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传绘画艺术的瑰宝
——唐卡

2014-07-14刘梦珊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大众文艺 2014年3期
关键词:唐卡西藏绘画

刘梦珊 (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藏传绘画艺术的瑰宝
——唐卡

刘梦珊 (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在我国西南的雪域高原上世代生活着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们创造了神奇的藏文化。藏文化不仅是一种神秘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有着神圣的宗教特性与浓郁的民族特征。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产生了一种远离世俗、鲜为人知的宗教绘画艺术,它将宗教文化的神秘性与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完美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藏传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唐卡。这种在创作过程中充满了宗教特色和虔诚信念的绘画艺术总让人心驰神往。

雪域高原;宗教特性;唐卡

一、唐卡的起源

在距今四五千年的西藏卡若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陶器上有黑彩绘成的三角折线和三角图案,这些简单的纹饰遗址被视为是藏族绘画艺术的萌芽。1到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的崛起把西藏美术推上高潮,走向成熟。但当时并没有形成唐卡这种艺术形式,而唐卡的的形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唐卡应该是有吐蕃的旗幡演变而来的,另一种有可能是由印度僧人带来了可携带的布帛画神像,而藏族人民在汉藏文化的交流中学会了中原卷轴画的装裱方式,于是将布帛画发展为唐卡。2由于地处偏远,关于唐卡的确切考证和记载并不多,目前发现最早的唐卡作品是一幅《绿度母》,根据它背后的题记和画中人物、造像风格等特征,学界推断它产生于1080年以前,这基本印证了唐卡起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的推断。

二、唐卡的宗教渊源与绘画题材

在历史上绘制唐卡的画师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这不仅仅是画工的训练,最重要的是对于佛学的学习和领悟。传统唐卡的绘制有很多处于宗教原则的具体规定,而这些规定又是来源于佛教经典,因此,对佛学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优秀唐卡画师的入门课程。西藏唐卡的都以西藏的背景为依托,取材于西藏的社会历史的历史纪实题材、反应生活民俗的社会题材、有关天文历法和藏医藏药的知识性题材等,根据统计,唐卡表现得最主要内容还是宗教,表现这一主题的唐卡站到唐卡综述的80%以上,内容可以细分为佛菩萨像、说法图、宗教寺院、宗教人物、宗教故事等。即便是不以宗教为主题的唐卡也透露出浓厚的宗教色彩。而其中比较特殊值得一提的是知识唐卡,其中分别以《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和《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最为著名。因为医学和天文历算都是佛教“五明”中的内容,所以这再次证明了唐卡始终离不开宗教特征,可以说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三、唐卡的绘画中的美学理念和绘画技法

(一)唐卡的美学理念

唐卡总属于我国的传统绘画,所以画面中意境的表现是十分重要和讲究的。而禅学又特别重视画面中说表达出来的禅意和精神境界。在此提到“境生象外”是中国古典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同样适用于解释西藏唐卡绘画中的美学原理。从文字学溯源,以由“象”入“境”的考据开始进入画学领域,在“象”与“境”的演变中探究中国古代绘画的批评与创作方法,从而指向中国古典绘画“境生象外”这一审美标准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境界和天地境界,由此揭示出我国传统绘画中的文化性和思想性要素。“象”较早可见于《周易》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周易•系辞下》中亦言:“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在此,“象”指代象征之意,初指用卦卜等符号象征自然变化和认识休咎。同时,象亦有想象之意,《韩非子•解老》中言道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从本质上说,“象”原本是一种语言符号,古之象数乃哲学中宇宙与自然对应的概括和抽象,那么,“象”究竟从何生发出绘画上的意义呢?古人最初希望立言以尽意,却发现言语无法表达全部意思,因而就想到了“立象以尽意”,这里的“象”就有图像符号的概念。“境”,据《辞海》释义约有三种 :疆界,境况,场所。依其表义,“境”大致可解释为地域和范围之列。然而,由“象”至“境”并非同等概念,二者所处的外延层面亦悬殊甚远。5始发于庄禅哲学中的“言意之辨”最终演绎出后世评判中国古典绘画的“意境”一词。“境象说”在古典绘画领域也滋生出深远的审美意义,即由描绘物象到超越物象表面意义的转变。在这种美学倾向中,中国古典绘画的价值生成与“境生象外”这一范畴的出现是契合的。“境生象外”是一种含蓄的美学追求,它具有一定的玄思意味,在古典写实绘画已经取得了高度成就后,“象外象”“味外旨”就自然地生发出来。唐卡中几乎任何题材的绘画都与世间万物结合在一起,体现一个“万物生”的佛教理念。由此可见,虽然唐卡虽区别于传统中国绘画的画种,但是在意境上和审美追求上都是不谋而合的。中国古典绘画崇尚朴素而不经意的绘画,其法源自自然,又超乎自然,是对自然形象和生命万象的抽象和概括。在具备了高度的写实技巧后,欲深刻表达绘画的永恒意蕴,则无法而法、象外之象的产生与道家提倡的不知之知极为相似,皆以超越天地和自我为目的。

(二)唐卡的美学构图

唐卡的构图形式是丰富的,最简单和常见的是中心构图法——以主要人物为中心,上下左右展开故事情节,画面内容主次分明,结构饱满且均匀。这种构图的画面更显神明的威严,画面气势磅礴,内容繁多却不杂乱。常用的背景除了用于凸显神明主题的头光、身光和盛开的鲜花外常用蓝天、青山、绿水、白云等风景元素给人以宁静优美之感,其目的还是在于体现出佛教神明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人物内涵。而属于转接或故事类别的唐卡则常用“风俗画构图法”它的主要特点是不受时间、空间、及透视的影响,往往把一个故事或是几个故事情节集中于一个画面。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人物、景物安排的生动活泼。还有一种既非人物也非故事情节而是表现宗教观念或宗教知识,这类唐卡的构图方法可以说变换无穷,也找不到什么规律,但总的宗旨就是符合佛经的规定。而表现佛教世界观的一些唐卡更是我们常人所不能琢磨透的,那必须对宗教知识有精神的掌握。

(三)唐卡的艺术造型

唐卡中的人物造型在绘制方面是根据佛的三身说(法身、报身、化身)进行绘制的。这也是绘制唐卡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这种绘画标准规定了佛像的绘画比例、尺度、在佛教文化里有专门的名词称之为“量度”,在西藏又称为“粉本”。这是传统的唐卡画师手中世代相传的唐卡绘画“教程”,其中对所有的造像都有相应的比例不得篡改。它的来源则为《佛教造像量度经》《绘画量度》《造像量度》和《佛像造像量度经疏》,并称为“三经一流”。为了佛、菩萨的形象塑造完美,还要按照佛经中记载的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为依据来绘制,这样神明形象就更加完美无缺。这就显然不同于其他任何绘画艺术的种类,因为它必须符合人们对神明完美形象的遐想和追求。

(四)唐卡的绘制技法

说到绘制技法必须谈作画工具。在传统的唐卡艺术中,绘画颜料是极其讲究的,在高级的唐卡上甚至可以看到宝石、金银。在去西藏旅游的时候我有幸到过位于达孜县的西藏拉姆拉绰唐卡画院,亲眼看到年代久远的唐卡你会惊讶于虽然四卷部分有所磨损,可画面给人的震撼感与现在的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说明它的绘制颜料耐久性志强,配方之独特和神秘。藏族唐卡艺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颜料配料方法,这些颜料的成分有矿物(如珊瑚、珍珠、玛瑙等)、植物(藏红花、茜草等)和纯金纯银。传统唐卡颜料中仅矿物质颜料就有20多种。一般来说,一幅唐卡基本上要由30多种颜色绘成,复杂的要达到40—50种。与西方画派以红、黄、蓝为三种基色不同,西藏传统绘画理论中通常把基本色分为白、黄、红、蓝四种,由这四种基本色相配所产生的颜色叫副色。到19世纪,藏传佛教大学者、艺术家工珠云登嘉措(1813—1901),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把基本色分为五种,他在其著作《知识总汇》中说:“白、黄、红、蓝、绿为基本色,黄丹(橘黄色)、肉色、淡胭脂色、黑色、烟色、土黄色、深暗色、骨头色、绿松石色为副色,以上副色又可分为32种公认的配色。配色种类是无边无际的。”6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矿物颜料的配制完全靠手工操作,过程缓慢而复杂,这样的颜料纯度高,质量未稳定,覆盖力强。唐卡颜料的配制甚至和人的气力有关,像白色和黄色要由年轻男人来打磨,因为它们需要大力气的人在石臼中把矿石磨粉,之后就基本完成了。而蓝色和绿色则需要体弱无力的人慢慢研磨,要的是细心和耐心,力气大了反而无用,在这其中我觉得还蕴含了一种阴阳平衡的理念在其中。唐卡颜料副色的调配,基本上属于“混合法”,即由其他颜色慢慢勾兑调和,比如需要浅红色,就要先在红中加入适量黑色变成咖啡色,再加入适量白色变成红色,之后加入适量的橘黄,这才构成唐卡绘画中需要的浅红色。具体在画的过程中,才可以兑水,不过那属于着色的浓淡问题而是非纯度问题了。在这些颜料原色中,金的运用可以说是唐卡艺术的绝技。金经过磨制加工后,不但可以描出各种丰富的线条、图案纹样,它本身的成色也可以变化出是多种色相,而且,宝石在涂金的画面上又可以摸出很多种层次。这些技法在其他的画种中是绝对看不到的。

四、唐卡的艺术流派

由于西藏地区的佛教传播与印度、尼泊尔的关系密切,在西藏传统美术的风格、技法的基础上,唐卡融合了外来艺术和中原艺术的精华,成为一个别具风格的艺术门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绘画风格的画派,使唐卡艺术日趋完善和成熟。西藏唐卡主要有三大流派,除早期受到尼泊尔风格的影响外,主要有勉唐画派、青孜画派、噶玛嘎孜画派。勉唐画派中汉地的青绿山水是画面支配性的重要背景,主尊着装呈现汉族话倾向。人物造型有唐代遗风,衣纹饰带受汉式佛教壁画影响呈现蛇形样式。诸神端坐于云端和风景之中,座台变为明式家具、透视感、立体感增强。青孜画派中人物造型呈现印度造像夸张优美的舞态,人体修长,手足柔美,金刚须眉图案化。绘画技法吸收汉地艺术营养,层次丰富,石色之上有透明色的渲染,毛发虚化。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精华。噶玛噶孜画派的风景更为写实,近处的树和演示刻画的具体而真切,成为独幅山水构图。在绘画技法上有着汉地工笔人物画的迷人效果,三矾九染,淡雅文儒。色层薄而丰富,营造出美妙神奇的境界。8但无论哪一种都不同程度吸取了汉族传统绘画艺术的技法,这说明自古以来藏族和内地的文化交流是很多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联姻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06年,唐卡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足以说明唐卡艺术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地位。西藏诗人贺中在他主编的《西藏多派唐卡经典鉴赏》一书中写道:“永乐佛、天珠、南红、珠串,各界玩家爱不释手,这些知识西藏撩拨世人的风情。唯唐卡象征着藏传佛教甚深秘法和宏大之美。”7正是因为它的神秘它的美引得众多学者来研究,但也正是因为它的神秘它的美我们做所的研究还很是甚微很是皮毛。由于唐卡的创作人员绝大多数为宗教人士,在西藏历史上,唐卡绘画艺术家以各寺院的比丘(喇嘛)为主,宗教僧侣画师,也大都不愿将绘画技艺传授给在家俗人。在许多地区,唐卡绘画的学徒规矩,是从先学画释迦牟尼佛像开始,其中的一层含义就是表示皈依师傅和佛门。所以这门艺术就难以得到广泛的传承和推广,而透露在画卷其中的高深的佛家教义我们更是难以领悟,只有世代相传的藏家弟子在那远离世俗的高原上才能用一生去慢慢体悟。

注释:

1.多吉顿珠. 西藏唐卡艺术的流变及画派风格特征[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03)

2.刘宁、李玉玲(居士).佛教法像真言宝典[M].民族出版社,1993,(09)

3.苗欣宇、梁璐璐.传世唐卡[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08).

4.吉布.唐卡的故事[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3)

5.赵成清. 境生象外——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人生观照[J]. 装饰, 2006,8: 026.

6.工珠. 云登加措.《 知识总汇》[J]. 1985.

4.隐尘.藏密•唐卡奥义[M].重庆出版社,2005,(05)

刘梦珊(1988),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 2011级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唐卡西藏绘画
都是西藏的“错”
故宫藏弘历佛装像唐卡研究
清代宫廷唐卡研究综述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