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节宣威”忆胡适

2014-07-16饶甘棠

文史春秋 2014年4期
关键词:江冬秀江村罗斯福

饶甘棠

我的祖屋与胡适的妻子江冬秀之故居——安徽省旌德县江村,距离不过十华里。抗日战争期间,我母亲在江村读中学,曾接触过江冬秀的家人,事后她告诉过我许多关于“胡、江”的婚缘轶事;最近,我回乡探亲,有机会听到本家叔伯叙述胡适与江冬秀夫妇的故事,闲暇之时还到了县里的有关部门,查阅一些胡适的相关资料,并有幸参观江村文史室,看到、听到乡亲们对胡适夫妇抗战期间“不辱使命、持节宣威”的评价,不禁睹物思人,尤其对胡适夫妻出使美国的故事,唏嘘不已,联想翩翩,回来以后,写就本文,以示纪念。

一代宗师胡适,1891年12月17日生,安徽绩溪人。胡适1910年入美留学,回国后在北大任教,1938年至1942年,在抗战最艰苦的期间担任中国驻美大使,抗战胜利后曾任北大校长,1958年到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病逝在台湾。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是胡适父亲胡传的第三任填房,1889年,她嫁入胡家时,还不满17岁。1891年,冯顺弟生下胡适。胡适3岁多时,父亲病故,从此,冯顺弟开始了终身守寡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她备受着世俗的煎熬,郁郁寡欢,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的前程上。她要求胡适发奋读书,日后金榜题名,及第登科,最终能够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胡适,自然是至顺至孝,从不违母命。

端庄秀丽的江冬秀,出身于旌德县的望族,其外祖父吕佩芬和曾外祖父吕朝端是旌德县的“父子翰林”。1907年的一天,17岁的江冬秀随母亲到20里外的绩溪县旺川舅母家走亲戚,恰逢遇到16岁的胡适也随母亲来到姑婆家。原来,胡适的姑婆就是江冬秀的舅母。初次见面,几句闲聊,便让江母吕贤英看中了胡适,她说胡适斯文秀气、聪明伶俐,日后必成大器,便有心要把女儿许配给胡适。随后江母主动央媒,托胡适本家叔叔胡祥鉴提亲。

好事多磨。一开始这门亲事进展得并不顺利,因为江冬秀大胡适一岁,况且江家中道殷实,而胡家却日渐破败,胡母有所顾虑。可是江家的态度却异常坚决,执意联姻。后来,经媒人多次磨合,又经算命先生掐算,并到观音庙里求签定夺,几经周折,才算定下这门婚事。

胡适到美国后,多次写信给母亲,一再表白“婚约有效,绝无另娶之意”。1917年胡适学成回国后,在家住了一个月,便遵母命,和江冬秀完婚。

完婚后不久,江冬秀随夫君到了北京。平心而论,一开始他们的夫妻生话,并不很美满,胡适是个勤奋钻研的学者,江冬秀善交际,喜欢打麻将和摸纸牌,夫妻俩兴趣各异,文化差异极大,好在俩人互不相扰。后来生了二子一女,江冬秀便相夫教子,倒也相安无事。江冬秀是个极聪明的女人,又善于治家,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就算是在寓居纽约十多年中,虽不懂英文,却居然能一直坚持自己上街买菜;她烹调技艺极高,做得一手徽州菜,让胡适倍感家庭的温馨。在和江冬秀的长期共同生活中,胡适慢慢发现了她的许多长处和过人的见解,胡适庆幸自己娶了一位极有主见的女人,逐渐找到了一种美满婚姻的感觉。在夫人精心照料之下,胡适婚后生活很安逸,一心一意做学问,夫妻俩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至于外界议论纷纷,说胡适“惧内”,那大多为戏言。

江冬秀办事果断,直言快语,喜为朋友“两肋插刀”,好打不平。北大著名学者梁实秋成名之后,要与原配妻子离婚,江冬秀挺身而出,力助梁妻,并亲自上法庭,代为辩护,使得大名鼎鼎的梁实秋败诉,一时间轰动了北京城。

江冬秀在江村的口碑极好,直到今天,江村的群众还称她为“秀姑”,这大概与她在当地常做修桥补路的善行有关。她在北京时,曾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营救、保护过一些家乡的革命志士。

其实,江冬秀一直不愿胡适做官。上世纪30年代,蒋介石曾多次动员胡适弃学从政,胡适因与江冬秀有“不进政界”之约在先,一直不从。但是,1938年7月20日,胡适在巴黎收到从纽约转来的电报,蒋介石敦请胡适出任驻美大使,以取代将要卸任的王正廷大使。经过反复思想斗争,胡适决定以国事为重,毅然决定“放弃二十一年的独立自由的生活,今日起为国家牺牲了。”胡适给江冬秀写信道:“现在国家到了这个地步,调兵调到我,拉夫拉到我,我没有法子逃,所以不能不去做一届大使,我声明到战争完结为止。”胡适接着说:“再发一愿,至迟战争完结,我一定回到我的学术生涯中去。”

此时,国难当头,日军铁蹄已蹂躏大半个中国,广州沦陷,武汉失守,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胡适可谓是“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在赠送友人的照片上自题小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胡适以“拼命向前”的“过河卒子”自许,鞭策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直不愿丈夫做官的江冬秀,毅然陪同胡适远渡重洋,到美国就职。当时,江冬秀是驻美使团中的唯一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小脚大使夫人,但是,她坚定不移地支持丈夫开展“抗战外交”,自己也认真履行着大使夫人的职责,在美国的各地,穿梭于政要显贵的夫人之中,积极开展“夫人外交”。在外交场合里,她言行得体,不卑不亢,处处以民族大义为重,时时维护国家利益,显示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胡适搞外交,是以“诚实与公开”的态度,赢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所以,人们赞誉他为“书生大使”。胡适上任之前,国民政府已派国内有名的金融专家陈光甫在美专事借款活动。胡适紧密配合陈光甫游说于白宫,直至面晤罗斯福总统。陈光甫则奔走于金融贸易机构。由于他们各司其职,协力合作,兼之各种因素的作用,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美国政府同意提供“桐油贷款”,总款额为2500万美元。至1940年3月,又促成“滇锡贷款”的签约。后来,他还与宋子文合作,促成美国向中国贷款1亿美元。

从1941年春开始,美日间多次谈判,并达成临时协定草案。这个草案只要求日本从越南南部撤军,只字不提中国境内的日军,作为交换条件,美国要放松对日本的经济制裁。11月22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召见中、英、澳、荷四国大使,通报和说明美方草案。英、澳、荷大使均无异议,胡适当即表示反对,并且要求立即面见罗斯福总统,陈述阻止美日和谈草案的理由。恰在此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给罗斯福发来电报,反对美国的对华政策,说:“中国如果崩溃,将大大地增加英美的危机!”正是在这种内外努力之下,11月26日,美国决定撤消妥协方案,从而使局势为之一变。

美日谈判破裂后,日本终于露出狰狞面目,悍然偷袭美军重要的军事基地珍珠港。12月7日,胡适大使正在纽约演说,罗斯福总统来电话,约他在白宫相见。胡适来到白宫,罗斯福便开门见山地说:“胡适,那两个家伙(指日方谈判代表)方才离开这里,我把不能妥协的话,坚定地告诉他们了,你可即刻电告蒋委员长。而从此刻起,太平洋上随时有发生战事的可能。”离开白宫,胡适刚回到使馆,便接到罗斯福总统的电话,告诉他:“方才接到报告,日本海空军已在猛烈袭击珍珠港。”次日,日对英美宣战,随即美英也对日宣战,至此,太平洋战争爆发,彻底扭转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

抗战期间,胡适夫妇作为驻外使节,日夜奔走在外交战线上,中国的抗战获得了广大美国国民的同情和支持,争取到了很多的宝贵外援,日本特务机关对此恨之入骨,曾多次组织对胡适夫妻的暗杀活动,但是在爱国侨胞及主持正义的美国民众帮助下,胡适夫妻一次次化险为夷。繁忙的外交活动,既耽搁了胡适的学术研究,又影响了胡适的身心健康,直至美日宣战,遂心力交瘁,疲惫不堪,遂向国民政府提出了辞职报告。1942年8月15日,胡适收到免去他大使职务的电报。9月8日,他交卸差事后,便离开华盛顿,践履了诺言,重又回到本属自己的“田园”,继续孜孜不倦地进行他的学术研究。

猜你喜欢

江冬秀江村罗斯福
魅力南江村
江冬秀 贤惠也可以很强势
西热江村
江村《吴镇 秋岭归云》
江冬秀的幽默
江冬秀的幽默
胡适的老婆不简单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