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音韵学词目的释义

2014-07-14李秋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48

名作欣赏 2014年33期
关键词:语词术语专科

⊙李秋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48]

关于音韵学词目的释义

⊙李秋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48]

作为一种永久性的语言对应关系的载体,词典是语言标准化不可或缺的工具书。语言学词典或音韵学词典中音韵学词目的释义须在遵循专科词典释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充分发挥语词释义的功能,以逐步消除人们对音韵学存有的所谓“绝学”的刻板印象,进而推动学科术语标准化的进程。

音韵学词目语词释义概念释义

音韵学对于读古书、明古义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其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音韵学被称为“绝学”也是学界要面对的现实。许嘉璐(1991)曾言:“延至今日,声韵之学乃成‘绝学’。绝者,言习之难,通者鲜……‘声近’‘音转’‘假借’‘转注’满纸,于是古之哲人智语遂成梦呓,知之者骇异,不知者反以为神。斯风既肆,古义何存?此可为学林痛惜者也。”20世纪以来,学界陆续编撰、出版了众多高质量的词典,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音韵学学科的发展。通过对某些词目的释义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专科词典音韵学术语的释义特点。

一、音韵学词目释义的原则

章宜华、雍和明(2007)对词典释义的必要原则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客观原则、多维原则、简化原则、闭环原则、范畴原则、整体原则、针对原则、替换原则。语言学或音韵学词典的音韵学词目在释义时自然应遵循上述必要原则。而具体释义时,尤其要避免互训,释义用语要简明恰当、实用准确,对于交叉词目,谨防循环释义和重复释义,以保证提供充足而准确的信息,这是由音韵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的。音韵学学科历史悠久,术语来源复杂,数量繁多,很多术语定义模糊,用语随意,且一词多义、同名异实、同实异名现象屡见不鲜。加之学术派别林立,观点各异,学科理论发展迅速,术语内涵不确定亦不可避免。因此,音韵学词目的释义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以体现专科词典的规范性和权威性。释义应力争既能解释专业内涵,又能提供最新的、有代表性的、反映学科发展的知识。

二、音韵学词目的释义形式

音韵学词目的释义,除了提供准确的专业信息之外,还有必要结合词目本身来解释字面的意义。苏宝荣《专科词典的语言释义和概念释义》(1991)曾提出,“专科词典(包括综合性词典的专科词条)是以‘知识性释义’为主的,但也存在‘语词性释义’的问题……人们查阅专科词条的目的,一是要知道所查名词术语的字面意义,即命名的由来,二是要了解其所蕴含的科学内容。这就要求专科词条具有两种不同的释义层次:即语词释义和概念释义(也可称为‘知识性释义’)”。由此可知,作为释义的两个不同层次,概念释义和语词释义之间是平行而非对立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一视同仁抑或有所侧重。音韵学术语集中了大量重要和难懂的专科词汇,词典在释义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平衡关系。特别是某些词目的字面意义与其学术内涵之间的关联不甚显豁时,我们更有必要通过语词释义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音韵学词目本身是语言学意义的词语,读者通过语词释义来知其表里,可谓名副其实。作为概念的语言标记,术语的形式和内容应紧密关联,这也是实现术语标准化的迫切要求。读者有通过片段化的术语知识来获取专业信息以减少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障碍的需求,词典编撰者就有必要对某些晦涩术语既“释词”又“释义”。语词释义和概念释义在音韵学词目释义中适得其所,才有助于普通读者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深入理解词目所承载的离散性的学科理论。

三、几个音韵学词目的释义比较

专科词典既要以概念释义彰显其学科专业性,也应以语词释义实现解释的通俗性。笔者选取了几部语言学词典或音韵学词典中的几个词目,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来说明音韵学词目语词释义和概念释义的作用。如《中国语言学大辞典》(1991)中音韵学著作《青郊杂著》的释义:

青郊杂著等韵书。明代桑绍良撰。以“十八部四科五品六级七十四母”等用语,分析汉语声韵调系统。其“四科”即为后世开、齐、合、撮四呼,在汉语等韵“变等为呼”的发展中有重要意义。“五品”是……书中韵分十八部,实际声母为二十个,接近《韵略易通》,是实际语音的反映。但参古韵以定今韵之法则未当。书分音学杂论和韵图两部分。

以上释义主要传递了著者、主要内容等基本信息,但“青郊”二字仍会令读者困惑。相较而言,《传统语言学词典》(2010)的释义更为透彻:

青郊杂著又名《声韵杂著》。明桑绍良撰。绍良……别号青郊……

可见,此处语词释义的使用明确了该术语的来龙去脉,使术语更通俗易懂。此外,语词释义还有助于增强术语释义的规范性和严密性。譬如关于“韵缓”说,多家词典表述内容有别。《音韵学词典》(1991)释义如下:

韵缓——音韵学术语。解释《诗经》押韵现象用语。唐陆德明最先用此术语。《诗·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经典释文》在南字下注:“如字。沈云协句宜乃林反。今谓古人韵缓,不烦改字。”这实际上是对那些早期叶音说的批评。明陈第彻底批判叶音说,清顾炎武进一步阐发陈氏见解,再次肯定古人韵缓不烦改字的观点。实际上,是说不要用今音去改读先秦韵文押韵字。

此处释义指明“韵缓”一词最早源于陆德明,用来解释《诗经》押韵现象,其实质是对叶音说的批评。即便如此,读者对于韵何以“缓”以及“韵缓”的具体所指仍会似懂非懂。另引《实用古汉语知识宝典》(2003)释义如下:

古人韵缓不烦改字说——音韵学学说。唐代陆德明提出的反对叶音的学说。《诗经·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陆氏《经典释文》在“远送于南”下云:“南,如字。沈云‘协句宜乃林反。’今谓古人韵缓,不烦改字。”陆氏的意思是,沈重认为“南”字与“音、心”不押韵,而把“南”字改读为乃林反,其实古人作诗用韵比较宽泛,没有必要改读字音。陆氏此说是对叶音说的一种否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一定进步的意义。

该释义通过详解陆德明原文明确了“古人韵缓”的意思是古诗用韵宽缓,今韵不和谐之处,在古韵是押韵的,没有必要更改字音(反对叶音说),并肯定了该学说的学术价值,释义更为显豁。“韵缓”说是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针对始于南北朝而兴盛于宋的叶音说提出的,是批评叶音说的理据。韵缓说反映陆氏具有初步的“音移”意识,《经典释文·序录》中“楚夏声异,南北语殊”、“文字音训,古今不同”等也可为证。因此“韵缓”与“叶韵”“叶音”“协句”等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前者已经有了时移音异的意识,反对以今律古求押韵,后者则以今音定古音,无视古今音变,二者音学观点不同。本释义未将几者并论,处理得当。术语源流、语词意义、专业内涵、学说价值悉数呈现,简明通俗而更为严谨、科学。

又如“尖音”,《中国语言学大辞典》(1991)和《中国语言文字学大辞典》(2007)分别释义如下:

尖音——也叫“尖字”。同“圆音”相对,指古代精、清、从、心、邪五母的字中今韵母或介音是[i][y]的。如“将”“节”等。“尖音”一名最早见于清代存之堂1743年编撰的刻本《圆音正考》。因该书精、清、从、心、邪五母用尖头的满文字母c、j、s拼写,故名。

尖音——音韵学术语。与圆音(团音)相对,指来自古精组的声母ts,ts‘,s和i、y或i、y起头的韵母拼合的音。

二者比较,前者对“尖音”的起源作了说明,更为严谨,规范。与这两部专科词典性质不同的综合性辞典《辞海》(第六版)“尖团音”的释义则结合普通话和方言来阐释,更通俗易懂。我们可以体会同一词目专科词典与综合性辞典在释义时所用语言和释义角度的不同:

尖团音——尖音和团音的合成。凡古代“精”“清”“从”“心”“邪”五母字,近代以来韵母属于细音的叫尖音字,如“将”“枪”“节”;凡古代“见”“溪”“群”“晓”“匣”五母字,近代以来韵母属于细音的叫团音字,如“姜”“腔”“结”。尖音字的读音以[tsi-][ts‘i-][si-]为一般形式,叫作尖音;团音字的读音以[tɕi-][tɕ‘i-][ɕi-]为一般形式,叫作团音。有的方言分尖团,如老派上海话……相应的尖音字和团音字都不同音,普通话不分尖团……尖团音之得名同清代满汉对音有关,凡用尖头的满文字母对译的叫尖音,凡用圆头的满文字母对译的叫圆音或团音。

由上述释义可见,对于音韵学的热点难点术语来说,我们更需要重视语词释义的“溯源”功能。比如“重纽”一词,在笔者查阅的近二十部词典中,释义内容简繁不一,但都从专业角度解释了其专业涵义。其中三分之一的词典介绍了重纽的语音区别,近三分之一的词典介绍了国内外重纽问题研究的现状和新理论。而只有《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1988)一种明确“重纽”术语是由董同命名而来。很显然,这一释义要素不可缺失,应成为该术语释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各音韵学词目的释义使我们从语言学角度审视了专科词典中音韵学词目的语词释义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明确:音韵学词目是语言学意义的词语,其解释也离不开语言学理论的观照和指导。作为一种永久性的语言对应关系的载体,音韵学词典也是语言标准化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我们需要妥善处理概念释义和语词释义的关系,并积极发挥语词释义的重要作用。

[1]许嘉璐.《音韵学词典》序[J].古汉语研究,1991(1).

[2]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苏宝荣.专科词典的语言释义和概念释义[J].辞书研究,1991(4).

[4]陈为众.关于专科词典释文“专业”与“通俗”的思考[J].辞书研究,2013(5).

[5]刘瑾.大中型辞书编修中释义基本要求的落实考察[J].辞书研究2013(1).

[6]欧根·维斯特.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第3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作者:李秋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辽宁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韵学研究方向。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语词术语专科
洛克的语词应用与规范探析
发光的语词(三则)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文学术语词典中的“经典”: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术语汇编》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一首诗开始的时候
同时患多种病最好看老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