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公共选修课教学创新应用探索

2014-07-17蒋秋燕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创新应用

蒋秋燕

摘要:教育云平台的建设在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信息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平台上开展公共选修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创新应用探索,重点阐述了如何开展“公共选修课的选课确认”工作、课堂问题延展至云空间继续回答、师生关系建立及全员育人等创新应用情况,以期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公共选修课;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8-0052-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并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出具体的要求。教育云平台的建立是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信息化中重要的步骤。2012年3月颁布实施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了建设“三通两平台工程”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教育资源云平台、教育管理服务云平台”),简称“三通工程”。“三通工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世界大学城提出的“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资源建设、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空间教学推陈出新”的数字化智慧型校园建设理念全面践行了“三通工程”提出的要求。世界大学城的空间分机构空间、教职工个人空间和学生个人空间等几类,机构空间为院系、职能部门、协会组织等机构设置,具有对下属的居民(教职工、学生空间)动态进行跟踪管理、监测的功能。云平台既是学习的基地,也是自我展示、提升的舞台。借助这个平台实施高职课程教学,既能创新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呈现、教学实施和考核评价的方式,又能拓展教学时空,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1]

我校是从2012年底开始云空间的动员及建设工作,通过实名制注册,目前实现了“院部个个有平台,师生人人有空间、课课用空间”。2013年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入崭新阶段,学校全面启动应用云空间教学,教师将个人的信息(如自我简介、照片等)、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日志、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实训、习题、作业、师生交流互动及其他课程教学资源)、所承担的工作(如教研与科研、班主任工作、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等相关资源上传至个人空间,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个人空间。

教师个人空间至少具备资源储备、开放式教学、开放式学习、交流展示、学术研究及文化传播等六大功能。[2]作为校内兼课教师,笔者在2013年担任了全校公共选修课《创新思维》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些基于云空间的教学创新应用探索工作,现分享如下:

一、通过云空间的作业布置系统开展“公共选修课的选课确认”工作

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是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由学生自主选择修读的课程,具有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科的特点。高质量的选修课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开阔学生视野、强化学生的个性优势、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打下坚实的基础。[3][4]当前,公选课已成为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分制教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要求,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为目标,具有专业课不可替代的作用。[5]经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我校已开设了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创业共四大类别的72门公选课程,这些课程凝聚了教师们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目前,我校的学生是通过网上选课系统进行选课,学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网进行选、改、退课。选课结束后,任课教师可以下载选课学生名单用于日常教学,课程结束时教师在网上进行成绩的录入与提交工作,基本实现了公选课的信息化管理。但是,很多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不足,选课较为盲目和从众。选课时,很多学生只看课程名称,不注意授课时间等信息,造成所选课程间的时间冲突;还有的为完成任务而匆匆选课,忽略了有关操作说明或提示,选课后没有点击确认,造成实际上并没有成功选课或退选某课;甚至有的未及时修改初始密码,被他人盗用后将选课信息进行了删除或修改。上述情况经常会导致任课教师的选课名单上没有某生的名字或有某生的名字而他认为自己已经退选了,若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及时发现这两类问题,到学期末录入成绩时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笔者开设的公选课《创新思维》是我校2007年秋季学期新增的,自2012年起纳入学校“创新创业课程”公共选修课类别。由于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所以该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据有的学生反映,当选课系统开通后,若没有在第一时间选择该课,稍一犹豫,选课名额很快就没有了。但是在历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仍发现存在极少数的两种情况:选课名单上没有的学生来上课、选课名单上有的学生却没来上课。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到前者是不知道自己没选上该课,后者是不知自己没有成功退选该课。本轮上课充分发挥了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功能,笔者将选课学生名单下载,并按学院进行分类汇总,重新排号整理出本课程的上课名单并通过云空间的作业布置系统让学生进行“选课确认”,以便学生随时知道自己的选课情况。通过此种形式,学生不仅能查到自己的选课信息(学生通过自己的教学管理系统账号也能查询到),还能知道本院及其他学院选课学生的情况,便于学生们在课堂及课后的交流。

二、课程信息放在空间上,便于听课的师生及时查询了解

笔者在个人空间上专门设置了课程的“公告栏”,将最新的上课时间、地点进行公告。还将课程的全部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日志、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案例、作业、学生专利等课程教学资源放在空间上,便于听课的师生及时查询了解。尤其是教学课件的上网,很受没有成功选上该门课程的学生的欢迎,对于请假或进行整周实训的学生,也是自我补课的很好材料。

三、将一些课堂问题的继续回答延展至通过云空间来进行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课堂氛围既需要老师的调动与管控,又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回答课堂提问则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最佳途径,师生就感兴趣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以此实现教学相长,这对学校整体的“学风建设”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传统的课堂里,受时间和授课计划的限制,能参与课堂问题回答的学生人数有限。笔者尝试将一些答案不唯一的课堂问题的继续回答转移到云空间上进行,由于时间的延长和空间的扩展,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经实验发现这种作法很适合选课人数众多的公选课。现将该作法的好处总结如下:

1.节约课堂的交流时间,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问题的讨论

在传统的课堂里,一个学生从思考问题—举手— 老师邀请起立—简单自我介绍—回答问题—坐下,这样一个简单的流程至少需要1分钟左右的时间,因此某个课堂提问能有30多位学生回答是不可想象的。但是通过空间却实现了。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创新思维》课程讲到“发明技法”一讲时,给学生介绍了发明技法之一的“打孔法”,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应用“打孔法”的物品,由于是公选课,同学是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每次课堂提问时仅有2-3位学生会踊跃参与回答,而多数学生是有答案也“不敢”或“不愿意”在众多不熟悉的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通过空间继续回答课堂问题的尝试,这个问题,在课后的几小时之内就有30多位同学通过留言板或私信提交了自己的答案。

2.使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情况便于查询、记录,更好地实施考试改革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开展课程的考试改革,鼓励多种考核形式。加强日常课堂考勤和管理,加大平时考核在成绩认定中的比重是一种趋势。[6]在笔者课程的考试改革方案中,积极参与回答课堂活动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平时成绩,但是在人数接近200人的公选课上,老师很难确认每一位主动回答问题学生的姓名而导致成绩无法给出(虽然笔者在请学生答问题前自我介绍一下或下课时找老师去记录加分成绩,但有的学生很腼腆,不愿说出自己的名字或下课时不主动找老师记录加分),但自从有了实名制的学习空间后,回答问题学生的信息、答案等都一目了然,既便于老师记录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情况,更好地实施考试改革,又无意中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轨迹做了一个全景式的记录。

3.培养学生的自信,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有人总结过一个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回答课堂提问学生的数量与积极性呈下降趋势,即小学的课堂是全班回答问题、中学的课堂是多数人回答、大学的课堂是几乎没人回答问题。

经笔者了解,很多大学生不参与课堂提问的回答并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因为“害羞”、腼腆或缺乏自信(很多学生愿意用私信来回答问题也是很好的证明)。但是,由于空间具有灵活的时空特点,对于某个问题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没有别人注视的情况下通过电脑提交;甚至有很多次的回答机会,如有的学生很活跃,先提交一些答案,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又提交一些答案,这些在传统的课堂里都不易实现。

四、通过云空间实现师生高频率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全员育人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当代教育也要求“立德树人”。但是公选课有学生多、学生来源复杂、课时少等特点,因此师生之间的见面频率不高,不像专业课的师生能在很多的本院活动见面。由于云空间是实名制的,还有个人的照片与简历等信息,通过空间交流,增加了师生“见面的机会”,故云空间既为师生搭建了彼此了解的平台,又为师生架起了交流沟通的桥梁。

公选课教师可与来自不同的院部的选课学生通过空间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不仅是所学的课程,更有学生关心的其他问题的交流,如入党(有的学生感觉入党是班长与团支书的专利,别人没有机会,向老师咨询自己是获得励志奖学金的学生是否有机会入党)、实习单位的选择(尤其在校园招聘会后,好几位学生通过空间向老师咨询如何选实习单位,其实很多学生是录用的单位较多,自己如何选择的问题)、升学(专升本、考研等问题)、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如交友、宿舍关系的相处等)。

还有个别平时与班里同学很不合群(可能是来自外省、住混合宿舍没有自己班的学生),若喜欢上选修课的内容,在与老师交流课程问题的同时,还会通过空间对老师进行全面的了解后,更加信任老师,从老师的经历中,找到咨询的方向,交流的内容会慢慢扩大,从而能够打开心扉,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之中。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云空间与很多学院的学生交流,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实现全员育人的理念。

五、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授课效果

与专业课不同,公选课很难有合适的教材,基本都是教师根据情况自编讲义。俗话说“教学相长”,在公选课中学生通过云空间参与课题问题的回答,对教师的帮助充分体现在“丰富了教学资源”。因为高校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较广阔,而且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且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学生们通过云空间参与课题问题的众多答案,经整理后可以不断丰富课程的教学资源。

此外,因为云空间既能为师生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又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自然要比传统的“一言堂”式的课题灌输更具效率,自然也更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提高授课效果。

六、为今后的学生选择公选课提供资源

由于在公选课学习空间的建设过程中,老师的信息、课程的所有资源及选课学生对课程的(隐性)评价都在空间上,这就无形中为今后的学生选择公选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避免了盲目选课。通过查阅云空间上的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来选课,应充分利用公选课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而不是把公选课当成凑足学分的一种途径而胡乱选。

参考文献:

[1]隆平,舒均杰,夏丰,田伟军.论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高职课程教学创新[J].职业时空,2013,9(5):5-8.

[2]陈鸿俊.谈世界大学城教师个人空间的六大功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3):87-88.

[3]靳娟,司杨.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北京邮电大学公共选修课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99-103.

[4]胡海燕,郭振华.提高选修课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4):79-80.

[5]殷旻昊.关于高校信息化工作人员参与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教学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5):27-28.

[6]徐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提高公共选修课质量[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95-96.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公共选修课创新应用
新形势下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西藏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公共选修课的慕课模式探讨
传统编织工艺的时尚创新设计探究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高等院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
高校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教育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