校合作办学评析[J].教育评论,2001,(4).
[2]高耀明,魏志春.论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