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研究
2014-07-14陶莉,沈洁,周铮铮
陶莉,沈洁,周铮铮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1]明确提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队伍建设”,新时期党的部署和相关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重视。以高校基层党组织为研究目标,通过优化队伍结构、规范队伍管理、提升队伍素质,探索新形势下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如何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以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106-02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阵地,其带头人队伍建设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下,如何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迈向新阶段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提出“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是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2]。
其次,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体现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于高素质带头人队伍的迫切需求。高校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目前高校党员学习、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等新形势的出现,也突出表现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功能变化中。高校基层党组织行政权力的明显弱化导致群众与基层组织之间联系转变为一种“非权力影响”[3]关系,这使得高校党建工作越来越需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影响力。
最后,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表达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自身成长的实际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一般是由在高校中综合素质高、能力全面的优秀教师和学生党员担任的,如何在担任带头人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其领导潜能、发挥其影响力,进而实现基层党组织活力的迸发,是摆在高校基层党组织面前的重要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需要在其任职过程中锻炼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为所在组织的建设添砖加瓦,基层党组织也应该为带头人队伍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提供完整的制度保障、构建多元的交流和沟通平台、设立全方位的反馈和评价体系等,充分调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个人积极性。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其分析
近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成效是显著的,但是,随着高校教育理念、办学方式、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的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也开始面临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要在肯定已经获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发现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
1.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业务水平尚需提高
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选拔过程复杂严格,当选的支部带头人往往是经过层层筛选,都有着较高的政治理论觉悟、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但是,高校中不乏有一些带头人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逐渐产生了懒散和懈怠的消极情绪。具体有三方面的表现:第一,理论学习和实践水平无法紧跟党和国家政策发展的新形势,不仅学校党委和各行政部门、各学院的党总支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重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对于支部活动也缺少大胆创新,不利于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二,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滋生起一股官僚主义的风气,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存在着单纯地以学习成绩或者业务标准代替政治标准的现象,对于组织目标和定位的认识不够明确的现象时有出现。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员开展活动的阵地,是体现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重要力量。第三,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不够紧密,在贯彻执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出现了不少问题,当所在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和支部外的非党员群众遇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时,不能及时地发现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2.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缺乏较为完善的制度支持
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建设。多次强调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和领导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然而,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权限不明的情况,尤其是涉及基层党组织与行政的关系这一问题时,更是无从下手。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高校的校级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上,都没有一整套规范性的制度和文本作为参考。权限模糊不清必然导致责任不明,一旦出现需要承担责任的事情,基层党组织内部的领导团队之间会出现互相推脱责任,出现了有问题却找不到直接负责人的情况。
3.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纵观目前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的情况。很多优秀党员在进入基层党组织担任职务后,上级党组织就停止了对其工作效果的跟进和考察,对于其工作是否能够获得所在支部党员和非党员群众的认可,也缺乏科学的监督体系和定期的综合测评。这往往会带来两个弊端,一是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和支部外的非群众党员对支部党员干部的意见和想法得不到及时反馈,严重地影响了普通党员和党外群众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难以集中发挥群众的力量;二是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优秀的工作经验无法及时分享,棘手的工作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了恶性循环的出现。如果不能尽快地对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反馈和评价机制,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将陷入一个支部干部和群众脱节的困境。
三、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要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队伍建设,可从优化队伍结构、规范队伍管理、提升队伍素质等几个方面着手突破:
1.拓宽选任渠道,优化队伍结构
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在拓宽任选渠道过程中,要做到三个创新。首先要在任选渠道上进行创新,除了传统的学院和行政部门独立的选拔聘用之外,可以进行跨学院、跨部门的推优和选拔,也可以考虑利用互联网和媒体平台,吸纳校外优秀的党团干部加入到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中来。其次要在任选方法上进行创新,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地在全校范围内贯彻执行考试选拔制度的同时,可以考虑在不同岗位之间进行平级调动和实行轮岗,最大限度地丰富基层党支部领导干部的任选方法。最后在任选对象的选择上,要结合文理科学院的优势和劣势、教工和学生党支部的工作特色等实际情况,在选任基层党组织干部时综合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科优势,在区别对待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干部选拔的同时,也要一定程度上跨越两种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的鸿沟,适当地选用对方党支部党务干部到自己的党组织中来,借鉴经验,信息共享,最终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2.完善制度建设,规范队伍管理
高校应明确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工作职责,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工作制度,来保证带头人队伍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在校级层面上,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的规范和制度明确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工作职责。高校各级党委、教工和学生党总支要建立起完备的制度规定,把各年度和学期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党的基层组织和每个基层党支部的带头人,并形成明确的工作指标。
在基层党组织的层面上,各个党支部带头人要针对所处的不同工作岗位的特点和所在党支部的实际情况,积极围绕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学校的中心工作确定工作目标,形成完整性强的工作守则和年度、学期工作计划。带头人队伍在执行工作目标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要求,避免权限不明和过度集权、放权的现象。
3.构建评价体系,提升队伍素质
高校要在确立党建总体目标和规范化制度的前提下,尽快建立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评价与考核机制。要将考核目标和考核方法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日常工作和定期考察中去,使考核真正成为规范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执行评价和考核机制时,可以采用网络评价的方法,将党务干部的信息公开,发挥所在支部党员和非党员群众的集体力量展开全面测评,同时可以在教工和学生党支部之间进行互评,甚至可以进行跨校区和跨学校的党务干部互评。党内的各种考核结果也要与基层党组织的评奖、评优挂钩,动员党支部全体成员的力量,对党务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从根本上激发党务干部的积极性和进取心,真正切实地为群众谋利益。
在处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考评结果时,要适当地引入奖惩机制,一是要加大奖励的力度,激励党组织、党员干部努力工作、多做贡献;二是要严格遵守规范,对违反纪律的党组织和党务干部严格追究责任;三是要加大对于不合格党组织干部的惩处力度,从根本上保持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先进性[4]。
总之,高校要积极变革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工作理念与方法,切实关心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思想和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党建工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1-54.
[2]楼成礼,等.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3(6):18-20.
[3]李家福.基于创先争优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3):14-16.
[4]王海康.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究[J].科教文汇,201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