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2014-07-16章昭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小菜蛾甘蓝

章昭

摘 要:为更好地防治甘蓝小菜蛾,推广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杀虫剂,特开展了10%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0%多杀霉素悬浮剂17.5mL/667m2防治甘蓝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效,优于对照药剂2.5%多杀霉素悬浮剂60mL/667m2,且对甘蓝安全。因此,10%多杀霉素悬浮剂是防治甘蓝小菜蛾较好的药剂,其安全性好,持效期较长,防效高,安全间隔期较短,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求。

关键词:甘蓝;小菜蛾;多杀霉素;无公害蔬菜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74-02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在和县1a发生9~10代,是白菜、甘蓝上的重要害虫。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在心叶为害,影响包心。由于小菜蛾的发生世代多,繁殖能力强,抗药性水平高,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随着杀虫剂在蔬菜上的频繁使用,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加剧农药残留,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多杀霉素,又名多杀菌素,是在刺糖多胞菌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生物杀虫剂,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种低毒、高效、广谱、安全间隔期短的杀虫剂。为更好地防治甘蓝小菜蛾,推广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杀虫剂,笔者于2013年进行了10%多杀霉素悬浮剂田间防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为10%多杀霉素悬浮剂,上海农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2.5%多杀霉素悬浮剂(菜喜),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防治对象为小菜蛾。试验作物为甘蓝,品种为福星。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和县蔬菜科技示范园,前茬为花椰菜,面积570m2。试验地土壤质地为壤土,pH值6.8,有机质含量为31.20g/kg,水解氮115mg/kg,速效钾82mg/kg,有效磷17mg/kg。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和水肥管理条件一致。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0%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量12.5mL、15mL、17.5mL;2.5%多杀霉素悬浮剂(菜喜)667m2用量70mL;空白对照(ck),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每个小区面积28.5m2(1.9m×15m),共20小区。

1.4 施药及调查方法 甘蓝于2013年1月14日育苗,3月28日定植,株行距38cm×38cm,期间除使用330g/L二甲戊灵悬浮剂防除1a生杂草,再未使用其它肥料与药剂。2013年6月2日施药一次,甘蓝处于坐果期,田间小菜蛾为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采用山东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单个可调喷头,工作压力0.2~0.4Mpa,喷孔口径为1mm,流量0.8~1.2L/min。先喷空白对照各小区,之后由高到低浓度喷洒试验药剂各小区,最后再喷洒对照药剂各小区,施药均匀周到,叶片正反面均喷到。施药当天小雨转多云,西南风,微风,温度21~27℃,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温度为31℃,最低温度18℃,降雨天数3d。

6月2日施药前调查基数,药后1d、3d、7d(6月3日、6月5日、6月9日)各调查一次存活幼虫数。共调查4次。施药前在每一小区取15株定点调查全株各龄期幼虫数,作为虫口基数,药后1、3、7d调查残存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并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和对天敌的影响,同时观察药后3d、7d药剂处理区甘蓝长势、叶色变化等,并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试验药剂的安全性。

1.5 数据分析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防效: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在5%的水平上,进行Duncan法多重比较。各处理药后不同时间的防效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上海农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0%多杀霉素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效,667m2用12.5mL、15mL、17.5mL处理,药后1d平均防效分别为68.8%、74.7%、77.2%,667m2用17.5mL处理与对照药剂2.5%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60mL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低浓度间差异显著;药后3d,10%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12.5mL、15mL、17.5mL处理药效分别上升到73.2%、76.6%、80.5%,667m2用17.5ml处理显著好于其他处理;药后7d,10%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12.5mL、15mL、17.5mL处理仍保持较好的防效,分别为68.4%、70.3%、77.8%,试验药剂667m2用17.5mL显著好于对照药剂667m2用60mL。对照药剂,2.5%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60mL,药后1、3、7d防效分别为80.6%、77.7%、77.0%,显著高于试验药剂667m2用12.5mL、15mL。施药后每次调查均未发现各药剂处理对供试作物产生药害。

3 结论

由本次试验可知,使用10%多杀霉素悬浮剂17.5mL/667m2防治甘蓝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效,防效优于对照药剂2.5%多杀霉素悬浮用60mL/667m2,且对甘蓝安全。因此,10%多杀霉素悬浮剂是防治甘蓝小菜蛾较好的药剂,其安全性好,持效期较长,防效高,安全间隔期较短,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求。当小菜蛾发生较重时,建议使用高剂量防治小菜蛾,以保证防效,但不要连续使用该药剂防治小菜蛾,以免产生抗药性。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为更好地防治甘蓝小菜蛾,推广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杀虫剂,特开展了10%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0%多杀霉素悬浮剂17.5mL/667m2防治甘蓝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效,优于对照药剂2.5%多杀霉素悬浮剂60mL/667m2,且对甘蓝安全。因此,10%多杀霉素悬浮剂是防治甘蓝小菜蛾较好的药剂,其安全性好,持效期较长,防效高,安全间隔期较短,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求。

关键词:甘蓝;小菜蛾;多杀霉素;无公害蔬菜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74-02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在和县1a发生9~10代,是白菜、甘蓝上的重要害虫。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在心叶为害,影响包心。由于小菜蛾的发生世代多,繁殖能力强,抗药性水平高,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随着杀虫剂在蔬菜上的频繁使用,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加剧农药残留,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多杀霉素,又名多杀菌素,是在刺糖多胞菌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生物杀虫剂,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种低毒、高效、广谱、安全间隔期短的杀虫剂。为更好地防治甘蓝小菜蛾,推广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杀虫剂,笔者于2013年进行了10%多杀霉素悬浮剂田间防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为10%多杀霉素悬浮剂,上海农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2.5%多杀霉素悬浮剂(菜喜),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防治对象为小菜蛾。试验作物为甘蓝,品种为福星。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和县蔬菜科技示范园,前茬为花椰菜,面积570m2。试验地土壤质地为壤土,pH值6.8,有机质含量为31.20g/kg,水解氮115mg/kg,速效钾82mg/kg,有效磷17mg/kg。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和水肥管理条件一致。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0%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量12.5mL、15mL、17.5mL;2.5%多杀霉素悬浮剂(菜喜)667m2用量70mL;空白对照(ck),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每个小区面积28.5m2(1.9m×15m),共20小区。

1.4 施药及调查方法 甘蓝于2013年1月14日育苗,3月28日定植,株行距38cm×38cm,期间除使用330g/L二甲戊灵悬浮剂防除1a生杂草,再未使用其它肥料与药剂。2013年6月2日施药一次,甘蓝处于坐果期,田间小菜蛾为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采用山东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单个可调喷头,工作压力0.2~0.4Mpa,喷孔口径为1mm,流量0.8~1.2L/min。先喷空白对照各小区,之后由高到低浓度喷洒试验药剂各小区,最后再喷洒对照药剂各小区,施药均匀周到,叶片正反面均喷到。施药当天小雨转多云,西南风,微风,温度21~27℃,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温度为31℃,最低温度18℃,降雨天数3d。

6月2日施药前调查基数,药后1d、3d、7d(6月3日、6月5日、6月9日)各调查一次存活幼虫数。共调查4次。施药前在每一小区取15株定点调查全株各龄期幼虫数,作为虫口基数,药后1、3、7d调查残存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并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和对天敌的影响,同时观察药后3d、7d药剂处理区甘蓝长势、叶色变化等,并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试验药剂的安全性。

1.5 数据分析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防效: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在5%的水平上,进行Duncan法多重比较。各处理药后不同时间的防效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上海农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0%多杀霉素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效,667m2用12.5mL、15mL、17.5mL处理,药后1d平均防效分别为68.8%、74.7%、77.2%,667m2用17.5mL处理与对照药剂2.5%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60mL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低浓度间差异显著;药后3d,10%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12.5mL、15mL、17.5mL处理药效分别上升到73.2%、76.6%、80.5%,667m2用17.5ml处理显著好于其他处理;药后7d,10%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12.5mL、15mL、17.5mL处理仍保持较好的防效,分别为68.4%、70.3%、77.8%,试验药剂667m2用17.5mL显著好于对照药剂667m2用60mL。对照药剂,2.5%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60mL,药后1、3、7d防效分别为80.6%、77.7%、77.0%,显著高于试验药剂667m2用12.5mL、15mL。施药后每次调查均未发现各药剂处理对供试作物产生药害。

3 结论

由本次试验可知,使用10%多杀霉素悬浮剂17.5mL/667m2防治甘蓝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效,防效优于对照药剂2.5%多杀霉素悬浮用60mL/667m2,且对甘蓝安全。因此,10%多杀霉素悬浮剂是防治甘蓝小菜蛾较好的药剂,其安全性好,持效期较长,防效高,安全间隔期较短,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求。当小菜蛾发生较重时,建议使用高剂量防治小菜蛾,以保证防效,但不要连续使用该药剂防治小菜蛾,以免产生抗药性。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为更好地防治甘蓝小菜蛾,推广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杀虫剂,特开展了10%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0%多杀霉素悬浮剂17.5mL/667m2防治甘蓝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效,优于对照药剂2.5%多杀霉素悬浮剂60mL/667m2,且对甘蓝安全。因此,10%多杀霉素悬浮剂是防治甘蓝小菜蛾较好的药剂,其安全性好,持效期较长,防效高,安全间隔期较短,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求。

关键词:甘蓝;小菜蛾;多杀霉素;无公害蔬菜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74-02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在和县1a发生9~10代,是白菜、甘蓝上的重要害虫。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在心叶为害,影响包心。由于小菜蛾的发生世代多,繁殖能力强,抗药性水平高,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随着杀虫剂在蔬菜上的频繁使用,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加剧农药残留,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多杀霉素,又名多杀菌素,是在刺糖多胞菌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生物杀虫剂,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种低毒、高效、广谱、安全间隔期短的杀虫剂。为更好地防治甘蓝小菜蛾,推广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杀虫剂,笔者于2013年进行了10%多杀霉素悬浮剂田间防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为10%多杀霉素悬浮剂,上海农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2.5%多杀霉素悬浮剂(菜喜),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防治对象为小菜蛾。试验作物为甘蓝,品种为福星。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和县蔬菜科技示范园,前茬为花椰菜,面积570m2。试验地土壤质地为壤土,pH值6.8,有机质含量为31.20g/kg,水解氮115mg/kg,速效钾82mg/kg,有效磷17mg/kg。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和水肥管理条件一致。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0%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量12.5mL、15mL、17.5mL;2.5%多杀霉素悬浮剂(菜喜)667m2用量70mL;空白对照(ck),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每个小区面积28.5m2(1.9m×15m),共20小区。

1.4 施药及调查方法 甘蓝于2013年1月14日育苗,3月28日定植,株行距38cm×38cm,期间除使用330g/L二甲戊灵悬浮剂防除1a生杂草,再未使用其它肥料与药剂。2013年6月2日施药一次,甘蓝处于坐果期,田间小菜蛾为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采用山东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单个可调喷头,工作压力0.2~0.4Mpa,喷孔口径为1mm,流量0.8~1.2L/min。先喷空白对照各小区,之后由高到低浓度喷洒试验药剂各小区,最后再喷洒对照药剂各小区,施药均匀周到,叶片正反面均喷到。施药当天小雨转多云,西南风,微风,温度21~27℃,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温度为31℃,最低温度18℃,降雨天数3d。

6月2日施药前调查基数,药后1d、3d、7d(6月3日、6月5日、6月9日)各调查一次存活幼虫数。共调查4次。施药前在每一小区取15株定点调查全株各龄期幼虫数,作为虫口基数,药后1、3、7d调查残存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并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和对天敌的影响,同时观察药后3d、7d药剂处理区甘蓝长势、叶色变化等,并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试验药剂的安全性。

1.5 数据分析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防效: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在5%的水平上,进行Duncan法多重比较。各处理药后不同时间的防效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上海农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0%多杀霉素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效,667m2用12.5mL、15mL、17.5mL处理,药后1d平均防效分别为68.8%、74.7%、77.2%,667m2用17.5mL处理与对照药剂2.5%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60mL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低浓度间差异显著;药后3d,10%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12.5mL、15mL、17.5mL处理药效分别上升到73.2%、76.6%、80.5%,667m2用17.5ml处理显著好于其他处理;药后7d,10%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12.5mL、15mL、17.5mL处理仍保持较好的防效,分别为68.4%、70.3%、77.8%,试验药剂667m2用17.5mL显著好于对照药剂667m2用60mL。对照药剂,2.5%多杀霉素悬浮剂667m2用60mL,药后1、3、7d防效分别为80.6%、77.7%、77.0%,显著高于试验药剂667m2用12.5mL、15mL。施药后每次调查均未发现各药剂处理对供试作物产生药害。

3 结论

由本次试验可知,使用10%多杀霉素悬浮剂17.5mL/667m2防治甘蓝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效,防效优于对照药剂2.5%多杀霉素悬浮用60mL/667m2,且对甘蓝安全。因此,10%多杀霉素悬浮剂是防治甘蓝小菜蛾较好的药剂,其安全性好,持效期较长,防效高,安全间隔期较短,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求。当小菜蛾发生较重时,建议使用高剂量防治小菜蛾,以保证防效,但不要连续使用该药剂防治小菜蛾,以免产生抗药性。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公害蔬菜小菜蛾甘蓝
甘蓝家族中的“颜值担当”——羽衣甘蓝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武汉地区春甘蓝小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变色的紫甘蓝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耐热早秋甘蓝润夏一号栽培技术
室内饲养小菜蛾与田间种群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早熟甘蓝新品种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