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哲:选择一种青春

2014-07-16郭成

投资与理财 2014年13期
关键词:青春

郭成

回头看看,每个人的青春都沉淀着多多少少的遗憾。永远都有未完成的梦想、永远还差那么一点火候。宿哲就用作品质问“我的青春献给谁?”追寻意义的过程中,这个没有归属的青春也就自然有了答案。正如萨特所言“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那么,无意义就也是一种意义。质问青春就如同质问生命本身,只有当你经历过了这些过程,再来总结这段逝去的时光,它才变得有意义。如此,青春并不是不言自明的,而是我们选择了用这样的方式去度过,它也就沉淀成了我们的青春。

出生于1984年的宿哲,今天已经是5岁孩子的爸爸。家庭的圆满对一个年轻艺术家,不说是传奇,也是遍地大龄男女的榜样。面对经济、创作、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宿哲依然用笑容迎接着他所面对的一切。他不加修饰,简单又直接,也正如他的画一样,果断的笔触充满力量,而画中的情境又多多少少带着忧伤。

顺风顺水

出生在沈阳的宿哲,是一个典型的“80后”男孩儿。从小在少年宫接受美术培训,也就埋下了画画的种子。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学习后,宿哲准备报考中央美术学院。常年的专业练习占用了他文化学习的时间,最终他因文化课成绩失利,未能实现就读中央美院的梦想。年轻的宿哲就是怀着一个北京梦。他不想复读,也不想去其他的城市,就要到北京读书。2003年,他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开始了新的旅程。

也正是从2003年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几乎经历了最好的5年。刚刚入学的宿哲就被这股热潮所鼓动,似乎有一种力量在催促着他前行。学校提供的公共画室已经满足不了一个躁动的少年,大一下学期,宿哲就在校外租房画画。一个生活在商业热潮中的青春期少年,他根本就停不下来。

天时地利,且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荷兰的玛斯德比画廊找到还没毕业的宿哲,洽谈签约合作。“当时这个事真的是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谈起第一次画廊合作,宿哲仍然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它就给了我一种信心,让我觉得这么走下去行,是条路。”乘着市场的东风,大学生宿哲活得自由自在。经济上宽裕,也增强了他在绘画上的自信,大型的画幅展示着他这个时期作品的豪迈。商业上的成功,来自他对意义的探索,此时的宿哲用没有眼睛的熊猫来暗示自己在艺术中的不知所措。熊猫就是他自己,学院、学术、商业、艺术圈……扑面而来的复杂信息让他有点迷失,没有眼睛,也就无法辨别方向。迷失的熊猫在艺术上成了一种对宿哲生活真实的映射。谈及这段经历,他沉浸在那时的喜悦当中。人生的小高潮无疑点亮了他的生活。怀着一段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宿哲的青春开了一个好头。

2007年,大学毕业的宿哲就与宛成结婚了。两人在大学时相爱,毕业就结婚。与时髦青年的独身、丁克不同,做法稍显老派的宿哲,让人羡慕的是这种果断和轻盈。宛成是北京女孩儿,从中央美院附中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与宿哲同学。校园情侣最终牵手走入婚姻的殿堂,顺理成章而圆满精彩。毕业后,他们共同被iaab基金邀请到瑞士参加一个为期半年的艺术家驻留项目。半年的瑞士之旅,既即是艺术项目,也是蜜月旅行。这段经历将他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艺术、人文、爱、青春……这些所有语言中最美好的关键词,将宿哲的2007年装点地绚丽多彩,这是他们生命中最美的礼物。

优质的生活并没有使宿哲放松对艺术的思考,他的作品在回国后,变得更为严肃和激进。2008年,他在黑桥租赁工作室,随后又因拆迁而将工作室搬迁至宋庄,一至到现在。艺术市场随着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在2009年开始下滑,。宿哲在低迷的艺术市场中艰难前行。也正是因为遇到这些困难,他的作品开始变得冷静而严肃。

1984

1984既是宿哲出生的那年,也是乔治·奥威尔小说的名字。宿哲将18岁到22岁定义为青春,这是一段没有升学压力,也不用面对社会事务的象牙塔生活。也许正如他的经历,沐浴在阳光、爱和艺术中的时光,才是真正的青春。

转瞬即逝,青春并没有因为艺术家的幸运而一直停留在宿哲的生活当中,他在画布上不断地描绘,寻找绘画的意义,同时也寻找生活本身。西方游历的经历,使他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对照着他的成长经历,“大熊猫”们睁开了眼睛,大学时的迷茫已然不复存在。他找到了方向。

成长的经历和国外的见闻,将宿哲的内心世界硬生生地拧巴到一起,那些儿时听闻的故事在成年后的阅历中显得脱节而可疑。“英雄”们真的存在吗?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犹如神话般超越日常而不可及。对比着网络、电视不断曝光的新闻,传统价值观的英雄形象坍塌了,那么该如何安放“我”的青春?是要推倒了重来吗?这段生命中逝去的时光,就成了宿哲个人叙事中史诗般的片段。宏大的英雄故事吹起的气球,在尖利的现实下变得脆弱不堪,而强大有力的现实无时无刻不在强迫着宿哲反思当下——我的青春献给了谁?

《我把青春献给谁》是宿哲具有代表性的系列作品。画上的人物或迷茫,或疑虑,或者索性背过身去。这个系列中的十几张作品,用重复的情境展示了宿哲对于旧时身份的怀疑和对未来前途的迷茫。在这个系列当中,往往出现一个女主人公,站在山头或悬崖边,手里攥着信纸或书本。空旷的远方和孤傲的悬崖,几乎将这个女性形象烘托成一尊雕像,风中凌乱的头发配合着坚定刚毅的背影——这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女英雄。她独立而坚强,那飘飘的裙摆营造出史诗般的崇高感。作品名中的“献”字,带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情节。沈阳是新中国的重工业中心,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宿哲,内心深处丢不掉的是强烈的红色情节。面对流逝的时光和时代的变迁,他总想将这些已经沉淀的时间安放到一个宏大的意识形态语境当中,即使是站在一以个反思的立场上,他仍然不能跳出潜意识中的红色话语。

作品《1984》是他的一幅自画像和一张白色桑塔纳车组成的二联画。在这件组画中,宿哲将自己的形象置于强光之下,耀眼的光从侧面打来,犹如巴洛克式的的舞台效果,黑暗的背景将人物形象的亮色衬托出来。一个少年凝视着远方,他在寻找。迷茫的眼神不知所措,而舞台化的强光下,又让人觉得这是一场胸有成竹的表演。画的另一边,冷色的背景中停放着一辆白色的桑塔纳车。一个犹如广告宣传画的角度,又向观众暗示着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小康生活。这种现实的铺陈加以对意义的追问,宿哲在这些关键词中反复调整着自己的坐标。

信仰和梦想

谈及东西方的问题,宿哲强调信仰在文化中的重要性。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他给我介绍了作品中火箭意象的由来。宿哲的岳父是航天部门退休的工程师,他从岳父身上看到了老一辈科学家对国家全心奉献的精神。“他们就觉得自己是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就为了这个机器的正常运转奉献一生。但是,这个随着改革开放都没有了。”这种朴实的价值观在今天看起来是如此的不切实际,而在那个时代,正是劳动人民这样的奉献精神,迅速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转型。“我作品中的火箭,就代表一种信仰。”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转型而来的火箭形象,配合着宿哲画中的人物,想要传达的仍然是一种强烈的怀疑。“那代人的社会背景在我们这一代人这已经没有了。”画中人物的原型是电影《色戒》中的汤唯,从复杂剧情中捎带出来的情感,安放到宿哲的画面上,二者达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结束对逝去青春的讨论,宿哲将目光投射到当下社会现实的反思。《I Have a Dream》用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梦想。我们常用梦想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企盼。1963年,马丁·路德金为争取黑人权利,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的演讲,为全世界争取到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美国。宿哲借着这个主题,描绘了一个美国梦。一个短发女孩儿,在微风中露出会心的微笑,随着头发飘起的还有身后的美国国旗。

《OMG》和《金山》两件作品中远处闪现着的金色的光,同样讨论的是关于信仰的话题。OMG是Oh My God!的缩写。作品用这样一个网络用语命名,与画面华丽美好的情境形成了一种调侃的幽默感。身着大露背礼服的女主角同样是以背影出现在作品中,远方山峰后闪现的金光吸引了这个女子。“发光的地方可以是财富,也可能是信仰。”宿哲解释道到,“不管是什么,前方有所追求总是好的。”OMG就像是一句画外音,给出了女主人的潜台词,我们似乎能想象到画布背面女主人公睁大了眼睛喊出Oh my god!的表情。《金山》中的光有着与《OMG》同样的意义,不同的是画面的主体变成了一座白塔。已然是代表着宗教的白塔在与这道金山上发出的光并置在一起的时候,到底哪个更重要?或者二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

更好的现实

不管宿哲在作品中对意义进行了多么深刻的讨论,现实生活总是赤裸裸地摆在眼前。2013年,美国一家电视台给他拍摄了一部电视短片,宿哲在其中更多地描述了他在实际的创作和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艺术创作不是机器生产,保质保量的生活方式,从他决定要做职业艺术家的那一天起就被抛弃了。然而,跟着经济大趋势起落,艺术市场在2009年以后,再没给宿哲带来较之之前的无忧无虑。孩子的出生,在全家欢喜之余,也给宿哲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充满活力的宿哲家住中关村,工作室在宋庄。“我开车来工作室,来回两个小时,要是车限号坐公交,就来回4四个小时。我每周起码5天在工作室,跟上班一样。我觉得距离没什么问题,很多人都比我更辛苦。”宿哲说起自己的工作状态,没有任何抱怨。

“我爱人也是画画的,所以,她能理解我现在所做的。我爱人和她的家人在我画画这件事上,不管从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宿哲说,“画画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儿。”爱人宛成现在同样也会抽时间画一些作品。不同于宿哲一味对大意义的追求,宛成的作品习惯用油画棒记录女儿的成长。油画棒反复的叠加中,调和出厚重的色彩,画面丰富而干净。家人的支持给予宿哲强大的依靠,何汶玦老师也给予宿哲很大的帮助,使他在毕业后的几年中,能够一直平心静气地在绘画上精益求精。比起艺术,生活本身的幸福似乎更加重要。在北京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城市,能享有这种平静和幸福的创作状态的青年艺术家着实不多见。

即便宿哲在作品中一直追问青春去哪了,但从他的经历当中,我们也并不难看出他对生活极强的选择和把握。选择少年宫、选择鲁美附中、选择北京、选择毕业就结婚生子。他的青春就把握在他的手里。宿哲今年30岁,有爱有家人,这是他选择的青春。

猜你喜欢

青春
青春睡不着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幻青春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