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卫士兵团人

2014-07-13

当代兵团 2014年18期
关键词:团场风沙绿洲

来到兵团,你可能会听说这样一则小故事——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颗人造卫星在古尔班通古特灰黄的沙漠中发现了一个绿色的半岛,沙漠肆虐的地方为何会有绿色半岛的身影?联合国派出调查小组进行实地考察。

调查之后,小组成员惊叹:原来,兵团的军垦战士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硬是将沙漠逼退了60公里,创造出了一片人造绿洲!

60年来,兵团人为了改善新疆生态环境,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边布下了上百个团场,数百万兵团儿女用血汗开垦绿洲,用绿洲锁住万里黄沙。

八师一五〇团,一个曾被外国专家断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因其所在的区域三面环沙,年降雨量稀少,气候干旱,风沙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上世纪50年代末,一五〇团成立,团场职工们开始了在这里大规模封沙造林活动,在“沙海半岛”上构筑起了纵横交错、体系完整的四级防风固沙生态保护体系,遏制了风沙危害。

如今,这里的绿色多了、家园美了、职工乐了。据统计,这些年来一五〇团共封沙育林33.4万亩,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拥有林地19亩。

与此同时,一五〇团干部职工还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建起了国家4A级景区——一座天然的荒漠植物园“驼铃梦坡”,每年都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一五〇团职工前赴后继的辛勤付出,终让沙海变绿洲的神话成为现实。

2010年宣告建成的二师三十八团,是又一个“绿色神话”!

一个道班、5户人家、几座被风沙侵蚀得破败不堪的平房……几年前,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且末县与民丰县之间一个名叫苏塘的地方,在世人眼里还是沙漠旁荒凉得连鸟兽都不愿停留之地。2008年,兵团职工开始在这片亘古荒原上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仅用5年时间,就在昔日茫茫沙海中建成数十万亩“绿色方舟”。

截至目前,三十八团参加植树造林的人数超过1.2万人次,已经形成农田防护林1.7万亩、防沙治沙人工梭梭林500亩、小城镇绿化面积2000亩,森林覆盖率36.9%。

在60年的漫长岁月里,几代兵团人驻守在风沙前沿,用辛勤的汗水孕育出了片片绿洲,在茫茫戈壁荒滩及沙漠周围建成了一个个阡陌纵横、林带成网的绿色生态屏障,谱写了太多这样的“绿色神话”!

如今,每年春、秋两季,兵团各团场都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围绕沙漠周边和边境一线,着力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天然林保护、防风治沙、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等工程建设。

2013年,兵团印发实施了《兵团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兵团林地保有量将达到2850万亩,森林保有量确保达到2110.05万亩,林木蓄积量力争达到3500万立方米以上。

绿色代表希望,一代代兵团人将这份绿色的希望深植于心底,又脚踏实地,将之沿着荒漠越播越远。

(本栏文章均据本刊记者周小玲整理)

猜你喜欢

团场风沙绿洲
加快团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深海绿洲
时间的年轮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绿洲,它的名字叫“故乡”
沙枣花
都怪祖先
完善团场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探讨
精彩句段
新型团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