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眼望上苍》和《紫颜色》的女性叙事策略与故事情节

2014-07-14王宝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杨凌712100

名作欣赏 2014年33期
关键词:上苍沃克珍妮

⊙王宝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杨凌712100]

《他们眼望上苍》和《紫颜色》的女性叙事策略与故事情节

⊙王宝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杨凌712100]

被誉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先驱的佐拉·尼尔·赫斯顿为黑人女性文学做出了杰出贡献,其写作方式和作品精神也深深影响着诸如艾丽丝·沃克等黑人女性文学家。本文以《他们眼望上苍》和《紫颜色》为蓝本,分析两部作品的叙事策略和故事情节,通过其相似性来说明赫斯顿对沃克的影响以及二者对黑人女性文学的贡献。

女性主义叙事方式故事情节

一、引言

文学作品是反映历史与社会的一面镜子。在众多的美国文学作品中,黑人的生活得以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英国殖民者定居于北美洲之时,黑人便以奴隶的身份被贩卖而来。从那时起,在美洲大陆上,黑人一直是被歧视、被压迫的种族。虽然在南北战争后,美国奴隶制度在立法上被正式废除,但黑人获得平等地位的抗争依然持续了很久。

20世纪40年代之前,文学作品中对于黑人妇女形象的描述往往都是模式化的:黑保姆、黑情妇和不幸的混血女郎(蒋曙)。而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常规。1937年,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出版,这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黑人女性为主人公,以描述其努力寻求自我价值为主题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作品,被评论界一致认为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先驱。继赫斯顿之后,众多黑人女性作家在作品中继续着黑人女性生活这一话题,如托尼·莫里森、艾丽丝·沃克等。“赫斯顿深刻地影响了至少两代的各种肤色的和文化的作家和读者……特别是对于黑人妇女作家来说,赫斯顿遗留了一种不可估价的礼物……如果赫斯顿没有创造出珍妮和菲比这样的人物,那么托尼·莫里森就不会创作出苏拉和内尔,艾丽丝·沃克也不会创作出西丽和莎格。”

受到赫斯顿的影响,艾丽丝·沃克对于反映黑人女性生活这一主题进行了继承与发扬,20世纪80年代,她的代表作《紫颜色》讲述了黑人女性在深受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下,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平等、自由,实现自我价值的历程。由于《紫颜色》等诸多黑人女性文学的出现以及艾丽丝·沃克的努力,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这一几乎淡出文学论坛的传世作品又重新回到了文学评论的视野,被纳入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

无论从叙事策略与故事情节上,被文学界称为“子母篇”或者“姐妹篇”的《他们眼望上苍》与《紫颜色》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同时又有明显的个人与时代特点。阅读《紫颜色》,会不断地出现《他们眼望上苍》的影子,两部作品的相似度足以体现赫斯顿的写作风格以及女性主义思想对于沃克的影响,而不同点又体现了沃克作品中人物刻画地更为突出深入,赫斯顿只表现出来了黑人女性对平等的声音以及地位的渴望,而沃克将这一呼唤变成了现实。

二、叙事策略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黑人女性为主人公,打破黑人女性形象模式化的作品。小说中,故事是以框架式的叙事方式来呈现的。所谓框架叙事即一个故事里镶嵌或包含一个或多个故事(故事中的故事)(刘珍兰)。傍晚时,菲比来探望刚回到伊顿威尔的老朋友珍妮,坐在后院门廊,珍妮向菲比讲述自己的故事。镶嵌在这一框架中的是一个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的珍妮的故事,即故事中的故事。除小说开头和结尾的框架建构外,赫斯顿于不知不觉间将故事的叙述者变换成了第三人称。“奶奶不愿意看到我成天垂头丧气。她想,也许我们应该有一座房子,那样会对我好些。她找了一片地,准备好了材料什么的,然后华什伯斯小姐过来帮忙,我们把这些东西统统堆在一起,成了我们的房子。”菲比听得全神贯注,珍妮于是讲得越来劲(赫斯顿)。

《紫颜色》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以主人公西丽写给上帝和西丽与妹妹耐蒂之间的信件构成。故事的主要叙述者为主人公西丽,她以信件的方式用第一人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在继承赫斯顿女性文学传统的同时,沃克更加深入地描述了普普通通的、位于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妇女的真实生活。西丽由于受到继父的侮辱,心中的痛苦无处诉说,同时又受到继父“除了上帝,你最好不要告诉任何人”(沃克)的恐吓,从而选择以书信的形式来抒发、宣泄自己的内心。通过信件,西丽在用文字记录着她自己的生活。九十多封信件组成了一部黑人女性如何从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蒙昧小姑娘慢慢觉醒,踏上自我成长,实现独立的史诗。

无论是运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两部小说的整体叙事框架都是受到种族与性别压迫的黑人女性以女性的声音在呼唤与抗争着平等、自由以及获得种族性别方面的尊重。在叙事语言上,大量的南方黑人的方言土语,黑人的民间文化活动的描述是两部作品的另外一个共同之处。《他们眼望上苍》中以方言的形式呈现的对话充斥全书。自由间接引语,方言土语的使用使得叙述者的语言极度口语化。《紫颜色》中,主人公西丽没有多少文化,语言贫瘠,信件中大量充斥着黑人方言土语。两部作品都采用黑人女性最淳朴的语言在描述着主人公的真实经历。

无论是珍妮还是西丽,两位作家的共同之处在于让主人公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方言,自由间接引语的使用,让读者忽略了故事的叙述者。《紫颜色》中西丽以故事的叙述者用信件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两部作品在叙事策略与语言上的共同之处显而易见。

三、故事情节

除共同的主题外,两部小说情节结构方面的大同小异更能体现赫斯顿对于沃克的影响以及沃克对赫斯顿所触及到的问题的深度探究。

在《紫颜色》中,沃克以西丽为主人公重写了珍妮的故事:珍妮的三次婚姻在西丽所经历的三次感情中予以重现。第一次是与老男人的短暂纠葛,第二次是饱受身心折磨的婚姻,第三次获得了平等自由的爱情。

拥有六十亩地的老男人基利克斯是奶奶为珍妮选择的第一任丈夫,但对于珍妮来说,基利克斯离自己所渴望的爱情相去甚远。同样,在基利克斯心里,珍妮就像是家里的骡子一样的私有财产,二人的差距最终导致珍妮与乔的私奔。在《紫颜色》中,珍妮的第一次婚姻被西丽所受到继父的凌辱而代替。相对珍妮而言,西丽的遭遇更加悲惨,这种乱伦的关系使她身心受创,又苦于受到恐吓,无处诉说,才选择用信件的形式告诉上帝。意识到与基利克斯的差距,而又渴望爱情的珍妮在遇到让自己着迷的乔之后,与其私奔。但是,良好的愿望在与乔的漫漫生活中一点点的泯灭。乔虽不虐待珍妮,但却把她当作商店的帮手和成功的展品,他一味地效仿白人思想来主宰珍妮,抹杀她的自我意识,以至于乔死后,珍妮只能对着镜子才能想起自己。西丽与有四个孩子的X先生的婚姻使其饱受折磨,他随意打骂西丽,完全忽略她的一切需求,在X先生的心里,西丽只是一头干活的牲口,毫无自我可言。这段婚姻中,珍妮和西丽所感受到的家不是温暖的保护所,而是充斥劳动、失去自我的监狱。

第三次相互平等的情感经历让珍妮和西丽远离了男权的桎梏,参与到让她们愉悦的劳动之中,身心感受到幸福。经历两次婚姻之后,珍妮依然渴望梨树下蜜蜂亲吻花瓣般的爱情,而这种意向爱情在她遇到比自己小十二岁的甜点心时得以实现。在甜点心那里,珍妮了解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自然而然地生活。这段婚姻中,珍妮不再是丈夫的附属品与干活的牲口,而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正是这种平等的关系才让珍妮体会到了意向中的爱情,实现了她对婚姻对爱情的渴望,也实现了自我。西丽的自我意识在遇到莎格时才得以开启,是莎格教会了西丽要爱自己,发现自己,与男权抗争,实现自我。与莎格的同性之爱让西丽体会到了从未拥有过的平等真挚的异样爱情。

甜点心和莎格的相似性使两部作品的对照之处更为突出。两者都有自己的真名,且都与作品中所提到的主人公所渴望的意向有关,而且二者的昵称都和“甜”有关。甜点心的真名“韦吉伯·伍兹(Vergible Woods)”与故事中的梨树意向紧密相连,莎格的全名“Lillie Shug”又与故事中的紫色花朵前呼后应。韦吉伯·伍兹的昵称为“甜点心”,而Shug又是“Sugar(糖)”的谐音。爱人对他们的昵称也显示着他们在享受着这一段美好的爱情。甜点心和莎格同为流浪艺人,而且二者与主人公之间都有着巨大的鸿沟,甜点心比珍妮小十二岁,莎格和西丽同为女人。

在经历三次婚姻、三段感情的纠葛之后,珍妮与西丽终于找到了自我。甜点心死后,珍妮重回故乡,向好友菲比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实现自我价值后,西丽也得到了丈夫X先生的尊重与认可,在家庭中获得了平等的地位。《他们眼望上苍》中提及的黑人女性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在《紫颜色》得到了完美结局。在赫斯顿的时代,对摆脱歧视,实现自由平等只是一个良好的渴望,而在沃克的作品中,这一渴望已经成为现实。

四、结语

无论是从叙事策略还是故事情节,两部小说的相似度足以体现赫斯顿对于沃克的影响,赫斯顿开启了黑人女性文学的新模式,而沃克在继承赫斯顿写作风格的同时,对于她所触及的黑人女性问题通过女主人公的个人经历予以剖析与回答。学习美国黑人文学,这对“母子作家”的典范作用无法忽视。

[1]艾丽丝·沃克.他们眼望上苍[M].陶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2]杜业艳.《他们眼望上苍》与《紫颜色》的叙事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11(2).

[3]Howard,LilLie P.ed.Alice Walker and Zora Neal Hurston:The Common Bond[J].Westport:Greenwood Press,1993.

[4]刘英.赫斯顿与沃克: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史上的一对母与女一兼谈美国女性文学传统的建构、继承与发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2).

[5]刘珍兰.《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框架叙事和奴隶叙述[J].大理学院学报,2010(1).

[6]蒋曙.《他们眼望上苍》和《紫颜色》看黑人新女性形象塑造[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5).

[7]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M].王家湘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作者:王宝平,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法与英美文学。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上苍沃克珍妮
《太空的故事》
为泥土打针
珍妮曲奇饼干
未来科幻城
祈雨台
快递爱情
懂事的珍妮
世上最美丽的吻
触电
夏季里,有朵曾经错过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