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4-07-17卢新民
卢新民
一、针对预习的研究历程
早在上个世纪,许多致力于语文教育研究的专家前辈就在国外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开始注意到预习在语文教学中重要作用。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阮真先生再起自己的论著中着重强调了“倘若想在语文教学中取得切实成效,教师固然要注意课前的预备,学生也同样要注意预习”的观点。与此同时,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黎锦熙在其出版的《新著国语教学法》一书中,将国语讲读教学的程序设计为二段六步,其中第一步就是预习。而在若干年后的今天,《新课标》在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中,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首位,这说明了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会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预习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骤,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快速高效的预习方法是学生开始自主学习的关键。对其后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课上听讲和讨论起到铺垫的作用,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措施。
二、预习的重要作用
教师对预习方法和预习目的的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有着以下几点重要作用:
1.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念中,学生往往习惯于“点名—作答—点评”的传统课堂模式,缺少自主探究和创造性思维。传统教学中,预习似乎可以和查生字划等号。而对于文章的内容往往由课堂上老师督促后才开始进行概括性浏览。对于老师的课堂提问更是依赖于各式各样的参考书。这样的学习完全无法引导和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理解个性化。而正确有效地引导同学们进行课前预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特的阅读理解能力。
2.预习能够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一篇完整的文章由语言的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组成,而一篇篇文章的组合又构成了一部体系完整的教学教材。如果读者想要深刻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则需要由书面文字入手,融入作者的思想情境中,体会作者寄寓于文字中的独特意蕴。而对于同一段文字的解读,“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摆在学生面前的只是简单的语言符号的集合,而从中能够理解和体会到什么则完全依靠学生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想象力。正是因为阅读中存在的个性化的问题,语文课堂上的统一讲解和教师备课就显现出了明显的缺陷性。而课前预习能够给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思维想象空间,对于弥补统一教学的缺陷性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3.通过预习能够强化学生阅读兴趣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上文提到了由于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不同和自身个性的差异,会致使同学们对于同一篇课文产生不尽相同的理解,因此从中发现的问题和收获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性恰恰能够强化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和理解。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提出课前预习的要求,能够使学生对即将进行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课堂听讲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而教师通过听取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反馈,能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讲授重点、疑点,提炼教学精华,提高课堂效率,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一锅烩”的盲目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影响学生预习质量的几点因素及解决办法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任何的课堂教学中都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身的差异因素则会在课堂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也会影响这个教学过程和整体教学效果。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年龄、性别、家庭文化熏染以及已有知识储备、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语文的预习恰恰又是依靠学生个人的个性化解读,因此在解读效果上产生的影响会相对更大。具体有以下两点因素影响着学生对语文文本预习质量:
1.认知能力的差别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常常会受到其自身的以往知识储备、生活阅历以及家庭熏染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这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步过渡到理性,由直观逐步到抽象。因此,不同的学生,其所开展的预习方式和最终得到的预习结果必定不同对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体思维以及认知的差异,做好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预习内容要求设置,力争在系统学习新的文本知识前,使学生达到相近水平,平衡同学的课堂理解难度。
2.感兴趣的阅读方向不同
俗话说,兴趣是第一教师。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不可否认,我们常常会对感兴趣的事物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对其的探究也会更为深入和细致。由于各年龄段以及学生的阅读兴趣、注意力的不同,在预习内容的设计上就应体现出不同的对应需求和方法目标,如果能够对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因人而异开展预习研究和引导,就会使学生维持较长时间的阅读注意力,体验到交流和收获的喜悦,起到较好的预习效果。
四、结语
预习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起始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开启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有效地利用预习环节,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对同一文本能够进行深入地思考的同时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轻松积极地课堂氛围,让具有不同认识角度、认识水平的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董菊初.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 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167.
[2]皮连生. 智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