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孩子摘到成功的鲜果用合作做梯子

2014-07-17管筱芬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4年4期
关键词:榜样同伴幼儿

管筱芬

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处在幼儿后期的孩子(3-6岁),在言语、情感、行动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同时幼儿期又是智力发展、个性形成的启蒙时期,此时的幼儿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并且已经初步具备各种能力,他们能在老师的引导和训练下,正确有效地完成各项指令。另外,同伴关系对幼儿心理发展也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团队合作已经被公认为是个人能力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取得成功的一个要素。团队合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孩子日后发展所必须的品质,也是孩子未来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课题《在挖掘本土资源过程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研究》的研究中,我们幼儿园给幼儿创设了许多快乐制作的机会。快乐制作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活动,孩子通过剪、撕、折、粘等技能来制作某一形象和物体,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学会自己动手制作,完成特定任务,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良好时机。

一、感受合作快乐,激发合作意念

合作,是现代关系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世界日渐变小,活动日趋频繁”的现代人来说,和谐合作,既是一种生活工作的自然方式,更是一种良好品性的体现。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减少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机会。通过制作活动,如何激发幼儿的合作意念呢?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利用、创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要多给孩子讨论、分工、自己协商解决问题、相互协商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充分自由、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中,萌发合作意识,感受到合作与分享是一种快乐,来激发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如在制作“螺丝风铃”的活动中,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制作,参加活动的十名幼儿,根据幼儿能力和个性差异分成两组,希望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并且突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第一次制作之前,我规定了用我们自己收集来的螺丝、丝线、蚌壳制作一串风铃,这串风铃由小组的全体成员共同完成,并且需要进行分工。在我的要求提出之后,孩子们开始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我串铃铛,我来串螺丝……”孩子们最先开始的是分工。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之间发生了小小的矛盾,相互推托,相互埋怨。其中有个幼儿说:“不管是谁的错,现在是咱们组没有商量好,是大家的事。我们应该把没做完的工作给做完。”这样,矛盾才算平息下来。在第二次修改活动之前,我又一次提示大家要先商量,再修改。在这次修改的过程中,开始的时侯,孩子们并没有急着去选择材料动手制作,而是坐在那里进行合理分工,在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开始选择材料,动手修改。而且在修改过程中,也有了一些交流,同伴间相互给予意见,制作气氛非常融洽。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孩子们的交流越来越充分,而且,大家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相互帮助,相互安慰。从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深深地感受到:合作成功则能取得胜利,而合作不好的往往就会导致失败。

二、探索合作方法,掌握合作技巧

1.树立榜样示范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在合作性的制作活动中很难自发地去合作,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合作。因此教师要向幼儿传授必要的合作技能和方法,我们可以为他们树立榜样,在制作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同伴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使幼儿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与长处,懂得合作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个人的力量凝聚成一股合力,最终获得集体的成功。

“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从而发展他们”。作为与幼儿接触最多的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加之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因此“榜样示范”是一种基本的培养方法。具体来说,一是教师的榜样示范。教师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在布置活动室时,一名教师负责粘贴墙饰,另一教师帮着递作品;清扫卫生时,有的拖地,有的擦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二是同伴的榜样示范。因为同伴,特别是幼儿喜欢的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引导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这方面弱的幼儿一起游戏,让后者学习、模仿。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激励,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如此往往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拓展榜样的示范作用。这种同伴的榜样对幼儿来说会更感亲切、适度、可信,使他们更容易模仿。

2.制作活动是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土壤”

在制作活动中,可引导幼儿分工协作、主动协调、互相配合解决问题,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让幼儿在互相配合中实现学习目标。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幼儿个性,培养幼儿合作精神。一开始,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引导幼儿将合作的意识迁移到实践活动中。比如,在制作中秋月饼时,大家应当先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困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制作工序有问题、制作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们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三、引领合作互助,品尝合作鲜果

1.帮助同伴体验快乐

快乐制作活动中,由于班上幼儿能力有差异,制作过程也有快有慢,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起搭档,合作完成,这不仅让能力较弱的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享受愉悦,激发再次参与制作活动的热情,也使能力较强的幼儿内心充满成就感,觉得自己很棒,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找到自信、体验快乐。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如看到幼儿能与同伴友好配合地玩耍、协商、询问、建议、共享、给予帮助以及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功,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固、自觉化。对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肯定也要鼓励,以免对合作对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

2.参与环境布置,增强情感体验

将幼儿在快乐制作活动中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布置在班级里、走廊、门厅里,那是孩子再快乐不过的事了,如果能让幼儿参与进来,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和老师一起合作,更能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感受、体验合作的愉快。如“螺丝风铃”制作完成后,孩子们便和老师一起将一串串的“螺丝风铃”挂在走廊里,每个小朋友参与进来,品尝合作之乐果。一阵风吹来,叮叮当当……多么惬意!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幼儿园)

猜你喜欢

榜样同伴幼儿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