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魂灵”

2014-07-17周涛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魂灵生活化生活

周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16-0055-04

周 涛:中学一级教师,生活化语文工作室核心成员之一,泰州市市直教学新秀,发表专业教研论文10余篇,个人编纂的校本课程获泰州市校本课程评比第一名。

近几年来,一直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实践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语文教学”,也有幸成为他的团队中的一员。通过研究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化语文教学之“魂灵”所在。

一、坚守语文姓语的“魂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定义,内涵仍很笼统,并没有揭示出中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独特的本质属性。其实,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而言,语文实质上就是教师教在校中小学生学好母语、学会做人,掌握运用母语的本领。语文学科即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与学课程的总合。语文教学即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科书及其语言内容所进行的一系列教与学的(包括合理拓展的)活动。语文、语文学科、语文教学等的定义必须归位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这个实际,必须能够揭示中小学语文学科的特质。语文回归到了这个本真,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也就回归了本真,语文教学的本务也就自然本真、简约和务实了。语文教学的本务就是教学生学好和会学语文,掌握好运用母语进行思维、表达、交际等的本领(具体包括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董旭午老师是这样认为的,他更是这样去实践。他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核心层、对接总结层、辅助拓展层、自主历练层,至少有七成的教学活动都是紧扣着“语文姓语”来进行的,尤其是核心层与自主历练层。核心层的“十二教”中有“九教”与语文教学的本务直接有关;自主历练层更是全都扣住语言表达历练以及语言规范运用。可见,“语文姓语”这一理念早已自然无痕地融入到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和诸多环节之中了,可谓始终坚守住了语文、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本质与规律。

受他的这一观念的影响,我也坚持把课堂教学的本务定位于教学生真正体悟到课文何以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运招用技的奥妙上,用教课文来达成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现世界和表达自我的教学目的。

比如,教杜甫的《兵车行》。诗为什么由“车辚辚,马萧萧……哭声直上干云霄”这个出征送别的场景起笔?诗又为什么要再写“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生男埋没随百草”一大段?诗人为什么不肯参与进去,假托“过者”和“长者”与“行人”对话,而自己却远远地躲在幕后?诗人又为何两次运用夸张修辞(指“哭声直上干云霄”和“边亭流血成海水”两句)?其实,这样的布局谋篇、运用修辞无外乎为了突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黎民百姓带来灾难之深之重,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愤怒、不满和控诉。再有,诗人远远地躲在幕后,则是为了突出诗的内容的真实性,即诗人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的,藉以突出场面的惊心动魄、撕心裂肺、催人下泪。教学时,我就抓住这首诗的这几个特质点,引导、启发学生走进作者生活,深入课文生活,回归生活情理,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淀来深入体验、联想、感受、思考,进而真切地感悟到诗人这样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妙处。不仅如此,我还引导、启发学生深入品味、思辨“归来头白还戍边”一句中“还”字的真味,品尝到“突出战争给百姓个人带来的灾难”这个真滋味;品味、探究“牵衣顿足拦道哭”这句诗中“牵衣”“顿足”“拦道”“哭”可否随意排列,真正品嚼到一词比一词重,藉以突出场面的惨烈、百姓的无奈与悲愤的真滋味。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体悟到了诗人这样遣词造句的奥妙。生活化语文教学就是这样坚守语文姓“语”这个灵魂的。

二、培育学生自觉学语文的“魂灵”

深入作者生活、课文生活,回归生活情理,关注读者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生活,链接教师自己的生活,就是为了把知识教活,充分激发起学生活学学活的情趣和热情,并且长期保持不衰减,从而形成一种热爱学语文的自觉。有了这种自觉,学生才会终身自觉、智慧地学语文、用语文,并自觉地同不敬畏、不尊重甚至糟蹋母语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和促进母语的规范与健康。

在赏析杜甫诗《客至》时,我先带学生一起了解了这首诗的背景:喜崔明府相过——很高兴崔明府(县令)来看望我。一个“喜”字奠定了全诗喜悦高兴的感情基调。鉴赏此诗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时,我问学生一个问题:“无兼味”“只旧醅”与“喜”有何关联?学生一时间懵了,因为书下注解给出的信息是“因为离市镇较远,盘中的菜很简单;因为家里贫寒,只能用隔年的酒招待:表明了诗人对朋友的歉疚。”于这样的歉疚之中,那么喜从何来呢?于是我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体验等谈谈待客之道,特别是自己家里招待亲戚朋友时的情况。比如去大饭店花费较多,该请什么样的客人?下小馆子吃家常菜,该请什么样的客人?还有自己和一帮朋友聚餐一般会在哪里?学生马上就来了兴致,七嘴八舌议论开来,“宴请常年不走动的亲戚朋友一般要去大饭店,显得隆重”,“经常走动、关系比较近的亲戚朋友一般就吃点家常菜或特色菜”,“自己的朋友兄弟就直接去肯德基等快餐店”,等等。然后我引导学生将这种生活经验迁移到这首诗歌中来:杜甫用简单粗糙的酒菜招待崔明府,一方面固然有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与崔明府之间关系不一般,大家都不看重酒菜档次,更在乎的是好友叙旧的那种热乎劲,那份真情实意。讲完这首诗之后,在教学反馈中,不少学生还意犹未尽地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其他诗歌来验证。比如有同学举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为例,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中可见招待的规格是杀鸡为菜,主餐是小米饭,而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明诗人不经常来,差不多一年才来一两次,所以接待规格当然高了。还有同学举《论语》为例,荷蓧丈人招待子路,“止子路宿,杀鸡为黍食之,见其二子焉”,文中荷蓧丈人与子路完全是萍水相逢,之前没有任何交集交情,尽管“道不同”,但执宾主礼仪还是丝毫不差的,“杀鸡为黍”尽其所能招待子路。生活化语文就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把语文教活学活,教得智慧有趣,学得也智慧有趣,直至变成了一种生活化的自觉。自觉地品嚼字词、探究布局谋篇和运招用技,自觉地摘录名句、概括提炼,自觉地思辨、感悟并积累个性化素材,自觉地进行表达历练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了。总之,只有产生兴趣、拥有智慧,学生才有可能逐渐形成自觉;只有生活化地持之以恒,才有可能不断固化和提升这种自觉。

三、发育学生心志的“魂灵”

课堂历练语言,如做课堂笔记、随堂作业,规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语言;课文教学坚持深入作者生活和主人公生活,与之进行真正的心灵对话,不人云亦云;坚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可思辨点,独立思辨,自助发育自主精神、独立人格、健全心理;长期坚持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想象和联想的机会和平台,做想象和联想的课堂作文,自助发育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后指导、督检学生长期坚持做“青春文摘”,写“成长随笔”,在这种的读写和思辨的过程中消化、吸收和升华。这些都是生活化语文背景下发育学生心志的好方法和好途径,我一直都在像董老师那样实践着,在与学生一道健康成长着。下面提供一个案例:

有一次,我提供给学生一则时事材料,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进行思辨: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过。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事件发生的前几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了十八个路人,第一个人,一名白衣深色裤男子,左右张望后,径直从小悦悦脚边经过;第二个人,摩托车男,看了一眼躺在正前方的小悦悦,一拐弯绕过离开;第三个人,浅色长袖衣服男,一直盯着小悦悦,然后像躲着走,越来越远……十八个人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看两眼然后离开。最后,第十九位路人一位拾荒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这则材料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我要求学生在周记中明确分析角度,展开语文联想,并给出解决方案:你会怎么做?

聚焦于“路人冷漠”。很多学生都认定小悦悦事件是个典型代表,表明当今社会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不少人人性泯灭、道德沦丧!更说明了病态的社会、炎凉的世态和麻木的良知!有学生联想到了课文中屠格涅夫的《乞丐》,“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算自己不能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哪怕是精神上的力所能及的关心也是必须的啊。一个人不能总顾着自己的利益,一切以利益出发,甚至为了利益不惜任何代价。这样的人是否有扪心自问过,是否问心无愧?

有学生提出一个疑问:如果说整个社会都道德滑坡,那为什么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拾荒者陈阿姨会出手救人呢?她代表了道德高度吗?与拾荒者相比,十八个路人肯定要在物质上优裕很多,似乎物质财富与人性温暖成反比了,越富有的人越冷漠,越没有人情味,因为他们将情感道义纳入到物质生活的风险评估和价值换算中了,他们的精神和价值难免发生左右摇摆。而这种左右摇摆发生在作为社会主流的物质殷实阶层,无疑加快了这种人性悲凉的弥漫和扩散。拾荒阿姨维系了道德的脸面,却无法推动人性的复苏和道义的觉醒。拾荒阿姨的笃定,反衬出物质富有者们精神价值的左右摇摆。但是,对于社会而言,不能任由这种冷漠和懦弱将世界变成情感道德的荒漠,只有将作为社会主流的物质所有者从生活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情感道义不再成为平衡生活的负累,才能释放出他们的热情和温暖。

也有学生说,十八个路人之所以会冷漠走开,很多程度上是怕被“讹上”,毕竟社会上曾出现过类似“南京彭宇案”“许云鹤案”等冤假错案,已经让热心助人未必善有善报,见义勇为却被反口诬赖的结局深入人心。热心人做好事后却被诬陷,被“负全责”,这让后来者有了前车之鉴,不敢贸然出手救人。一个人做事时往往会衡量一件事对他有没有坏处。所以,某种意义上,人心的冷血、道德的沦丧,只是公民不安全感爆棚的最终结局,由“果”用力改变“因”,难免有南辕北辙之忧。因为造成这种不安全感的,是社会体制、法制、保障机制的不健全。等到全社会都来为热心人撑腰的那一天,相信将不会有人在小悦悦面前绕行。

这样七嘴八舌的讨论,无疑潜移默化地滋润并发育学生的心志。同时,在学习中思辨、成长,在成长中体验、思辨,在待人接物中落实、践履,则更会使学生的心志在拷问中获得提升。这样的课堂思辨,是有益的语言训练,是课内外的融通,是对课本教学的有益补充,更是激发学生兴趣,发育学生心志的好办法和好途径。

生活化语文教学是最语文的,也是最人文的。教学生学好语文是它的本务和前提,教学生自觉立魂树人则是它的终极理想。一句话,始终不渝地坚守“语文姓语”、培育学生自觉、发育学生心志是生活化语文教学的“魂灵”。做有魂灵的语文教师,教有魂灵的语文,生活化语文教学应该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编辑:赵悦)

猜你喜欢

魂灵生活化生活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清明为父上坟
绘脸谱?塑魂灵!
清明遥寄父亲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