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实名制下隐私权的保护

2014-07-14申娜

学理论·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行业自律网络隐私权

申娜

摘 要:自从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出现以后,它的迅速发展已经深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从一种工具变为我们人类生活必需的一部分,取代了其他信息传播的方式而成为一种主流。网络的出现使得大量的信息资源得以共享,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是,网络的畅通性也使得我们个人的大量信息曝光于社会之中,极大地威胁了我们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在此背景下,网络实名制作为一项备受争议的制度出现在我们面前,怎么样更好地运用这个制度来保护我们的网络隐私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网络实名制;行业自律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098-02

2013年年底,广东某服装店主怀疑高中女生琪琪偷窃衣服,将监控截图发至微博求人肉搜索。最终琪琪因遭曝光被同学指指点点,为证清白跳河身亡。

人肉搜索引发悲剧,这些年发生过很多次,从2006年“虐猫女”事件到2008年被称为“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女白领死亡博客事件,再到如今的花季少女投河案件,“人肉搜索”一直经历着合法性的拷问。所谓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引擎之所以以“人肉”命名,是因为它与百度、谷歌等利用机器搜索技术不同,它更多的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最终结果会使得某些人的所有信息曝光于网络之上,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一种不正当侵犯别人网络隐私权的行为。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上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个人相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诽谤的意见等。

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是一种人格权,但是它和传统的人格权还有很大的区别,网络隐私权具有以下特征:首先,网络隐私权比实体隐私权更加虚拟化,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网上信息和数据,基于网络的开发性和流动性,一旦此类信息被传播出去,其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大都远远超出了人为的控制。其次,网络隐私权被侵犯一般比较隐蔽,特别是网络黑客,在不知不觉中侵入你的电脑,窃取你的私人信息,而你却丝毫不知,直到自己的隐私被曝光于网络中,才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此外,网络隐私权一旦受到侵犯后果要比一般隐私权更严重,实际中的隐私一般都是在特定的区域被传播,而网络隐私权可以在一夜之间传播至全国甚至更广泛的地区,给被害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而侵权的证据也往往难以搜集,必须通过专业的技术人员通过查找ip地址或发言记录才能找到真正的侵权者。最后网络隐私权还具有财产权的属性,我们个人在网络上的很多资料,如网上账户,网络银行的密码等都是我们的理财工具,而这些资料在网络上的肆意传播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在网络信息时代,公民的网络隐私权被侵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行为

关于什么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学术界的争议很大。王利明教授在《民法典草案侵权行为编》中,将网络服务提供分为两类:分别是提供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和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前者指提供连线、接入等物理基础设施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后者指提供大量各类作品、新闻等信息内容的网络服务提供者[1]。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侵权行为发生在前者身上,也就是我们在登录一些网站时,往往需要填写一些个人信息才能在网站进行发言或进行某些行为。但是作为网站经营者,没有按照相关承诺保护我们个人的信息,或者为了自己的某些商业利益,随意泄漏客户的个人姓名、电话、电子邮件甚至地址。有些网站对于一些泄漏别人隐私或诽谤他人的发言非但不予以删除或者屏蔽,而是采取放纵甚至是帮助其扩散的态度。

二、黑客的非法攻击行为

黑客大多是一些对电脑技术比较精通的人,他们通过某些自己编制的程序,非法闯入到别人电脑。偷看或者删除别人资料,甚至窃取某些信息予以传播。近些年,黑客侵入政府网站数据库中窃取隐私资料的事情也屡有发生,这些都对个人的隐私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三、个别网民的不当行为

网民一般指的是网络中的自然人用户,他们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个人未经授权在网络上宣扬他人的相关个人信息;个人未经授权复制或者截获他人的电子数据信息等。

那么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网络隐私权呢。关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网络实名制一直作为一个可行的被公众所热议。网络实名制是指网络用户在从事网络活动时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身份信息,使网络用户身份与其个人的真实身份建立起来的一种相应的、统一关系的一种制度。我国网络实名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2002年清华大学新闻系李希光教授,当时他在谈到新闻改革是提到“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络匿名”。此后。我国关于网络实名制的实践是从网吧实名制开始的,后来逐渐在网站主办者、高校论坛和网络游戏等各个领域逐渐推广。

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2005年,当韩国互联网程度逐渐扩大时,韩国发生了一系列轰动网络的事件,从“大便女”开始一直到2008年韩国女星崔真实因网络上的流言蜚语不堪重负而自杀,这个事件促使韩国政府下定决心开始实施网络实名制,因此,韩国的网络实名制也被称为“崔真实法”。

韩国的网络实名也是逐步开始推广的,从2003年开始,有22个韩国政府部门的网站开始实名制。到了2007年7月,35家韩国的主要门户网站开始实施了实名制管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韩国网络实名制的推广并没有达到政府最初的立法目的。2010年4月,实名制实施近3年后,韩国首尔大学一位教授发表了《对互联网实名制的实证研究》成果,该成果显示,在实施网络实名制以后,网络上的诽谤跟帖数量从原先的13.9%减少到12.2%,仅仅减少1.7个百分点。2011年7月28号报道,韩国门户网站nate和社交网站cyworld在7月26日遭到了黑客袭击,造成3 500万名用户的重要隐私泄露。被泄露的信息包括未经加密的密码、身份证号等。这件事情的发生使得韩国重新审视网络实名这项制度,本意为了保护网络隐私的制度反而成了大量网民隐私泄露的一个漏洞,于是韩国从2011年7月,韩国政府表示逐步废除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是一把“双刃剑”,不可一味说是好是坏。怎么样更好地运用这种制度才能更好地保护网络隐私。

(一)提高公民自身的保护意识

公民进行网络活动,要注重对自我隐私的保护,提高防范意识。在网络用户终端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对个别网站中对个人相关信息的征集要慎重填写,在网络中发言的时候,切勿盲目跟帖,肆意泄漏别人的隐私。

(二)完善网络实名制的运行机制

很多人将网络实名制误解为在所有网站发言的时候都必须用真名,也就是前台实名,但是我们所设想的实名制,是一种“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方法,在参与网络活动时,虽然注册的时候要用自己的真实姓名进行注册,但是在网站活动时显示的是自己的昵称。韩国之前实施的网络实名制也就是采取的这种方式,但是由于这种方式是由网站来保存个人用户的信息,一旦网站有什么漏洞,那么个人隐私将被泄露。

基于这种缺陷,我国在实施网络实名制的时候,可以引进一种更为先进安全的模式,也就是由政府建立一个第三方机构,所有想参与网络活动的人必须在此机构进行真实身份的注册,然后由该机构发给网民一个和其身份证相关联的网络身份和密码。网民在上网发言或其他活动时,要通过网络身份的认证,网站和第三方机构同时验证其身份,并且要由该机构进行备案。这样,用户的真实信息网站并不保存,只能由第三方机构来保存。如果一旦发现有违法犯罪的言行,就可以追溯到第三方机构来查证其真实的身份和姓名。同时,由于这个机构由政府来创立和管理,这样可以投入更多资金去保障网站的安全性,防止出现韩国某门户网站被黑客袭击后,用户隐私大量泄漏的情形。

(三)规范相关的立法

首先在宪法上,要把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予以规定,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对其他法律有指导作用。在民法中,细化《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36条的责任主体。①最后,制定相关的网络基本法,明确网络各方的权利义务,规范网络中的各种行为。在我国形成一套以网络基本法为核心,其他法律为辅助的完整的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体系。

(四)健全行业自律模式

基于网络飞速的发展,立法规制的模式就显得僵化和滞后。因此,我国在加强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同时,还应该效仿美国加强行业自律。

1.规范网站的隐私保护规则。每个网络运营商都应该制定该网站的隐私保护声明并发布在网站醒目的地方,使每个登录该网站的网民都能很好地了解为什么该网站需要征集相关的个人信息以及需要应用的范围,该网站保护个人信息数据的方式,泄漏的风险及该网站的应对措施。此外要明确用户的相关权利和义务。

2.加强行业内部自律和监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的中介和桥梁也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很多行业都设有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章程和规则,如果行业内部有企业违反的将会受到本行业内部的惩罚,因此,针对某些网络运营商的行为,该行业应设有严厉而明确的规则,一旦违反,就会受到严惩。

随着网络实名制的不断普及,如何对我们的网络隐私权保护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保护我们的隐私,另一方面也不能因过分保护隐私而阻碍网络社会的发展。只有通过立法和相关制度的实施,才能实现各方利益的“共赢”,为我们营造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利明.中国民法学典学者建议稿及其立法理由[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91.

[2]张新宝.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齐爱民.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于雪锋.网络侵权法律应用指南[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5]媒体热议网络实名制建议“前台匿名后台实名”[EB/OL].中国广播网http://www.cnr.cn/allnews/201004/t20100414_

506282959.html.

猜你喜欢

行业自律网络隐私权
网络实名制问题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
“德艺双馨”该怎样入法
浅谈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制度之完善
当前金融监管现状及问题研究
互联网征信中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探析
论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数字档案馆用户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及对策
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立法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