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宗法秩序的挽歌
——葛水平长篇小说《裸地》的文化意蕴解读

2014-07-14吴亚琼吕梁学院中文系山西吕梁033000

名作欣赏 2014年33期
关键词:法制秩序小说

⊙吴亚琼[吕梁学院中文系,山西吕梁033000]

一曲宗法秩序的挽歌
——葛水平长篇小说《裸地》的文化意蕴解读

⊙吴亚琼[吕梁学院中文系,山西吕梁033000]

葛水平的《裸地》通过盖运昌的人生悲剧,书写了一曲哀婉、沉重的文化悲歌。小说极尽能事地铺写盖运昌在子嗣传承方面的煞费苦心和无能为力,其背后有强烈的文化隐喻意味。盖运昌的人生悲剧,是宗法制伦理道德秩序崩溃的形象展现;大和米丘神父是现代西方文化的代表,他们在暴店镇的出现,是现代西方文化对宗法制伦理道德秩序的巨大挑战和冲击;女女身上,不仅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人性的魅力,而且凸显了女性的价值和意义。女女之于盖运昌的意义,是对宗法制父权文化的有力解构。

盖运昌宗法秩序文化挽歌

葛水平的小说用充满诗意的笔触书写太行山深处的人与事,在对这些人与事的追忆中,寄托作者对已然逝去的故土的怀恋和哀伤。迄今为止她所有叙写乡村的作品,都是对故乡的一草一木深切感怀的见证。作为太行山孕育的儿女,她完全是出于自觉用笔记录故乡的一切。正如作者所言:“我不能够放弃我的村庄,我一生要支付给它们的是我的文字,我的文字有土地给我的温暖,有我姓氏给我的亲缘。”①书写故土之情、故土之思是葛水平写作的内在动因。

在阅读《裸地》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为之困惑,困惑于作者通过那些人和事到底想表达什么。探究作品的深沉底蕴进而挖掘作者创作背后真正的写作意图(或者潜意识),这个带有发生学意义的追问因带有一些自我预设的成分或许会带来作品阅读的某些偏差,但是,正是这种追问才有助于我们打开小说一切可能的阅读之门,最大限度地释放小说的写作空间(包括阅读空间),也有助于我们厘清小说的特殊价值。

《裸地》写了一个为香火延续困惑的男人和几个女人的故事。对女性的关注是葛水平创作一以贯之的核心内容,但是,《裸地》最感人深切的是男人的故事,小说塑造了一个极富新意的男性形象,这在以往的乡土小说中是很难看到的。虽然从作品整体的构思和创作倾向看,作者仍然要突出女人,至少是要把女女放到和盖运昌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突出和强调这个女人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从阅读的实际效果看,女女的塑造并没有完满地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许是写作时出于对男主人公的太过投入,使作品原本要突出的女性形象暗淡了几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得不肯定这部小说在塑造那些乡土女性方面的独到之处。

一、盖运昌:乡土宗法秩序的信守和崩溃

盖运昌是民国初期太行山小镇一位靠药材生意发家的财主,因为显赫的财富,他成了暴店镇人人见了都要垂询问安的人物。私底下他却有着难以启齿的“龌龊”出身,曾经是太监身份的养父和作为自己下人的生父,两个男人水火不容的关系让他成了其中的牺牲者。面对出生,他恣肆的激情和动荡不安的性格在世人面前变得没有了张扬的姿态。他原本怀有的“守正、守公、做世界有用之人的抱负”在身世的折磨中慢慢消失,他把全部精力放在家庭(族)经营上,他努力积攒财富,传承子嗣,要把盖氏家族发展成暴店镇势力最大的一族。财富似乎与生俱来上天就垂青他,他成了暴店镇方圆几里最大的望族,可是子嗣的传承却让他一筹莫展。阅读《裸地》给人最大的触动是盖运昌子嗣传承的困扰,作者用大量笔墨写盖运昌在子嗣传承方面的煞费苦心和他的无奈、痛苦,“盖运昌用在房事上的精力超过了药材大会”。“原桂芝白天要做的事情却很多,她深得盖运昌的信任,每日里必到厨房看着厨子煎一剂汤药,其药是祖上传下来的,专供女用,治女人过寒以益其阴。盖运昌除了初一、十五,其他日子三餐必有药酒三盅做伴,酒是当地产的潞酒,酒里泡药:原茸、枸杞、虫草、熊掌、人参、黑芝麻等。一日三餐,常年喝下来,四十九岁的盖运昌头发乌黑,面庞有红有白,人堆里站着,由不得就觉得他身上自带着一股精气神”。尽管盖运昌有巨额的财富、随意娶妻妾的优越条件,又有上好的滋补身体的秘方良药,可是任他怎么努力,上天就是不成全他生个儿子的心愿,好不容易生下个“带锤锤的”,却又长得见不了人。显然,作者在盖运昌生育子嗣的困惑背后赋予了深刻的文化隐喻意味,小说越是极尽能事地铺写盖运昌在子嗣传承方面的煞费苦心和无能为力,其背后文化隐喻意味就越浓烈,这也正是作者在盖运昌子嗣传承方面大费笔墨的原因,也只有这样理解盖运昌的生育之痛才不致是浅薄的理解。

盖运昌不同于普通的乡间商人、财主,是当地少有的秀才,他饱读儒家经典,是传统儒家文化的忠实信徒。他的家庭模式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制的家庭,地方上的家族(原家和柴家)之间发生争斗,他俨然以地方长者的身份处理两家的矛盾,大女儿盖秋苗死于非命,他既不去吊丧,更不去问个究竟,这其中既与盖、原两家复杂微妙的关系有关,也不能不说与盖运昌骨子里受宗法制思想影响对女性的轻视有关,来自欧洲的米丘神父要在暴店镇盖座教堂传播福音,始终得不到他的支持。这一切表明,盖运昌不仅是暴店镇财富的集大成者,也是当地百姓精神世界的引领者。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伦理道德秩序是乡土社会的主要运作机制。作为儒家文化的信徒、暴店镇的实际掌控者,盖运昌是暴店镇宗法秩序坚定的倡导者、维护者。

吊诡的是他所信奉的文化规约偏偏又是自己难以做到的。他没有正当光明地出生,他一生倾尽心力传承子嗣,却以彻底的失败告终,亲生的几个闺女死的死,走的走,没走的不是随其母去了别人的家,就是嫁给外来的移民从此与他几乎不相往来,即便是见不得人的不健全的儿子最终也没有属于他,他苦苦经营的家族势力在时代的洪流中土崩瓦解,他曾经用不光明手段“掳取”来的女女成了他最后的唯一依靠和精神依托,他的人生遭际与他所信守的宗法秩序之间形成巨大反讽。作为盖家的后代,盖运昌非但自身血缘不纯正,而且盖家在他身上从此将要断绝香火,这是以血缘为根本的宗法思想所不能容忍的,也是盖运昌所不能接受的,作为暴店镇的实际掌控者,他的社会地位、文化信仰与他的人生际遇之间形成明显悖论。

作为赋有文化隐喻意味的一个人物,盖运昌的性格和命运,是看似强大无比实则孱弱不堪的宗法制伦理道德秩序的写照,他的尴尬、溃败,是宗法制伦理道德秩序行将崩溃的形象展现。小说起名“裸地”,是对盖运昌一生命运与他所隐喻的宗法制伦理道德秩序最好的阐释。

二、大和米丘神父:现代西方文化的抵牾和冲击

小说用大和米丘神父两个外来文化的产儿与盖运昌形成对照。大是中西结合的产儿,他有西方人健硕的身体、活泼好动的性格、勇于探索未知事物的热情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对浸润温柔敦厚的儒家文化的盖运昌来讲都是陌生的,他分明感受到大身上的这些东西对自己形成的巨大冲击和由之而来的欣赏,小说写盖运昌第一次见到大时的心理:“盖运昌觉得眼下快乐生活的幸福不是来寻找盖氏未来的坟地来了,是这幅图像,是这个小儿,引领他进入了从来没看到过的仙界。”见到大的最初一瞬,盖运昌明显感觉到大身上的气质非同寻常,大身上掩饰不住的恣肆、不可阻挡的激情、活力,深深刺痛了盖运昌,让他“突然很难过,接着是惊疑、尴尬、歧视、怨恨以及种种莫名之情一起涌来”。这个平时在暴店镇人眼里强悍无比的人,第一次产生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衰败感”。

不可思议的是,盖运昌竟然以大是佛前点灯童子转世为由,要大以自己儿子的身份,在暴店镇五年一次的迎神赛社上点头炷香。作为乡土社会方圆上下几里最隆重的祭祀,对于像盖运昌这样在暴店镇极具影响力的人,这种场合他的任何一个举措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这既是一次家族实力的展示,更是向其他各大家族炫耀攀比的一次无语的较量,这么重大的场合,这么意义非同寻常的时节,一定是他非常认可和看重的人才能代表家族亮相,在他眼里,只有像大这样的孩子才配做他的儿子,才配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大果然不负厚望,虽然以前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在那么隆重的场合,出色地完成盖运昌交给他的任务。大在暴店镇别的人眼中是个怪物,在盖运昌眼中是神的恩赐。他知道所谓佛前点灯童子转世之说只是忽悠别人的一个说法,凭他的眼界见识,他知道大是西洋人的种,只是非常偶然地来到了暴店镇这个偏僻落后的地方,西方的先进发达他是心知肚明的,否则他不会把亲生女儿送到省城的洋学堂读书。大是盖运昌见到的第一个具有欧洲血统的人,是大身上散发出的迥异于国人的精神气质深深吸引了他,使他折服,不是巨大的魅力驱使,他不敢做出冒天下人之大不韪的举动,让一个西洋人的种,顶替自己的儿子,给暴店镇方圆几里人人都虔诚信仰的羿神上头炷香。

小说多次写这个在别人眼里是怪物的孩子对盖运昌形成的心里打击,这与其说是大的性别带来的刺激,毋宁说是大身上所携有的现代西方文化所蕴含的活力、生气对他所信仰的文化形成的强势冲击,给他造成的巨大的心理打击。

米丘神父是小说中来自荷兰的一个外国传教士,作者将他作为一个正面形象加以刻画,如他对聂广庆种植的鸦片不分青红皂白就地毁坏,对施以他暴行的女女小儿疾病的医治,对日本人屠杀暴店镇老百姓义无反顾地阻止,他是正义的化身,是神的使者,他来暴店镇的目的是想盖一座教堂教化那里的愚民,但是暴店镇上到官府下到普通百姓都不接受他,只把他当作西洋景看稀奇,他没有起到教化暴店镇人的作用,却让盖运昌的女儿盖腊苗皈依了主,彻底背离了她的父亲和他的文化信仰,这对盖运昌来讲是极其伤风败俗和难以容忍的事情,女儿的人生选择对盖运昌的文化信仰不啻是最有力的嘲讽和最致命的一击。

事实上,在米丘神父来暴店镇实施教化之初,盖运昌对之采取的是不支持也不阻挠的态度,这表明,尽管在心底里,盖运昌对西方的那一套宗教信仰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在理智上,他对西方文化还是非常认可甚至欣赏的,否则女儿带米丘神父来,他不会以很高的礼节接待他。事实上,盖运昌骨子里有许多类似于西方文化的东西,比如他性格的不羁、思想的开放等,这些是他所信奉的宗法文化自身很难培育出来的。

虽然大和米丘神父所携带的异质文化,最终没有在盖运昌的地皮上得到发展,但是,他们的出现,着实给盖运昌的精神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和伤害。事实上,无论是对大还是对米丘神父,盖运昌对他们的态度远远不是普通乡绅、财主所能做到的。尽管从心底里,盖运昌对自己所信奉的宗法制伦理道德秩序坚定信守,但是,在理智上,面对强大的现代西方文化,他还是深深感受到了自己骨子里的脆弱无力,抵挡不住对现代西方文化由衷的欣赏。大和米丘神父之于盖运昌,意寓着面对强势的现代西方文化,宗法制伦理道德秩序最后必然走向动摇、解体。

三、女女:宗法制父权文化的虚弱和解构

女女的角色和作用,是整部小说最复杂的一部分内容,也是理解小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难点。作为一个乡土社会的普通的女性,她和小说中的其他女性一样,无一例外能逃脱社会文化与生俱来就赋予她们的悲剧命运,更有甚者,她不仅是传统的宗法制文化的受害者,她也是西方现代文化的蹂躏者,这就更加重了女女身上的悲剧色彩。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作者这样安排女女的悲剧命运,并不是要凸显她身上的悲剧性,相反,作者是把女女作为盖运昌特殊情境下的一个依靠和力量来加以塑造和刻画的。

女女在小说中的意义主要是通过盖运昌来展现的。女女从小深受传统诗词歌赋浸染,是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她留在盖府完全是身不由己。盖运昌要女女进盖府,固然有作为男人对女人的色的迷诱和占有心理,但是,对盖运昌而言,他最初要女女进盖府更多是因为觊觎大,他希望通过女女的儿子给他延续香火。但是,女女进盖府后,她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她不仅起传宗接代的作用,她更成了盖运昌精神的依靠、心灵的慰藉。如果说,在女女之前,盖运昌一直都为尴尬的出生痛苦,为子嗣的传承躁动,那么,女女的到来,让盖运昌感觉精神上不再孤单,心灵上有了依靠,当女女向盖运昌提出要回女女谷的时候,盖运昌说:“你放得下我,我放不下你。你在盖府里啥不做,就坐着,都是我的一块定心干粮,你出了这个门,我的性子没有约束没有收敛,就不怕我干出啥塌天的事来?”女女的到来让盖运昌变得安稳踏实起来,女女成了盖运昌精神的慰藉和依靠,成了他面对生存困境时的“同盟”和力量。

日本人入侵暴店镇后,为调查暴店镇狗的死因,把暴店镇所有男人都集中到庙里,在审问盖运昌幕后指使人时,女女在盖府所有的女眷中脱颖而出,她带着二来到被日本人胁迫的盖运昌身边,她们母子愿意与盖运昌共生死,女女的支持让盖运昌更加坚定了维护人格尊严、民族尊严的决心。小说结尾,盖运昌身边只剩下女女一家人,女女成了盖运昌晚年生存的唯一依靠。女女对盖运昌的支持、关怀和照顾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更多的是对盖运昌给予她厚爱的感激和她人性深处的善良。

女女身上,不仅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人性的魅力,而且凸显了女性的价值和意义。女性不再是依附于男性的工具,女性有其自身的价值和魅力,女人之于男人,不仅具有传宗接代的作用,她们是维护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女人也是男人发展的动力、依靠的力量。女女之于盖运昌的意义,是对宗法制父权文化的一次巨大的挑战和解构。

虽然整体看来,小说前半部分内容要厚实饱满于后半部分,但是,单从女女形象的塑造看,前半部分内容不如后半部分写得饱满丰实。也许这也与前半部分女女与盖运昌的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创作构思有关,但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女女作为小说中仅次于盖运昌的一个重要人物,这种创作的不均衡,还是影响了这个人物形象的厚实饱满。

《裸地》通过盖运昌的人生悲剧,揭示了宗法制伦理道德秩序的虚弱无力乃至必将崩溃的历史命运,这是这部小说真正的价值所在。在展示这个历史发展轨迹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哀婉的、沉重的,这主要体现在作者在盖运昌这个人物身上投入了过多的欣赏和同情,小说描写盖运昌的人生悲剧,虽不致读者黯然神伤、潸然泪下,却多少有些让人感喟。一曲为失落的传统宗法制社会谱写的带有几分凄情的文化挽歌,是作者对故土已然逝去的人与事的复杂思考和由衷感怀。客观来看,新世纪的作家,置身于价值多元的社会,人们的审美取向是多元的,宗法制社会的人与事,或多或少有几分审美意蕴,投合了部分读者群的心理需要;再者,远去的生活和现实有着一定时间跨度,距离产生美,也促使读者细细品味其中的点点滴滴,所有这些也许是时风转换的原因吧!这也印证了一句经典的创作名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作。”

①葛水平:《投向苦难的黄土地葛水平长篇〈裸地〉创作谈》,见“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

作者:吴亚琼,文学硕士,吕梁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3275,项目名称:新时期以来山西作家的乡土叙事与文化想象研究

猜你喜欢

法制秩序小说
打击恶意抢注商标 让市场竞争更有秩序
慈善法制的当下问题与完善路径
国际秩序的裂变及其未来
《民主与法制》杂志1000期大事记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秩序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法制类电视调解节目的社会意义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