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录播平台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研究*

2014-07-17荣亮朱葛俊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荣亮+朱葛俊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兴科技的问世、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作为新兴科技与教育结合的产物,云录播平台依靠其强大的功能特性、多样化的应用服务模块、一体化的资源共享平台,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了众多高职院校的信任,为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云录播;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8-0086-04

一、引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为推动教育结构体系调整、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提高质量是核心,结构调整是前提,教学改革是关键。”高职教育在经历大规模扩张之后,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层次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现象,技术型人才稀缺产生的劳动力结构矛盾十分突出,人才结构与人才质量状况在短期内也难以改变,高职教育迫切需要新的发展动力。

以视频应用为核心的云录播平台,一经出现便满足了知识与思维发展的可视化需求,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希望,也开辟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渠道和新途径。云录播平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以视频再造“首次教育”,[1]为学生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云录播平台的发展历程

1.云录播概念的提出

随着云计算理念的迅速推广和普及,国内外主流的多媒体录播产品和技术服务商尝试将云计算与录播系统相融合,在教育科研领域打造“云服务平台”,进而开启了教育录播行业的变革之路。为了解决传统录播系统在多个教室统一录制和管理上存在的服务器性能要求高、压力大、易瘫痪、价格昂贵、安全性能低等问题,2012年9月,在教育部和深圳市政府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上,深圳锐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提出了云录播概念,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2.云录播的发展历程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校本资源建设逐渐向区域资源建设转变,校内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向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资源共享课转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传统录播产品和技术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多媒体录播资源、传统音视频资源、课件资源的统一管理问题,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庞大的设备资源以及分散的课程资源的集中管理问题,随时随地分享教学资源的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云录播是必然途径,也是必然趋势。

2012年9月,深圳锐取股份有限公司(REACH)发布了云录播平台“媒体中心”,汇聚了各种教学资源,形成了统一的资源发布共享门户,实现了包括台式机、笔记本、手机、PAD等多终端设备的随时随地访问。

2012年10月,北京翰博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Power Creator)在北京举办了新品发布会,隆重推出一项全新设计——云录播平台,提出“让教师更专职,让教学更智能”,从专业的角度满足了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缩小了数字教学的鸿沟。

2013年3月至5月,广州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AVA)相继在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第十二届广州教育装备展览会、第64届全国普教展上,以“录播·云应用”为主题,全面展示了AVA高清录播系统从视频录制到教学视频云应用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为中国教育开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基于视频的教学新模式。

自此,云录播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海啸”,引起了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云录播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个高校扎下了根,谱写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为推进教学与课程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云录播平台及其应用服务模块

1.云录播平台的界定

关于云录播平台,众多录播产品和技术服务商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在技术架构、功能特性、服务模块和实现目标上却是惊人的相似。通过对云录播平台典型的共同特征进行精细梳理,我们初步将云录播平台定义为:在分布式转换编码设备、集中式解码资源服务器、存储池等基础设施的支持下,采用云存储、云传输、集群应用和网格技术,将录播系统采集到的高清摄像信号、教学电脑、实物展台、板书、语音等信号转换成网络信号,传输至资源管理中心,并通过管理中心的应用服务软件,以云架构的方式形成“统一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微格教学、跨区域互动课堂、智能教学评价、可视化网络教研、跨平台移动学习等各类云端服务,进一步满足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需要,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最优化(如图1所示)。

2.云录播平台的特色模块

云录播平台是高效智能录播系统与强大的视频应用服务软件的完美结合,不仅具备了高清录播系统的同步录制、实时直播、在线点播、远程导播、自动跟踪定位、在线编辑等功能,还实现了视频点播软件、教学互动软件、实时教研软件、虚拟切片软件、S-T评课软件、自动转码软件提供的各类应用服务,形成了“以视频应用为核心,集教育视频资源的建设、管理、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系统。

云录播平台的主要特色模块主要包含知识点视频点播(微格教学)、跨平台移动学习、跨区域互动课堂、智能教学评价、可视化网络教研等等。以应用服务模块为依托,汇聚优质资源形成“统一资源共享平台”,以专题网站的形式,为教师和学生创建资源、享用资源开辟快捷、直观的访问渠道,如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搭建了移动学习的多维空间,教师培训平台利用微格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教学研讨平台实现了教师可视化在线研讨,名师讲堂实现了跨区域远程互动课堂的大规模直播,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时监督与智能评价。

(1)知识点视频点播

云录播平台采用行业领先的虚拟切片技术,根据学生设定的需求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知识点,使切片点与视频进度有效关联,并通过流媒体软件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源的点播服务。知识点视频点播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记忆,重现“头脑中缺失的信息”,提取记忆线索,还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以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学习,保持知识粒度相对适中,避免知识含量过度饱和。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点播某个知识点,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教师类型来选择点播该教师的教学视频。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还能督促教师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知识的趣味性,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自己的课程教学中。

(2)跨平台移动学习

为满足学生移动学习的需要,云录播平台支持各类主流视频格式自动转码,统一形成各终端设备兼容的视频格式,学生可使用台式机、笔记本、iPad以及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机进行浏览学习,轻松实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跨平台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学习的时空界限,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场所,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更接近自然状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无需外界压力强加,而是内心主动萌发的。学生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可以通过智能终端从“资源服务平台”中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学生也不再局限于在固定的教室学习,还能够在无线局域网覆盖的图书馆、宿舍、自习室、书吧等任何地方学习。移动学习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尽享学习的乐趣。

(3)跨区域互动课堂

云录播平台将高清录播系统与教学视频互动应用软件有机结合,创建了跨区域直播互动课堂,实现了实时课堂远程双向传输、同步互动。互动课堂不仅丰富了课堂的表现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满足了不同地区教师和学生沟通与交流的需求,也为学校与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对接建立了桥梁。在互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各自的经验,表达各自的观点,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学生的思维空间和领域也得到进一步扩展。中西部偏远地区与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在师资力量、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开展跨区域互动课堂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方面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4)智能教学评价

云录播平台支持S-T评课、打点评价、量表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实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S-T评课通过录播系统采集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数据,以打点计数法将每分钟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记录下来,比如教师讲解、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等等,自动分析教学行为,构建S-T行为分析图,并根据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活跃度将课堂分为对话型、练习型、讲授型和混合型。S-T评课用简单的数据以较客观的方式来描述课堂,而课程评审专家、教学督导员、同领域的专业教师、学生等在线浏览用户则以文字或语音方式对教师某时间段的教学行为进行主观的打点评价。主客观评价的综合运用保证了教育的公平公正,也促进了教师的反思。主讲教师可选择文字或语音评价切片,快速定位视频知识点,精准搜索课堂讲授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整理意见和建议,及时与平台用户沟通交流。

(5)可视化网络教研

云录播平台围绕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学习——实践——教研——评比”一体化支撑环境,支持同课同构式教研、同课异构式教研、微格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将课堂教学情况跨区域实时传送给各位教育专家,在专家引领下,组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研讨,共享教研成果,有效地实现了课堂与研讨同步、教师和专家实时互动。

三、云录播平台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云录播平台以其激发视觉思维能力、提升顿悟思维水平、强化动作模仿与技能训练、再造“首次教育”等独特优势赢得了高职院校的广泛好评,也对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教学理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侧重于技术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往,高职学生在课堂上仅仅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完相关知识点后再到实训基地实习,这一过程理论和实践往往容易脱节,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检验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云录播平台的出现,拉近了课堂与实训基地、企业工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足不出堂”就可以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不再以单纯的文字描述呈现,而是通过图文并茂的视频信息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结合起来。

云录播平台彻底颠覆了应试教育本本主义的理念,摆脱了书本的束缚,摒弃了大众化、共性化的精英教育理念,着重发展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特长,强化岗位技能教育,提高学生动作模仿能力和机械设备的操作管理水平,倡导以视频再造“首次教育”,激发学生视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通过项目剖析、案例研讨、观点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自发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体验学习带来的种种快乐。

2.教学目标

“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来确定教学目标。然而教学目标大部分由教师来拟定,学生未能全方位参与其中,缺乏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只有参加顶岗实习之后,才能真正确定自己心中的职业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目标关联不紧密,未能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也未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教学目标往往只是单纯的文字描述,内容比较宽泛、模糊、晦涩难懂,可操作性也较差。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直接影响着职业目标的确立。而云录播平台则以丰富的视频信息,真实、直观地展现了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要求,让学生提前预知顶岗实习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逐渐地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这时,教学目标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学生心中目标”所凝聚的共同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我,衡量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自我与“心中的目标”越来越接近,越来越吻合。

3.教学环境与资源

云录播平台不仅以视频资源为主体,集教材、案例、习题、课件、图片等多种媒体于一身,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工具方法,构建了平面与立体、真实与虚拟、主观体验与定向推送相结合的资源体系,还以项目知识点为节点,以微格教学的方式,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和个性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将需要的各类资源按照相应的分类条目归纳整理,在平台内建立自己的资源库。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使课堂不再是唯一的学习空间,云录播平台为学生创造了接近“首次教育”的多维学习空间,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萌发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主动参与项目和模块的学习,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学习。在图书馆、自习室、宿舍、食堂、体育馆等校园网覆盖的任何地方,学生都可以登录到云录播平台,点播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仿真学习环境的出现,使学生不必长时间地呆在充满负荷噪音的实训车间,就可以尝试知识的创新和实践。学生的操作失误也能真实地记录在案,便于学生及时查找,避免了学生多次在同一关键环节重复犯下相同的错误。

4.教学过程

云录播平台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搭建了跨区域互动课堂,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对接,实现了教学资源与教学管理的共享共建。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凝聚了专业教师群体与企业高级员工的共同智慧。专业教师从认知的角度向学生讲解每个项目、每个模块、每个任务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企业员工则从岗位技能的角度向学生现场演示具体的操作环节,解释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学生可对教学过程或某一知识点进行多次反复的定向学习,直至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岗位技能。

云录播平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将“翻转课堂”引入高职教育,实现了“课下自主学习、课上分组讨论、课后总结共享”,将教学重心放在知识内化上,提高了知识从传授到内化的效率。“厂中校、校中厂”等校企共建方式也为学生打开了课堂与工厂的直通车,让学生将课前关注的问题在课堂上反馈给企业专家,在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所研究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过程。

5.教学评价

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激发往往源自于教师的评价。以往的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发言权受到了限制,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评价的滞后性也尤为突出。而云录播平台创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构建了较为全面、完善、实时的评价体系,既包含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观察评价、实验报告、标准测验等传统评价方式,还涵盖了量表评价、作品展示与分析、技能实演、打点评估、S-T智能教学分析等多种方式,强化了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云录播平台还以网络点播的形式将课堂教学视频展现给评审专家,彻底改变了教学督导、听课、评课的途径,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评价同步进行、跨区域专家在线共同探讨。教学视频的在线观看率和点播数据不仅反映了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突出了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还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在登录云录播平台后,以打点评估的方式对教师某一时段内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教学督导、学生、评审专家全方位地参与,多渠道地沟通,促进了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保证了评价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云录播平台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只是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角。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兴科技,教育工作者应时刻警醒着,将技术的利器转化为教育发展的动力,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满足教学服务与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建翔,陈建淼.“镜像教育”:一个教育新主题的开始[J].教育科学,2011(10):25-28.

[2]孙香花.云计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19(5):998-1001.

[3]吴吉义,平玲娣,潘雪增,李卓. 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J].电信科学,2009(12):23-30.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