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4-07-17张军锋
张军锋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强化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目标落实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应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的身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要结合职业特点,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组织、教学策略要科学。以培养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和所具有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终身体育的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有效性
一、关于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一个阶段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知识的程度、取得的学习效果、获得的发展和进步,并不是指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计划。如果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而无获,即使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再科学,再努力也是无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就是教与学的有效整合,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二、职业中专体育学现状及学生特点
目前,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仍拘囿于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规划教材,但仍按“课程标准”“计划”进行授课,具有计划性和约束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兴趣和个性的发展。体育课程建设只有从专业建设转向内涵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强化道德文化素养,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体育教学中,职业中专生接受的是学校体育的最后学段教育。他们专业知识技术性强,独立操作和动手能力高,兴趣、爱好趋于稳定、集中,已不满足被动的形式,更热衷开放、活泼、主动参与的锻炼。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手段,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营造创新的体育学习思维空间是值得我们不断地探讨和研究的。
三、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系统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因此,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必须明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使之适应学生的发展,做到总目标、单元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统一。而课堂教学设计的选择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其乐于研究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制定教学任务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做到脉络“准”、目标“明”、立意 “新”、构思“巧”、方法“活”、练习“精”。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法和学法,才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四、教学内容要适宜,教学组织要严密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结合职业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选择的来进行体育教学,能够与未来从事的职业工作有机结合,如:对站立型、伏案型、动手型、户外综合型这些不同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真正达到 “练”以致用。
目前的职业中专学生大部分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自我管理能力性相对较差,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不愿意参加社会和家庭中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劳动。这就要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结合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水平,生理、心理特点,不断地更新和选择适合学生品味的教材内容。如健美操、体育舞蹈、时尚休闲、拓展、民族体育、球类游戏类项目等学生兴趣较浓厚的内容,组合起来灵活地引入课堂,通过精细策划,严密组织才能达到“高效”、“有序”的教学效果。把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生理特点,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和乐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五、评价体系要科学
如果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对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那么,教学评价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对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评价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评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两个方面。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评通过定量评价考核《国家体制健康标准》的达标水平,以及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情况,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国家最起码的要求。对难以用定量方法考量的学习效果,则应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手段把诸如学习态度、思想品德、意志表现、合作精神、人际交往、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和社会责任感等都包括在定性评价的范畴内,以便更充分地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文化教育功能。
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同样应以能否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为前提,重视教学实施和有效性。通过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设计与策略,达成对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针对中职生,结合职业特点,建立多元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愿望和信心,而且也能促进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建立以适应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要,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赖天德. 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
[2] 谢正义. 课堂教学问题症断与解决[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3] 庄弼.体育与健康教学与评价指导[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