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成熟度与留叶数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2014-07-16扈强等
扈强等
摘要:研究了采收成熟度与留叶数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成熟度对烤烟品质影响显著,留叶数的主效应作用不明显;留叶数为18~23片/株,采收成熟度标准为上部叶叶色7~8成黄,主脉、支脉变白7成,中部叶色6~7成黄,主脉变白7成,支脉变白6成,该条件下烟叶的化学成分较协调,香气质好,香气量足,烟叶综合品质较好。
关键词:烤烟;采收成熟度;留叶数;化学成分;感官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72.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061-04
在一定的气候环境、土壤、特定品种条件下,栽培措施对烤烟的产量、质量有较大影响[1]。研究表明,施肥、采收成熟度、留叶数等农艺措施对烤烟的香吃味贡献较大[2-6]。其中,成熟度是评价烟叶品质的核心因子,留叶数是调节烟株营养水平的重要手段[7-8],两者对烟叶品质影响较大。目前对烤烟采收成熟度、施肥、留叶数、打顶方式等栽培措施,以及采收成熟度与施肥、打顶方式等栽培因素相组合的研究较多[9-16],但对于留叶数与采收成熟度相互作用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特定的生态环境下,研究留叶数与采收成熟度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符合当地特点的留叶数和采收成熟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1年在广南县珠琳镇进行,供试品种为云85,土壤为红壤,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油菜,烤烟种植密度为 16 500株/hm2,田间管理按大田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管理,烟叶采用气流上升式土烤房进行烘烤。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2个因素,分别是留叶数和采收成熟度。其中留叶数(A)有3个水平,分别为A1:18~19片/株,A2:20~21片/株,A3:22~23片/株;采收成熟度(B)设置尚熟(B1)、成熟(B2)、过熟(B3)等3个水平。将2因素组合成9个处理,即: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试验采用完全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 0.13 hm2。按照同一烤房进行相同成熟度烟叶烘烤的原则进行烟叶烘烤。上部烟叶、中部烟叶的具体采收要求如表1所示。
1.3 检测项目与方法
1.3.1 常规化学成分 糖、烟碱、总氮、钾等常规化学成分分别采用 YC/T 159—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1部分:水溶性糖》[17]、YC/T 160—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2部分:总植物碱》[18]、YC/T 161—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3部分:总氮》[19]、YC/T 217—2007《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5部分:钾》[20]等方法检测。
1.3.2 感官品质 评吸指标主要有香气质、香气量、浓度、杂气、刺激性、余味、燃烧性、灰色等,采用9分制。由具有资质的7位专家组成评吸小组进行感官质量评价。感官质量总分参照广东中烟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单料烟权重赋值法进行计算:感官质量总分=香气质分值×20%+香气量分值×35%+杂气分值×20%+刺激性分值×10%+余味分值×15%。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留叶数与采收成熟度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2.1.1 常规化学成分方差分析 以上部初烤烟叶和中部初烤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及相关比值为基础,进行采收成熟度与留叶数2因子交互作用下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差异不显著,且各化学成分的校正模型差异均不显著。由表2可见,进一步进行无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表明,上部叶的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烟碱含量、糖碱比以及中部叶的总氮含量、烟碱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上部叶总糖含量、中部叶总氮含量和烟碱含量有极显著差异,其F值分别为4.611、7.675、6.780。在校正模型差异显著的基础上,对试验因素的主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收成熟度的主效应差异显著,其中上部叶的总糖含量、糖碱比以及中部叶的总氮含量、烟碱含量的主效应差异极显著,F值分别为7.306、6080、13.461、10.681,留叶数的主效应差异不明显。
2.2 留叶数与采收成熟度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2.2.1 感官质量方差分析 由表4可见,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余味、刺激性、总分以及中部烟叶的浓度等指标差异显著,其F值分别为3.250、8.125、3.250、3.701、6.846、3250,其中上部烟叶的香气量和总分差异极显著。在校正模型差异显著的基础上,对试验因素的主效应分析表明,以香气量和总分为因变量,上部烟叶采收成熟度的主效应呈极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13.000、11.116,上部烟叶的香气质、余味、刺激性以及中部烟叶浓度指标的采收成熟度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留叶数对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各感官指标的主效应作用差异均不显著。
2.2.2 感官质量品质变化分析 由表5可见,进一步对主效应显著的指标进行多重比较表明,上部过熟烟叶的香气量和总分均显著低于成熟烟叶和尚熟烟叶,而成熟烟叶与尚熟烟叶的香气量和总分差异不显著。对于上部烟叶,随着烟叶成熟度的提高,香气质、杂气、浓度、余味、总分等5个感官指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成熟烟叶的各指标分值均较高;香气量分值以过熟烟叶最低,尚熟烟叶和成熟烟叶差异不大;烟叶刺激性分值先下降后上升,且尚熟烟叶分值较高。对于中部烟叶,随着烟叶采收时间的推迟,烟叶的香气质、刺激性、总分等3个感官质量指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过熟时分值较低;尚熟烟叶的杂气和浓度分值较大,各成熟度烟叶的香气量分值相差不大。综合分析,上部、中部成熟烟叶的感官质量较好。
3 结论与讨论
采收成熟度与留叶数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中的大部分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上部叶的影响大于中部叶,原因主要是上部叶与中部叶的空间差异以及留叶数对上部叶生长的影响[21],造成不同部位间物质积累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烟的总糖含量、总氮含量、烟碱含量、糖碱比、香气量、总分等指标的主效应作用显著,而留叶数的主效应作用不显著,这与张雁平的研究结果[5]有所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在采收成熟度的主导作用以及采收成熟度、留叶数、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留叶数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较小。小区试验研究表明,广南县烤烟留叶数为18~23片/株,烟叶成熟采收标准为:上部叶色7~8成黄,主脉、支脉变白7成,大田生育期约95 d,中部叶色6~7成黄,主脉变白7成,支脉变白6成,大田生育期约80 d,以上组合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较适宜,感官质量较好。可以本研究结果为基础进行大田示范推广,指导当地烟农进行有效的封顶留叶、成熟采收,为相关工业企业提供优质烟叶原料。
参考文献:
[1]闫克玉,赵铭钦.烟草原料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李天福,冉定邦,陈 萍,等. 烤烟栽培因子与烟叶香吃味的研究[C]//跨世纪烟草农业科技展望和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332-337.
[3]赵 辉,赵铭钦,程玉渊,等. 不同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0,26(1):46-50.
[4]许自成,张 婷,马国华,等. 不同调控措施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1):15-17,26.
[5]张雁平. 烤烟留叶数与品质的关系[J]. 中国烟草,1982(2):27-29.
[6]刘仁祥,黄 宁,邓桂秀,等. 贵烟4号施氮量、密度和留叶数配套技术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5(2):95-100.
[7]王东胜,李章海. 几项农艺措施与烤烟顶部叶片外观质量形成的关系初探[J]. 烟草科技,1989,3(3):31-34.
[8]申宴斌,刘彦中,马剑雄,等. 不同留叶数对烤烟新品种NC297生产及产质量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2009,30(6):57-60.
[9]赵铭钦,于建春,程玉渊,等. 烤烟烟叶成熟度与香气质量的关系[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3):10-14.
[10]刘海轮,张振平,常 丽. 烤烟成熟采收标准与质量关系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2):32-36.
[11]介晓磊,杜 君,刘世亮,等. 不同有机酸营养对不同成熟度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4):734-741.
[12]冉定邦,李天福,陈 萍,等. 成熟度,施肥量,留叶数与烟叶组织结构和比叶重的关系[J]. 中国烟草,1993(2):2-6.
[13]石 磊,查宏波. 烤烟施氮量、采摘成熟度关系的试验研究[J]. 云南烟草,1998(2):54-62.
[14]李宏光,钟 权,谷文南,等. 提高烤烟上部烟叶质量的几项关键栽培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8):15-18.
[15]查宏波,石 磊,卯志勇,等. 株行距、施氮量及打顶留叶长度对云烟97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J]. 烟草科技,2012(12):39-43.
[16]张学杰.不同氮源和打顶方式对烟叶生长发育和质量品质的影响[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1.
[17]国家烟草专卖局. YC/T 159—2002 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1部分:水溶性糖[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8]国家烟草专卖局. YC/T 160—2002 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2部分:总植物碱[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9]国家烟草专卖局. YC/T 161—2002 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3部分:总氮[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0]国家烟草专卖局. YC/T 217—2007 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5部分:钾[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1]曹务栋,潘文杰,薜小平,等. 不同留叶数对烤烟新品系兴烟1号生长及产值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9,5(5):13-14,43.
3 结论与讨论
采收成熟度与留叶数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中的大部分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上部叶的影响大于中部叶,原因主要是上部叶与中部叶的空间差异以及留叶数对上部叶生长的影响[21],造成不同部位间物质积累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烟的总糖含量、总氮含量、烟碱含量、糖碱比、香气量、总分等指标的主效应作用显著,而留叶数的主效应作用不显著,这与张雁平的研究结果[5]有所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在采收成熟度的主导作用以及采收成熟度、留叶数、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留叶数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较小。小区试验研究表明,广南县烤烟留叶数为18~23片/株,烟叶成熟采收标准为:上部叶色7~8成黄,主脉、支脉变白7成,大田生育期约95 d,中部叶色6~7成黄,主脉变白7成,支脉变白6成,大田生育期约80 d,以上组合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较适宜,感官质量较好。可以本研究结果为基础进行大田示范推广,指导当地烟农进行有效的封顶留叶、成熟采收,为相关工业企业提供优质烟叶原料。
参考文献:
[1]闫克玉,赵铭钦.烟草原料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李天福,冉定邦,陈 萍,等. 烤烟栽培因子与烟叶香吃味的研究[C]//跨世纪烟草农业科技展望和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332-337.
[3]赵 辉,赵铭钦,程玉渊,等. 不同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0,26(1):46-50.
[4]许自成,张 婷,马国华,等. 不同调控措施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1):15-17,26.
[5]张雁平. 烤烟留叶数与品质的关系[J]. 中国烟草,1982(2):27-29.
[6]刘仁祥,黄 宁,邓桂秀,等. 贵烟4号施氮量、密度和留叶数配套技术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5(2):95-100.
[7]王东胜,李章海. 几项农艺措施与烤烟顶部叶片外观质量形成的关系初探[J]. 烟草科技,1989,3(3):31-34.
[8]申宴斌,刘彦中,马剑雄,等. 不同留叶数对烤烟新品种NC297生产及产质量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2009,30(6):57-60.
[9]赵铭钦,于建春,程玉渊,等. 烤烟烟叶成熟度与香气质量的关系[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3):10-14.
[10]刘海轮,张振平,常 丽. 烤烟成熟采收标准与质量关系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2):32-36.
[11]介晓磊,杜 君,刘世亮,等. 不同有机酸营养对不同成熟度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4):734-741.
[12]冉定邦,李天福,陈 萍,等. 成熟度,施肥量,留叶数与烟叶组织结构和比叶重的关系[J]. 中国烟草,1993(2):2-6.
[13]石 磊,查宏波. 烤烟施氮量、采摘成熟度关系的试验研究[J]. 云南烟草,1998(2):54-62.
[14]李宏光,钟 权,谷文南,等. 提高烤烟上部烟叶质量的几项关键栽培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8):15-18.
[15]查宏波,石 磊,卯志勇,等. 株行距、施氮量及打顶留叶长度对云烟97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J]. 烟草科技,2012(12):39-43.
[16]张学杰.不同氮源和打顶方式对烟叶生长发育和质量品质的影响[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1.
[17]国家烟草专卖局. YC/T 159—2002 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1部分:水溶性糖[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8]国家烟草专卖局. YC/T 160—2002 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2部分:总植物碱[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9]国家烟草专卖局. YC/T 161—2002 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3部分:总氮[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0]国家烟草专卖局. YC/T 217—2007 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5部分:钾[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1]曹务栋,潘文杰,薜小平,等. 不同留叶数对烤烟新品系兴烟1号生长及产值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9,5(5):13-14,43.
3 结论与讨论
采收成熟度与留叶数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中的大部分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上部叶的影响大于中部叶,原因主要是上部叶与中部叶的空间差异以及留叶数对上部叶生长的影响[21],造成不同部位间物质积累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烟的总糖含量、总氮含量、烟碱含量、糖碱比、香气量、总分等指标的主效应作用显著,而留叶数的主效应作用不显著,这与张雁平的研究结果[5]有所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在采收成熟度的主导作用以及采收成熟度、留叶数、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留叶数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较小。小区试验研究表明,广南县烤烟留叶数为18~23片/株,烟叶成熟采收标准为:上部叶色7~8成黄,主脉、支脉变白7成,大田生育期约95 d,中部叶色6~7成黄,主脉变白7成,支脉变白6成,大田生育期约80 d,以上组合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较适宜,感官质量较好。可以本研究结果为基础进行大田示范推广,指导当地烟农进行有效的封顶留叶、成熟采收,为相关工业企业提供优质烟叶原料。
参考文献:
[1]闫克玉,赵铭钦.烟草原料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李天福,冉定邦,陈 萍,等. 烤烟栽培因子与烟叶香吃味的研究[C]//跨世纪烟草农业科技展望和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332-337.
[3]赵 辉,赵铭钦,程玉渊,等. 不同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0,26(1):46-50.
[4]许自成,张 婷,马国华,等. 不同调控措施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1):15-17,26.
[5]张雁平. 烤烟留叶数与品质的关系[J]. 中国烟草,1982(2):27-29.
[6]刘仁祥,黄 宁,邓桂秀,等. 贵烟4号施氮量、密度和留叶数配套技术研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5(2):95-100.
[7]王东胜,李章海. 几项农艺措施与烤烟顶部叶片外观质量形成的关系初探[J]. 烟草科技,1989,3(3):31-34.
[8]申宴斌,刘彦中,马剑雄,等. 不同留叶数对烤烟新品种NC297生产及产质量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2009,30(6):57-60.
[9]赵铭钦,于建春,程玉渊,等. 烤烟烟叶成熟度与香气质量的关系[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3):10-14.
[10]刘海轮,张振平,常 丽. 烤烟成熟采收标准与质量关系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2):32-36.
[11]介晓磊,杜 君,刘世亮,等. 不同有机酸营养对不同成熟度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4):734-741.
[12]冉定邦,李天福,陈 萍,等. 成熟度,施肥量,留叶数与烟叶组织结构和比叶重的关系[J]. 中国烟草,1993(2):2-6.
[13]石 磊,查宏波. 烤烟施氮量、采摘成熟度关系的试验研究[J]. 云南烟草,1998(2):54-62.
[14]李宏光,钟 权,谷文南,等. 提高烤烟上部烟叶质量的几项关键栽培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8):15-18.
[15]查宏波,石 磊,卯志勇,等. 株行距、施氮量及打顶留叶长度对云烟97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J]. 烟草科技,2012(12):39-43.
[16]张学杰.不同氮源和打顶方式对烟叶生长发育和质量品质的影响[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1.
[17]国家烟草专卖局. YC/T 159—2002 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1部分:水溶性糖[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8]国家烟草专卖局. YC/T 160—2002 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2部分:总植物碱[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9]国家烟草专卖局. YC/T 161—2002 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3部分:总氮[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0]国家烟草专卖局. YC/T 217—2007 烟草及烟草制品 连续流动法测定常规化学成分测量不确定评定指南 第5部分:钾[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1]曹务栋,潘文杰,薜小平,等. 不同留叶数对烤烟新品系兴烟1号生长及产值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9,5(5):13-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