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几个维度
2014-07-15彭波
彭波
摘 要:班级是大学生在高校基本的归属,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几个维度,以期对推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班级文化;问题;对策
班级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一个班级在长期学习、活动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体意识,并在这种意识驱动下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在狭义上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育起来并遵守的共同愿景、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纪律习惯等方面的总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积极意义。作为一名辅导员,笔者认为班级文化的建设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
班级是对大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地方,班级文化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形成良好班级文化的保证,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内容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它为班级文化建设指引了方向,回答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爱国、守法、诚信、友善、创新,富有理想,是非分明的大学生,确保了大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成才。在班级文化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需要我们努力做到:第一,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培养爱国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明理守法的人;第二,重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教育作用。辅导员、班主任应该经常性地深入班级,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明确奋斗目标,确立人生理想。同时,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第三,重视班级活动开展。班级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班级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故事会等等活动,寓教于乐,培养班级精神文明;第四,重视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班级社会实践可以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和信心。班级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以红色教育为主题,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人的因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作为一种校园亚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关键还是在于人,这里的人主要是班级管理者、学生干部以及普通同学。当前,辅导员、班主任等班级管理者直接从事着班级管理,他们的人格魅力、知识水平、敬业状况、管理风格、管理水平、个人意志等直接影响了班级文化发展方向和文化建设的水平。学生干部起着纽带和组织作用,他们联系着老师和普通同学,他们是每一次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干部的素质、能力和服务意识对于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普通同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占据了主体地位,他们的精神风貌、团结意识就是班级文化的重要体现。把握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需要我们做好以上人群的工作。第一,注重提高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班级辅导员、班主任的安排和能力提高,通过制度化的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班级管理者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第二,加强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建立班级干部选拔机制,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干部选拔体现出民主和公平。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提高自身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三,不断提升普通同学的班级认同感。老师应该深入了解班级同学,关系同学,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平台,加强班级同学互动,增强同学的班级荣誉感;第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班级文化发展。老师和同学不能各自为阵,最重要是在班级交流中了解彼此,形成推动班级文化发展的合力,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3 学风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学风是班级学习状况的整体体现,班级学风表现在同学学习的态度、兴趣、劲头、情绪、成绩,上课情况、考试纪律、寝室文化等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学风建设对于学生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学风建设的状况集中体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状况,它也是班级文化建设最核心的内容。良好的学风能够影响班级每个同学,带动大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实现班级同学共同进步,为班级同学实现理想添砖加瓦。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展,大学生个性也日益鲜明,我认为学风建设应该注意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课堂能够集中体现班级学风状况,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阵地,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让他们收获知识。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课外教育,通过高质量的班级活动、学生实习、见习,培养能力,拓展视野,丰富学习生活,营造多彩的班级学风。第二,夯实基础与能力拓展并进。夯实基础就是要就学生扎实专业基础,强调课堂学习的同时,培养同学读书的习惯,鼓励大家去图书馆、去教室。能力也不可忽视。既要精专业,也要广泛涉猎,拓展阅读的范围。注重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提升能力。第三,注重激励效应。在班级范围内,通过交流学习经验、树立学习榜样、介绍就业典范,鼓励大家的学习兴趣。奖惩并举,进一步提升学习成效在班级表彰、奖学金、助学金等评优助学的比重。
4 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长远性和稳定性,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较好地解决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减少人为因素,确保处理班级事务的公正、公平,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辅导员、班主任等班级管理者一向注重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成文或不成文地制定了班级管理制度,但是仍然存在着班级管理制度内容随意化、管理制度缺失、制度流于形式等等问题。为此,我认为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动班级制度建设。第一,不断完善和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制度建设一定要直面班级存在的问题,改变班级制度“一定”定终生的现象,推动班级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尤其是面对诸如班级奖、助学金的分配,入党选先的推介,学生心理咨询辅导等等事关大学生健康成才、利益分配问题上,应该制定相应的班级制度,以此妥善处理班级矛盾;第二,注重班级制度的产生过程。班级制度的产生,并不应该是管理者的个人决定,也不是班级干部集体制定,班级制度的产生应该有其广泛的“合法”基础,其制定过程应该有班级所有成员的参与,并且能够得到班级同学的认同,应该是民主集中的产物。只有这样才能扫除班级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阻力,制度才能成为班级文化营造奠定基础;第三,正确处理制度的执行和班级事务人性化处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面对“死”的制度和学生纷繁的情况,班级管理者往往处于二难的境地,比如助学金分配问题上,如果成绩和助学金挂钩的话,那么助学金是否给予成绩偏差而家庭情况困难的学生。
5 开拓和提升交流平台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和中小学相比,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室、上课时间不多、兴趣和理想各异,高校同班同学集中的时候相对较少。尤其是毕业年级,同学们忙于实习、升学和就业,再加上学校几乎没有课程安排,班级集中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所以,高校全班同学能够面对面交流主要以上课、班级集中以及各种活动的形式进行。居于此,我认为以注意教室布置、教室卫生等“硬文化”和班旗、班歌、班徽等设置的“软文化”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退居次位。高校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必须依赖我们开拓和提升班级交流的平台,并以此为着力点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第一,不断提升班级交流的“实体”平台。根据我们平时工作了解到,其实渴望在一起交流和学习的同学占据着主流,据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利用上课、班会、班级活动等“实体”平台加强师生交流,共同建设班级文化。既要让课堂成为获取知识的地方,也要让它成为增进交流的舞台。提高班级活动质量,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第二,搭建网络、移动通讯等“虚拟”平台。针对高校班级集中机会有限以及电脑、手机的普遍使用,特别是毕业班级特殊的情况,我们应该进一步搭建网络、移动通讯的“虚拟”平台。建立班级QQ群、QQ空间、微信以及飞信,实习全班互动,在虚拟世界创建本班班级文化;第三,师生互动,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在交流中实现班级同学的互动,相互了解,增加班级凝聚力,共创良好的班级文化。同时也应该在交流中,实现师生了解,实现为同学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6 多元文化交流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兴奋剂”
高校里的文化多种多样,作为高校的一种“亚文化”,班级文化应该与社团文化、寝室文化、网络文化等“亚文化”实现交流,成为校园主文化的有益补充,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多元文化交流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兴奋剂”。班级文化应该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并且以开放的姿态实现文化交流。这种交流最直接的就是鼓励班级同学走出去,融入到其他文化当中。我们应该鼓励班级同学参加学校的社团,在社团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拓展生活空间,丰富大学生活。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提高同学们为人处世、生活自理的能力。鼓励大家参与网络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此外,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不仅仅是人员的交叠,更应该实现有益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心态的汲取。比如,在寝室的“卧谈会”中,大家能够做到推心置腹,无话不说。又比如,在班级里,性格孤僻的学生却能在网络虚拟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等等。这些都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以弥补班级文化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李俊、谢春虎.试论班级文化的建设.教育与职业,2012(20):170-171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