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函电写作”课程开发与实施
2014-07-16牛春林
刘 淑,牛春林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训练融合在具有完整工作流程的、递进性的任务体系中。通过设计真实或近似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任务或项目,教学做一体,学习者获得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外贸函电写作”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受实践条件制约,传统教学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欠缺外贸工作过程性和情境性。学生外贸实践感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具体到实践运用,知识与技能捉襟见肘,难以尽快适应岗位角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理论对该课程进行重构,设计学习情境和项目,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学习与外贸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有效对接。
一 深入前期调研,收集原始数据
课程与职业需求有效对接是高职课程改革基本要求。课改前期原始数据的收集是课程改革和开发的依据。调研必须全面深入,要从行业动态、职场需求、岗位能力、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等方面收集数据,对原课程进行分析,诊断原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保留适应有效部分,剔除不适应之处,并在职业教育理念下重构。
借助“双师培养”工程,课程开发人员通过推介、求职应聘等方式,进入外贸企业跟岗从事业务开发活动,了解外贸工作流程和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同时,课程团队成员通过问卷、访谈、QQ群等方式向外贸企业、人才交流市场、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了解职场对外贸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通过分析前期调研原始资料,获得了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群、外贸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职业能力、外贸业务开发原始案例及函电单证等资料,为学习情境、教学项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设计提供依据和资源。
二 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核心职业能力
确定岗位群。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外贸从业岗位调查,确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初次就业岗位群为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英文翻译、涉外秘书,并分析五种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从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对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外贸函电写作能力”进行分析,其在工作岗位上体现的工作能力为:建立业务关系;磋商业务;阅读、撰写外贸合同;磋商支付方式;安排装运、办理保险;申诉、索赔;审核、修改信用证。逐条分析“外贸函电写作能力”对应的岗位实践技能和获得这些技能必需的函电写作知识,见表1,以建立业务关系、磋商业务为例。
表1 外贸函电写作能力分析表 (部分)
三 找准项目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知识与技能融合的介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学习内容不再按章节讲授,而是在递进关系的学习情境中教学做一体,因此学习情境设计是课程的核心。载体选择是学习情境设计难点,学习情境是否可操作,是否兼顾知识从易到难的逻辑性,均依赖于此。根据不同贸易术语和支付方式下外贸业务交易活动的简单与繁复,“外贸函电写作”以外贸交易条件为载体,设计了FOB+TT,CFR+D/P, CIF+LC三种贸易条件下的由易到难的学习情境序列(图1),外贸业务阶段作业如建立业务关系、交易磋商、合同签订、货款支付、装运与保险、申诉与赔偿,以递增的方式出现在各学习情境中。同时将调研中获得的企业原始业务开发项目加工为便于教学的模拟项目,项目下设写作任务,从数个到十几个,随情境递增,任务中嵌入函电写作相关知识。随着学习情境推进,学习者外贸函电写作能力得以巩固和提升。
四 教学实施
以引导文教学法实施教学。引导文是一个包括学习情境描述和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具体任务和学习资源的大文件,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文,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工作任务、获取相关信息、解答引导问题、制定和实施工作计划,并对实施结果行检查、修正和评价。引导文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类似脚手架式的支撑。以学习情境3为例说明。
图1 《外贸函电写作》学习情境设计
1.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描述包括学习领域名称、学习情境名称、项目名称、学习时间以及教学对象等,旨在让学生熟悉项目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做好提高关键能力准备。表2为学习情境3描述,通过阅读“项目描述”及“学习目标”,学习者熟悉CIF+LC贸易术语下的外贸函电写作项目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
2.资讯阶段。
即信息准备阶段。学生了解学习情境和学习要求后,参照任务单、资料和信息渠道,明确应该做什么,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索。学习情境3资讯阶段引导问题与学习资源:(1)CIF术语下买方卖方的义务是如何规定的?(2)议付信用证的收付程序是怎样的? (3)分析
表2 CIF+LC 贸易术语下外贸函电写作学习情境描述
该外贸业务流程及涉及到的外贸函电:建立业务关系函(LM公司通过广交会获得的客户信息,首次建立业务关系, 需介绍公司,介绍产品);FIGD询盘信函;明朗报盘信函; FIGD还盘信函;达成协议,交付订单信函;催开信用证 ;装船包装要求;装运通知:LM根据订单生产,货备好后,交给货代,并告知FIGD船期,以便对方及时接货; 保险; 索赔。(4)相关学习资源。
通过教师提供的问题单和学习资源,学生复习国际贸易相关知识,思考外贸函电写作,了解出口商进口商信息,熟悉产品,准备好外贸业务开发。
3.计划阶段。
学生思考完成任务的相关工作步骤和所需工具,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学习情境1和学习情境2的学习,学生的计划能力逐步提高,对外贸业务流程、团队任务分工等已经很熟悉,并具备了初步的函电写作知识。因此,学习情境3此阶段重在引导学生思考CIF+LC贸易术语下业务开发和交易活动开展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函电写作任务的设计。
4.决策阶段。
学生与教师讨论引导问题,分析小组工作计划的可行性,确定通往目标的最佳途径。学习情境3决策阶段任务为:各组将资讯部分问题单学习情况和团队工作计划表发送到教师邮箱;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资讯部分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教师与团队成员一起对团队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各项目团队根据教师提出的意见完善工作计划;各项目团队将最终确定的工作计划发到教师邮箱,备教师检查。
5.实施阶段。
学生按最终确定的工作计划分角色完成任务。考虑到团队学习能力差异,教师仍设计了学习情境3的写作任务供学生参考。共设计了十四个任务,仅展示在学习情境1和学习情境2基础上增加部分,见表3。
6.检查阶段。
各小组根据“工作质量监控单” 进行工作过程监控,自查目标完成情况,分析目标未完成原因,提出目标修正方法和计划。 教师通过课堂、电子邮件、 qq 群组等方式随时跟踪、督促、指导,并记录于小组学习档案。
7.评估反馈阶段。 工作过程导向的外贸函电写作,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期末成绩的50%。形成性评价来自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均从公共项目评价和流程操作两方面进行评价。公共项目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交流及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等;流程操作评价是对业务开发全过程任务设计合理性、函电写作逻辑真实衔接性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重在函电写作语言知识与技能。
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将“小组互评表”“流程操作互评表”“公共项目评价标准”发到各小组,“流程操作评价标准”则在实施每个学习情境时发放,以便学生及时明确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学习行为。
流程操作评价是评价的重点。各小组先根据“流程操作评价标准”对业务开发项目流程和结果进行自评,然后小组互评,给出所给评价等级的理据,最后教师总结归纳,给小组提出完善建议。
五 结论
课程在实验班实施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过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调查对象一致认为课程结合企业真实流程,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实践性强,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28%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函电写作任务太重、难度太大,还不如传统教材中的学得轻松。
为进一步完善课程,课程团队3个月又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对象为实验班从事外贸跟单和业务开发的25名学生。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课改课程与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学习情境的适用性、教学方法等。25名学生一致认为课改课程实用性很强,尤其是设计的外贸业务开发模拟项目,对工作很有帮助,并建议多让学生做这样体现外贸业务完整过程的项目,它们对工作实践“最有用也最实用”。
调查结果证明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能实现学生在校课程学习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角色。同时,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和实施是个不断完善的工程,打破原先逻辑鲜明较单一的学习进程, 面对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项目学习,学生综合调度知识的能力、畏难情绪、项目的难易程度与学生兴趣的关系等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1]姜大源. 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2]刘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调研报告——以《外贸函电写作》课程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33):86-87.
[3]刘淑,牛春林.引导文教学法在《外贸函电写作》教学中的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3(9):101-102.
[4]刘淑.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