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的情趣学习语文
2014-07-17郭延心
郭延心
语文教学脱离生活,是传统语文教学失败的根本症结,它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必然联系,造成语文教育内容的封闭和狭隘。教学过程的机械和呆板,教学目的的单一和浅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便是传统教育的生活写照,语文教育如果远离了生活这个课堂,就意味着失去了课程的另一半世界。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叶圣陶语)。
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题标准》深刻体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积累在生活中获得的语文材料”“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教学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通过多种孔道使学生和生活息息相通”(刘国正《语文教学与生活》)。教学中应打破教学的壁垒,变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使学生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语文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一、创设情境,回归生活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激活生活体验的过程,同时生活的体验又能从不同的方向解读语文学习的内容,生活体验越丰富,对语文学习的内容的解读就越深刻。因此,教学中应当尽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语文学习回归生活。与生活实际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间、似曾相识的感觉,学习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
在教学《小珊迪》一文时,我就遵循这一思想,设计了一个情境活动,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使其在特定的情景中,引起共鸣,形成对人物的不幸遭遇的感性体验,从而达到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在表演过程中,同学们融进了自己的理解、情感,声情并茂,表演细腻,将一幕活生生的人间悲剧展现在读者面前,震撼着每位同学的心灵,当演到小珊迪临死前的遗嘱时,有许多同学眼里噙着泪花,甚至泣不成声。这种表演不是简单的课文翻版,也不是泛泛而读,而是语文的人文性、人情味在学生的灵魂中扎根,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地升华,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如《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并用了许多提示语,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等,为了引起小学生对“提示语”的注意,并引导学生运用提示语,我创设了几个教学情境,指名班级曾真小朋友演示动作,欢蹦着走近教室,同时说“中国队又得金牌了!”训练说一句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神态的话,表演时,全班同学个个凝神注视,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得细致、真切,开动脑筋,努力用一个个合适字词加以描述:“曾真连蹦带跳地说:‘中国队又得金牌了!”曾真激动万分地说:“中国队又得金牌了!”用兴高采烈、一边走一喊、喜出望外等词语来形容曾真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使学生再次有意识地直接经历了“过程”,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加强实践,体验生活
新课标指出:语文又是母语的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变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的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要实现这种理念,就必须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增加学生体会生活的机会。
1. 课前向生活开放
课本是生活的记录,如果学生课前对来源于生活的课本内容有了感性的了解,有了直接的经验,那么,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儿童来说,将特别有利于其对文本的学习。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游览、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如“识字教学”应提倡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通过看电视、看课外书、游公园、逛商店等活动,随时随地识字,并设立“识字加油站”,定期和同学互相交流,这样,学生没有思想负担,寓识字于娱乐之中,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 课堂再现生活
“充分提供情节指导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的感受。但由于有些内容是别人在体验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于那些缺乏体验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无法获得等同的感受,因此教学中应以文本为蓝本,促进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养成体验生活的习惯。如《养花》一文,老舍先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给我们描述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秀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教学时,单限于从语言文学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可能会浮于表面,感受不深,为此,在学习此课前几个月,我就布置学生在家中养盆花,等到枝叶繁茂、花儿盛开时,组织学生来个“养花”交流会,此时学生的感受会和老舍先生的感受很好地交融在一起了,对作品的感悟也就更深刻了。
3. 课后向生活延伸
课堂上再现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问题的探究又是不断深化的,同时由于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新的问题和学习需要将不断产生,这就要求教师还要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后生活的联系,使课堂教学不断向课后生活延伸拓展。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后,可布置学生开展对当地生态和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有的学生就会从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入手,提出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办法;有的学生会从当地河流受污染的问题入手,通过调查得出产生污染的原因和彻底解决污染的办法。把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思考生活问题、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真正沟通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总之,生活处处有语文,在教学中要以学定教,以人为本,走出教室,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参与实践,让学生去感悟、去思考,把学生带入神奇的语文学习境界,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语文,也会因此而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