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与文字
2014-07-14于长敏
于长敏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文字 椅系列—唐三彩)》 │2008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铜奖│于长敏
一、彩陶文化
人类最早出现的陶瓷艺术是彩陶文化。陶器和文字在中国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彩陶文化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等等,其中甘肃被称为“彩陶之乡”,是中国彩陶的发源地,分布最广、起源最早、发展最长、成就最高的地区。仰韶文化的大地湾文化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
华夏最古老的创世纪神话是天神女娲用黄土捏造人类,捏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泥人。用泥造人,至少说明人类已能熟练地用泥烧制陶器。天神女娲则代表古代母系社会母性的至高无上,母系社会的生育是被神化的(后代只知其生母,不知其生父)。原始陶器是使用粘土作原料,用手工盘筑,捏制成陶坯,后来发明了转盘,用轮子旋转制成的陶坯更规范,待干燥后的陶坯,将其表面打磨修光,成为天然的橙红色土坯;再将天然的矿物质原料碾碎,加水调和成绘画颜料,用这种天然矿物质颜料在橙红色土坯上绘图作画,然后入窑烧制,烧成后的陶器呈现赭红、黑、白、棕色等图案,美观、谐调、朴实、大气,这种陶器被称为“彩陶”。
彩陶图案,有大量的几何形纹饰,有编织物纹印、渔网纹印、水涡、鱼、树叶、人、龟、蛙、花朵、果实、云纹等等。如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盆、青海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手拉手小人纹、一组一组的绘在陶盆内外四周。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会应用几何图形、旋涡纹、弧边三角纹、二方连续等艺术法则、元素进行装饰陶器。也是最早形成的美的起源之一。
彩陶艺术奠定了中国艺术的审美基础。
《文字椅系列— 人生定位之》│于长敏
二、关于文字
文字的出现,大约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人类发展史上,文字出现的初始阶段,人们总是把周围的事物绘成一种图案来表达,世界各地、各个民族都比较相似。后来文字的发展、变化、逐渐的统一,并经过简化、抽象化才形成绘图文字,象形文字是以此为基础,象形文字的存在已经非常久远。象形文字最初是以线条,各种各样的形象为基本要素,通过它们的组合、变化而构成一种文字形式。
汉字是全世界寿命最长的文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文字。在全球所有的国家、民族中,只有中国文化始终没有间断过,并一直传承下来。汉字是全世界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下来,从未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代表华夏文化的汉字和象征西方文明的拉丁字母文字体系,汉字和拉丁字母文字都是起源于图形符号,类似于象形文字。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草书(魏)→楷书(晋)→行书(晋)。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何种视觉媒体、视觉载体中,文字和图形(符号)都是不可或缺的两大构成要素。文字设计是增强视觉效果,提高视觉冲击力,提高设计作品的诉求力,赋予视觉媒体、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构成技术(技巧)。
当然,文字设计与书法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它们都是以文字为载体。
三、陶艺与文字
笔者酷爱书法、有时间临点名帖,如:《唐人摹兰亭序墨迹》、吴昌硕临《石鼓文》、《篆文大观》、《唐颜真卿书东方塑画赞》、《明文征明书赤壁赋》、《唐寅落花诗册》、《文征明书滕王阁序》、《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等,笔者曾梦想过当书法家,因没那种天赋,属于那种笨鸟先飞加勤奋才能做点事的角色。因没有名家指点,练练悬臂字、读读历代名帖,增加一点定力和修养罢了。
大学开始所学专业是陶瓷设计,有时总想在陶瓷艺术创作过程中,琢磨如何将中国书法融入到陶艺作品中;或在陶瓷设计中利用传统文字的元素进行创新尝试?陶艺与书法相结合,文字和陶瓷一体。如何创新交融?煞费苦心,思索多年无果。
笔者有一位同仁,也是二十多年的挚友,两人都曾是江西的艺术考生,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笔者是美术系七九级的学术、他是美术系八一级的学生。都是学陶瓷设计、都喜爱书法,我们一起出国到东欧、西欧、美国等地学术交流、参加国际陶艺活动、参观欧美博物馆、美术馆;还一起参加国内外美术展、陶艺展。缘分非浅。他就是广东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伍斌教授,其书法有很深的造诣,笔者以为在陶艺界伍斌的书法是写的最好的之一、而在书法界他的陶艺又是做的最好的之一。他在广东、广西、江西、陕西、浙江、香港、台湾等地留下不少墨宝,还为部分陶艺网站、陶艺工作室、企事业单位题过不少名匾、招牌。他就是将其书法艺术融入到其陶艺作品中,成功的案例。用书法写意画青花作品、他到景德镇、龙泉等地从事陶艺创作,有不少陶瓷与书法相结合的作品,有立体的、有瓷板画、还有以刀代笔刻出的书法陶艺作品。颇有特色和创新。
广西钦州有一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刘明州大师,一辈子练得一手好字体,其三、四十年前用蜡纸在钢板上就刻得一手漂亮的仿宋体,笔者见过其几十年前刻的油印文件,端庄、秀丽、整齐、刚劲。身怀绝技的刘明州大师,近十年来,进入陶艺创作领域,将古诗词、书法与陶艺相结合,以刀代笔,将唐诗、宋词刻在坭兴陶上,刀刀见功、准确、端庄、规则、秀丽,精湛,没有多余的废笔(废刀)。笔者以为刘明州大师是中国顶级的刻陶大师之一。
广西钦州另一位陶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黄海基(笔名黄亚男),黄海基大师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代表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先生的得意门生,黄海基大师也是将书法艺术与坭兴陶相结合的创新高手,其功底扎实、熟读唐诗、宋词、写的一手好字,艺术修养颇高,经他的手做出的坭兴陶茶壶,精致、灵巧、古色古香、高雅,令人爱不释手,并值得把玩收藏。在陶艺设计创新方面,他是钦州坭兴陶设计出类拔萃的人才,其善绘画、书法、还有雕塑功底,因此,他设计制作的坭兴陶器,别具一格。其新作品源源不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陶瓷艺术展、工艺美术展的金、银、铜奖,有的坭兴陶陶艺作品作为国礼馈赠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
笔者也多次在陶艺创作中,用汉字作元素,试图将文字与陶艺相结合。2006年开始,我利用传统的象形文字、篆字元素进行陶艺创作,如:“鱼”、“燕”、“马”、“鹿”、“车”、“青”、“泉”、“齐”、“鼎”等传统汉字,与现代家具相结合,传统古老的汉字、篆字做椅子的靠背,笔者做的陶椅,首先用泥压成坭片,再截一段钢筋,卷一层毛边纸,将泥片卷成厚薄均匀的泥管,再用泥管根据不同的要求做成汉字靠背,另外,做椅子的座位部分,用泥条编织成一平面,根据座位的大小切割出来,再根据座位腿的高度,切出腿部。最后拼装,这是最难做的一环,既要连接不开裂、又要保证椅子的四面造型准确、不变形。对泥性的干、湿程度的把握非常重要,全凭经验的把握。椅子做好后,阴干,再入窑素烧,出窑后,再用唐三彩釉,耐心细致地用毛笔上釉,要考虑铅釉在烧成中的流动性;一批椅子要统一上釉、同装一窑,统一烧窑,这样烧出的作品才能保证一个系列的统一色彩变化。
笔者的陶艺作品:“文字椅系列”2008年入选北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用展览前言的部分话说:“展览汇集了全国各地工艺美术家近年创作的精品约两千件,涉及玉雕、牙雕、石雕、木雕、陶瓷、金属工艺、漆器、刺绣、编织、首饰及民族民间工艺等诸多门类。这些工艺精湛、品质卓越、富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精妙之作,代表了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批老教授专家的评审,笔者的“文字椅系列”有幸获得铜奖,并且是广西唯一的获奖作品,填补了广西的空白。作品是利用传统的汉字、篆字与现代家具相结合,并用传统的唐三彩釉装饰,传统意义上的创新。这些作品笔者在美国陶艺学术交流、幻灯讲座时,也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协会IAC大会2008年第43届国际陶艺大会,一百年来首次在中国西安召开,共在亚洲召开过两次(2004年在韩国召开过一次)。笔者的陶艺作品入选国际陶艺大会交流展,作品“文字椅系列之二”获得大会交流展最高奖:“优秀作品奖”(也是广西唯一获奖作品)。在此基础上我用十二生肖做成十二把椅子,每把椅子代表一个生肖,作品起名“人生定位之一”、“ 人生定位之二”,意思是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有一个属相,都有一把交椅等着您,人生如何定位?怎样活过您的一生?如何找到、找准您的人生位置?怎样把握您的人生机遇?还真的要看各人的造化。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都要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贫、穷、富、贵;生、老、病、死。其实;“神马都是浮云”。
四、结语
每个人的一生总是要过去的,人生的蜡烛总是在倒计时。无论贫穷、富贵;海内、海外;城市、乡村、为官、为民,都要生、老、病、死、,进入坟墓。历史的发展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无限的宇宙空间里,地球自转了四十六亿年,有人的历史离一万年还有很远。然而陶瓷和文字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文字和陶瓷,终究是要传承下去。陶瓷因其无毒、无味、耐高温、耐腐蚀、耐冰点、便于清洗。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陶瓷,同时,也离不开汉字。总之,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字、社会发展也离不开陶瓷。无论陶瓷也好、文字也罢、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还要继续发展、继续传承,绝不会因为某国、某人、某时、某事、某朝代的影响、变化而中断传承。伟大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中国汉字、中国陶艺将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