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和“美国梦”对比研究方法初探
2014-07-17刘新飞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97
⊙刘新飞[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京 210097]
作 者:刘新飞,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一、引言
“中国梦”是2013年来的一个热词,反映了广大华夏同胞的一种对中国式梦想的美好追求。然而“美国梦”概念的出现和兴起要比“中国梦”影响力从时间上以及范围上更加久远与广泛。由于“中国梦”的兴起,“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对比变成了当下热议的话题。
二、国内“中国梦”和“美国梦”对比研究现状
1.关于“中国梦”的研究 对于“中国梦”的研究,当下是一大热潮,究其原因,应当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九次提到“中国梦”的缘故。在习主席看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际上“中国梦”的提出,早在之前就有。张颐武在“记录‘中国梦’的成长”的文章中还提到过“中国梦”,认为首先是普通的中国人对于自身命运改变的梦想,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他们有了机会实现自己的可能。在每个人执着地寻求自身发展的时候,社会也因此获得进步。同时,张还认为“中国梦”是一个社会对自身期许和关怀,需要的是一种在竞争中相互慰勉,前行中互相守望的力量,同时也是一种给予中国发展和奋斗更高的伦理准则和价值标准的要求。
2.关于“美国梦”的研究 对于“美国梦”的研究,马静在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时,赵提到“美国梦”是一个分裂世界的梦,一个为美国自己谋幸福的梦,有专家指出,当前西方国家的危机已由经济领域蔓延到政治、社会治理领域,实际上破除了以“美国梦”为代表的西方发展模式神话。中国近年来对于“美国梦”的研究可以说是趋向于通过《推销员之死》《美国悲剧》《嘉莉妹妹》《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小说诠释“美国梦”的毁灭。张礼龙在“‘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一文中就提到,“尽管‘美国梦’的目标不断地渺小甚至猥琐,而且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挫败,但是还是有那么多人在美国怀有各种各样的梦想”。张认为“美国梦”是美国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理想,哪怕这种理想永远也无法变为现实。
3.关于“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对比研究 而涉及到“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对比研究时,朱继东在他的文章《“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中,认为与“美国梦”突出个人和金钱不同,“中国梦”强调个人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美国梦”强调追求一强独大的单极世界,而“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美国梦”正变得虚无缥缈,相反“中国梦”将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开辟美好前景。再者,在《从“美国梦”的破灭到“中国梦”的升华》一文中凌淑红与薛鹏志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士兵突击》中主人公盖茨比与许三多的对比、剖析,揭示了“美国梦”必将破灭的现实,讴歌了“中国梦”的升华。《从“美国梦”到“中国梦”》中,也有二者的对比,饶毅认为“美国梦”既有移民国家的历史根源也有个人得救的宗教和文化原因,个人奋斗的“美国梦”不仅用来激励移民和普通人,也用来说明美国代表的理想高尚、美国体制几近完美无须修正已允许个人发展的优越性。饶毅认同的“中国梦”结合了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程:“一个世界大国、一个有悠久文化的民族,在外敌侵略的情况下,经过特定历史阶段,形成了我们不同于美国脱离英国和欧洲的建国史和精神文化,也包含很多代中国人不满现状,前赴后继进行道路的探索、做出改进的努力。”
4.关于美国华裔小说中“美国梦”主题的研究 美国华裔小说中“美国梦”主题的研究,袁霞从《喜福会》中的“美国梦”主题看东西文化冲突,该文从《喜福会》中的“美国梦”主题出发,旨在探讨体现在两代华裔身上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对生存的不同理解以及华裔在美国社会的处境造成了小说中母女之间的冲突,也是形成东西方文化冲突的主要根源。在“美国华裔女作家文学作品中‘美国梦’主题的演变——以作品《华女阿五》《女勇士》《喜福会》为例”中,黄洁选取了美国华裔文学不同时期的三位代表作家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结合她们所处的不同历史背景,分析其主要代表作中主人公各自追逐的“美国梦”,力图阐述不同时代美国华裔女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诠释这一主题的变化。美国华裔女作家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美国梦”主题同华裔在美国的历史以及华裔在美国所处的地位及其对自身身份的确认息息相关。黄试图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来透析华裔族群和女性族群的生存和发展,以便于更好地认识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矛盾,谋求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共同繁荣做出相应的努力。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华裔人物代际的东西方文化冲突已然成为了美国华裔小说的主要线路。虽然之前的美国华裔小说研究并无对“中国梦”主题以及“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对比研究,但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研究的重要性还是可见一斑的。这也就凸显了此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综上所述,就相关的研究现状来看,笔者认为以往相关的研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的对象不具有双重的文化身份,脱离了文本而产生了形而上的主观爱国主义分析;其次,在以往对“中国梦”和“美国梦”差异的研究缺乏文学文本的解读,或者是选取的文学文本不具有一致性,在不同类型文本中对比不同的主题;再次,对于美国华裔小说中关于华裔移民的“中国梦”的研究出现了空缺,在定位美国华裔文学“中国梦”的主题上还依然任重而道远。
四、“中国梦”和“美国梦”对比研究方法初探
美国华裔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自第一批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开始,就具有多文化相互融合与自我冲突的双重身份的特点。前人在研究“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异时,由于其选择的研究对象具有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与政治环境等不可避免的变量差异,难免会产生形而上且偏颇的观点。笔者认为对其差异的研究应试图以小说中的人物为主线展开讨论,通过《华女阿五》《女勇士》《喜福会》《吃一碗茶》等华裔美国小说中“中国梦”同“美国梦”的较量——即老一代人的“中国梦”,与新一代的“美国梦”之间的这种代际冲突的现象,追溯两种“梦”的东西方文化渊源,对其背后的文化冲突进行考量。这样从文化冲突的角度出发,通过横向的文本比较,将“中国梦”与“美国梦”的较量纳归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并将这种冲突放大、暴露、激化,尝试着为“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异、冲突与融合寻求文本支撑,最终揭示“中国梦”与“美国梦”差异的文化渊源所在,文化冲突的成因以及两种文化的交融和“世界梦”的构想提出。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如何就华裔小说文本来建构老一代人的“中国梦”;
2.老一代人的“中国梦”与新一代的“美国梦”之间的这种代际冲突现象的一般表现形式;
3.探究“中国梦”与“美国梦”出现差异的文化渊源,文化冲突的成因;
4.从“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文化交融中看“世界梦”提出的可能性。
五、研究意义
1.学术意义 从学术意义上来看,本研究方法将弥补了美国华裔小说研究中对“中国梦”主题研究,以及“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对比研究的空缺,基于美国华裔小说人物“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代际冲突现象,提出两种“梦”较量中的文化渊源、文化冲突与文化交融,提出“世界梦”。
2.政治意义 从政治意义上来讲,在2013年召开的两会上,“中国梦”俨然成为了一个热词。回顾的近年来国内有关“中国梦”,及“中国梦”同“美国梦”的比较与研究不难发现,大多聚焦在对“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及优劣比较之上,诸如“美国梦”的破灭、“中国梦”的升华、“中国梦”是世界之梦的说法。一味宣扬“中国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较左的爱国热潮,在中国大众中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我的‘中国梦’”之热。为了使我们更为理性和冷静地看待“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异与冲突及交融的问题,此研究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1]黄洁.美国华裔女作家文学作品中“美国梦”主题的演变——以作品《华女阿五》《女勇士》《喜福会》为例[J].语文建设,2012(16).
[2]凌淑红,薛鹏志.从“美国梦”的破灭到“中国梦”的升华[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3]马静.十字路口的国家路径选择:美国梦?欧洲梦?还是中国梦?——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J].人民论坛,2011(18).
[4]饶毅.从“美国梦”到“中国梦”[J].国际人才交流,2012(3).
[5]袁霞.从《喜福会》中的“美国梦”主题看东西文化冲突[J].外国文学研究,2003(3).
[6]张颐武.记录“中国梦”的成长[J].上海采风,2009(19).
[7]朱继东.“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J].党建,2013(2).
[8]张礼龙.“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