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视野下的古罗马兵器文化初探
2014-07-14何立波
何立波
摘 要:在古代世界,古罗马人是一个特殊的民族。他们发明了军团制度,锻造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古罗马人的兵器文化业有自己的特色,出现了韦格蒂乌斯等一批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提出了一系列兵器文化思想,对中世纪以后的欧洲军事文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军团制度;兵器装备;马略;韦格蒂乌斯;恺撒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125-02
曾经存在近千年的古罗马文明,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奇迹。古罗马人的开拓、实用、尚武精神,为古罗马的崛起奠定了文化基础。最开始只有13万公民的小邦[1]46,最后竟然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究其原因,与其特殊的兵器工业和兵器文化有着特殊的关系。
一、古罗马兵器装备基本状况
(一)古罗马军队的主要兵器装备
古罗马共和国实行公民兵制度,成年男性公民均有义务服兵役[2]44。公元前4世纪初的高卢战争后,罗马人发明了军团制度。在人类军事史上,单兵作战的士兵第一次从密集队形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了,而且在他的侧面和背后还能得到必要的支援。
在共和初期,古罗马重装步兵的进攻兵器和希腊人一样,都是长矛。公元前4世纪初的高卢战争后,古罗马兵器装备有所改进,出现了标枪和双刃短剑。每一个重装步兵士兵都配各有这两种兵器。标枪长约2米,重约5公斤。标枪有很长的铁尖头安在木柄上,可投掷30米的距离,并可在10米外击穿敌人的盾牌。短剑长约0.5米,宽4~7厘米[3]31。短剑使用起来比梭镖更加灵便,用处更广。它可以作为劈刺式兵器,砍下敌人方阵中梭镖兵的脑袋。
罗马军团重装步兵的防御兵器是盾牌。公元前390年,旧圆形小铜盾被半圆筒形的大盾所代替,一直沿用到帝国前期。大盾高达1.25米,宽0.8米。盾由木架构成,包以皮革,用铁片镶边,在里面的中间部分衬有铁片。重装步兵的护身甲胄有铜制头盔、胸铠和胫架。胸铠由皮革制成,其上缝有金属片。轻装步兵的兵器有剑、投石器、弓箭和轻标枪。他们的护身衣甲只有皮制头盔和较轻的带状铠甲。标枪手有圆形或半圆形的皮盾,而投石手和弓箭手则无盾牌。
骑兵使用长矛和长剑,其防御兵器和护身衣甲与重装步兵相同。攻城设备主要有攻城锤和活动攻城塔,攻城塔装有两种不同的弩炮。
(二)军制改革与古罗马军团兵器装备的改变
罗马兵器装备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军制不断改革的基础之上的。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塞尔维乌斯改革中,实行公民等级制和公民兵制度,把罗马公民按财产分为5个等级。第一等级公民担任重装步兵,第二等级公民担任次重装步兵,第三、四、五等级公民均担任轻装步兵[2]44。在此基础上,还规定了罗马公民的服役制度,规定17~45岁的公民须在军队中服役,46~60岁的公民战时担负守卫后方的任务。公民需自备兵器,战后解甲归田。
随着对外战争的愈来愈频繁,低等级公民在经济上难以承担。公民自备的兵器参差不齐,规格不一,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公元前390年,罗马独裁官卡米路斯进行了军制改革:第一,在军团配置上,不再根据财产资格划分兵种,而是根据战士年龄和战斗经验;第二,以中队为军团的战术单位;第三,改善进攻和防卫兵器,开始使用金属头盔和短矛。卡米路斯为罗马共和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罗马城创始人罗慕路之后的第二建国者[2]36。
到公元前2世纪末,由于对外战争日益增多,罗马出现了兵源不足的状况。公元前107年,罗马执政官马略进行了军事改革,废弃了征兵制和财产资格限制,实行募兵制,建立了职业兵制;对军团进行改革,在旧的三列阵列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三列阵列,不再按照士兵的经验能力来布置阵线,因为这个时候士兵都能得到良好的训练,每个人都基本差不多;还对兵器装备实行标准化改革,废弃中队制,实行了大队制,使重装步兵内部的差别归于消失。为使所有重装步兵的作战能力趋于一致,马略规定,所有重装步兵一律配备杀伤力极大的标枪和短剑[4]25,大大地提高了整个军团的作战能力。
二、古罗马兵器文化思想的基本内容与内涵
伴随着对外战争的实践,古罗马兵器装备思想也逐渐丰富和完善。恺撒的《高卢战记》、阿庇安的《罗马史》、弗龙蒂乌斯的《谋略》、韦格蒂乌斯的《兵法简述》等古罗马著作及后世的历史著作和军事家的著作,对古罗马兵器装备思想进行了理论层次的概括和总结。总之,古罗马兵器装备思想如下:
(一)兵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兵器装备建设是克敌制胜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战争迫近的情况下,更要举全国之力,加紧发展兵器装备。古罗马军事家对兵器装备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古罗马军事理论家韦格蒂乌斯指出:“军团能夺得胜利通常不仅由于兵力众多,而且与装备状况有关”[5]25。
(二)要注意发展“撒手锏”的特殊武器
在古罗马的军事家们看来,任何一支军队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在发展兵器装备时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尽可能使自己的兵器装备能够全面与敌人抗衡;另一方面,还要十分重视发展那些一旦成功对于改变战场形势起关键作用的兵器装备。公元前36年,庞培依仗自己的强大海军,要求在海上与屋大维决战。屋大维为了赢得胜利,一面加速建造了300条船舰,使其在投射器、楼塔和其他机械方面与庞培的海军相抗衡,另一方面又请阿格里巴设计了一种叫作“钳子”的机械,一举打败了庞培[6]510。
要发展对战场形势起关键作用的兵器装备,首先必须认真研究敌人兵器装备的长短,然后研制能够避实就虚、以长击短的“撒手锏”。韦格蒂乌斯指出:“实践证明,在类似的海战中有三种兵器对赢得胜利十分关要,这便是:撞柱(攻城方木)、镰钩篙和钺。”[5]16在同文几内人进行海战时,恺撒对双方船舰性能进行全面对比,指出敌船最薄弱的地方是帆,让部队设计了“一种嵌在长竿上并且缚得很牢固的锐利的钩刀”,借此能够达到敌舰“绳索一断,帆桁也必然就此落下来。既然高卢军舰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帆和索具上,它们一落掉,军舰的功用也就同时全部完结”[7]3。依靠这种兵器,恺撒大获全胜。
(三)高度重视兵器装备的有效使用和维护以及配套工作
罗马军队很重视兵器装备的有效使用和维护。军团保民官和将领们“本身在掌握兵器方面都是强手,便常常亲自示范,以此激励将士仿效”[5]12。罗马兵器装备保障工作也做得很扎实。“军团里还有一批杂役人员:木匠、石匠、车匠、铁匠、彩画工及其他建造冬季营房住棚的工匠师傅。他们制造各种机器、木塔以及攻占敌城、守卫自己的城池所不可或缺的用具装备。他们之所以长年留在军团为的是便于制作新的车辆、器具和各种投射兵器,也是为了便于修复遭毁坏的器材装备”[5]11。
罗马军团兵器装备通常是一个系统,只有发挥集成的优势,才能取得最佳作战效能。每个百人队都有自己的“弩炮车”,弩炮车配有拉车用的骡子。一般说,一个军团配各有55架弩炮车。军团还配有整根用木材凿成的舟船,外带长长的绳索,有时还有铁链。军团的装备中还有扒城钩和绑在长长的杆子上的铁镰头,还有挖壕用的双齿铲、平头锹、锨,装土的篮子和筐子。再有就是双面斧和单面斧、锯子,砍和锯木料的木工工具。军团还编有工匠,负责制作为围困敌城所需的龟甲盾,为撞开城门所需的掩体、攻城槌和遮盖攻城槌的顶棚,以及活动碉楼。“军团应当拥有且随军携带在任何形式的战争中所不可或缺的一切装备。这样,位于任何地方的军营,即使是条件较差,也能变成一座武装得十分坚实的城堡”[5]25。
参考文献:
[1]DionyiusofHalicarnassus.TheRomanAntiquitie[M].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53.
[2]Titus Livius.Ab Urbe Condita[M].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9.
[3]郭世贞.军事装备思想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4]Plutarch.PlutarchsLives [M]. Cambridge Mass HarvardUni-
versity Press,1996.
[5]Flavius Egetius Renatus.Epitomeof Military Science [M].Liv-
erpool: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1996.
[6][古罗马]阿庇安.罗马史(上册)[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7][古罗马]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高卢战记[M].袁炳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