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2014-07-12杜阿朋

桉树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食用菌林地栽培

张 婧,杜阿朋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 湛江 524022)

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张 婧,杜阿朋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 湛江 524022)

本文介绍了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现状,归纳了目前林下栽培食用菌种类、栽培基质、栽培林地、栽培模式、温湿度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技术,以期为林下食用菌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食用菌;林下;栽培技术

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是选择林下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地段,充分利用其遮荫、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食用菌的一种栽培模式[1];林下食用菌栽培是林下经济的一种,林地和食用菌二者互存互利、相辅相成。一方面,林下是食用菌繁殖的良好场所,林地为食用菌提供遮阳、氧气、适宜的温湿度、土壤养分等条件,林木采伐产生的木屑和树皮等剩余物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另一方面,种植食用菌产生的菌渣等可作为林木肥料;食用菌利用了林地砍伐废弃物可减少环境污染;同时种植食用菌后可以保护林下地表土壤,利于保存水分,减少水土流失等,真正体现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良性循环。食用菌作为传统的林副产品,采用林下栽培方式较其他人工栽培方式具有成本低廉、管理简单的特点,可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林下食用菌栽培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土壤不同,森林种类也各异,这导致各地食用菌适宜品种、原料基质、栽培管理模式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在发展林下食用菌栽培需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品种和栽培管理模式等。

为深入了解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相关现状,本文对目前国内林下食用菌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和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归纳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的技术要点,为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1 林下栽培食用菌种类

1.1 林下栽培食用菌种类

我国拥有丰富的食用菌资源,是世界上绝大多数食用菌人工栽培的发源地,如香菇(Lentinula edodes)、草菇(Volvariella subtaylori)、灵芝(Ganoderma lucidum)、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等都是我国最早人工栽培的菌种[2]。目前我国林下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也很丰富,已包含了大部分人工驯化栽植品种,根据食用菌子实体分化分为不同温度类型来介绍林下栽培的食用菌种类情况(表 1):①低温型食用菌菌种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的秋末、冬季和早春栽培出菇,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区有林下栽培的报道,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843—2011《山区林地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技术规范》介绍了适宜北京山区林地的食用菌种类有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等[3];迟全勃等[4]报道了北京地区杨树林地仿野生栽培鸡腿菇技术;周帅等[5]介绍了华北地区林地秋季栽培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技术;刘晓杰等[6]介绍了河北地区林下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还有报道山东地区林下栽培黑木耳的技术[7]。②中温型食用菌适合北方和南方地区栽培,多在春秋两季出菇,如王孟文等[8]研究了天津地区林下茶薪菇(Agrocybe cylindracea)栽培技术;孙保卫等[9]介绍了山东地区灰树花(Grifola frandosus)林间仿野生栽培技术;沈霞等[10]报道了广东地区灰树花仿野生无公害栽培技术。③高温型食用菌适合北方地区的夏季和南方地区栽培出菇,在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广西、广东、海南等地有林下栽培的报道,如路丽霞等[11]介绍了山东地区于6月中下旬至9月林间栽培草菇技术;孙德胜等[12]介绍了在山东省莒县林内间作黑木耳—灵芝—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周年高效栽培技术。在上海有报道林下栽培金福菇(Tricholoma Lobynsis)[13]及利用生态林香樟树林地栽培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的技术[14];付立忠等[15]报道了浙江省竹林套种姬松茸(Agaricus blazei)栽培技术;李云峰[16]研究了江苏省靖江市桑田套种草菇技术;还有广西地区香蕉园栽培平菇、金福菇、鸡腿菇[17];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有林下栽培平菇、金福菇等食用菌的技术[18];海南省橡胶林下间作鹿角灵芝[19]、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等[20]。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科研和生产的发展,不断有新的食用菌用于林下栽培,而同一食用菌种类也培养出适合不同温型的菌种,如属于低温型的香菇、平菇均已培养了中温和高温型的菌种,因此林下栽培食用菌的种类也将更加丰富。

表1 林下栽培的食用菌种类情况

1.2 林下栽培食用菌适宜菌种筛选

筛选适宜林下栽培食用菌菌种,是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林下栽培食用菌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由于林下栽培食用菌是利用林地自然温度条件下完成出菇,因此要筛选出适宜林下种植的食用菌品种,首先根据栽培地的气候条件、生态条件、林地资源,并结合食用菌自身生物学特性进行筛选。其次,要充分考虑栽培季节和食用菌品种组合搭配等,如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栽培高温类型的草菇[11];为了合理利用时间和林地资源,可以搭配不同适温类型菌种在不同季节栽植,可以实现周年栽培,如孙德胜等[12]介绍了在山东省莒县林内间作黑木耳—灵芝—平菇周年高效栽培技术,黑木耳是于1月上旬原种培养,2月上旬制栽培种,3月中下旬制袋栽培,5—6月采耳;灵芝在4月中下旬制原种,5月中下制栽培种,6月中下旬生产栽培,8—9月采收;平菇于8月制生产种,9月底装袋栽培,11—12月收获。再次,要根据当地优势栽培原料、栽培管理难易程度、栽培经济效益以及栽培目的等进行选择,如谢佳利等[21]筛选了三峡地区适合退耕林下栽培的食用菌菌种,以棉籽壳、木屑、麦麸、麦秸等为主要原料,在室内和室外退耕林下2种不同环境中栽培9种食用菌,综合食用菌的产量、经济效益及栽培管理难易度考虑,筛选出适合在林下栽培的食用菌为茶树菇、平菇和姬菇。陈青君等[22]研究了北京地区樱桃地食用菌果菇同步采摘的设计与实践效果,结果在春季和初夏,地栽灰树花、鸡腿菇、双孢菇、粉红平菇、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杏鲍菇可以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菇,实现了与樱桃同步采摘。

2 林地选择与准备

林下栽培食用菌要选择远离污染源、水质清洁、排水良好、地势平缓、管理方便的林地,林分郁闭度0.7 ~ 0.8,林种目前报道的有竹林、杨树林、橡胶林、果树林(如樱桃、桃树、板栗等)、生态林和香樟树林等。进行林下仿野生食用菌栽培时,可参考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843—2011《山区林地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技术规范》的规定[3],林地位置“应避让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重点保护的林地,不应对现有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林地种类为郁闭度0.6以上的油松林地、落叶松林地、阔叶林地、混交林地等。”

林地畦床要提前准备,清除杂草和枯枝等,设置好畦床和排水沟,畦床规格因栽培模式不同而有差异,一般长度视林地情况和管理方便而定,畦床设置好后要晾晒3 d,然后在畦面及四周撒一层石灰粉杀菌消毒,且利于杀虫。

3 林下食用菌栽培基质

林下栽培食用菌首先要经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3个菌种培养过程,所用基质与其它人工栽培方式所采用基质基本一致,由于母种培养对培养条件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所以生产人员常常直接购买原种或栽培种进行林下栽培。原种和栽培种所用的栽培基质来源广泛,主要是利用各种农林剩余物,如稻草、麦草、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米糠、作物秸秆、木屑、树枝、树皮、废木材等;还有制糖业废弃的蔗渣、甜菜丝等。具体选择哪种原料做为栽培基质和具体的基质配方,要根据食用菌的营养源、不同菌种生物学特性、栽培地的资源优势、基质原料收购价格、栽培模式等来确定。如木生菌宜于生长在腐木上,香菇、平菇、木耳、灵芝、猴头菇主要以木屑、树枝、树皮、秸秆、棉子壳等为主;以香菇为例,可以用段木接种培养,还可用代料栽培,常见配方有:(1)阔叶树木屑78% 、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2];(2)木屑60%、棉籽皮20%、麦麸15%、玉米面3%、石膏粉1.5%、其他0.5%[6];(3)果木木屑58%、棉籽皮20% 、麦麸20%、石膏粉1%、生石灰1%、多菌灵0.1%。基质处理,将料拌水,含水量60% ~ 65%,后装袋灭菌,即可用于接种培养[23],也有的直接采用生料栽培香菇[24]。草生菌宜于生长在腐草上,有草菇、双孢蘑菇等,主要以稻草、麦草、棉籽壳和蔗渣等为原料,以草菇为例,培养基质配方及处理有:(1)麦草粉或稻草粉97%、蔗糖1%、石膏粉1%、,过磷酸钙1%,加水调至含水量60% ~ 65%[2];(2)小麦秸秆100 kg、腐熟干牛粪20 kg、干石灰粉3 kg、草木灰5 kg、石膏1 kg、过磷酸钙1 kg。基质处理,小麦秸秆先预湿,再用石灰水浸泡12 h,捞出沥去多余水分,加入其他辅料腐熟干牛粪、草木灰、石膏、过磷酸钙等拌匀,堆置4 ~ 5 d,中间翻堆1 ~ 2次,即可用于铺料播种[11];(3)棉子壳95%,石灰5%。基质处理,将棉子壳暴晒2 ~ 3 d后,用5%石灰水拌湿,含水量65% ~ 70%,拌料后堆制发酵,发酵时间为5 d,翻堆3 ~ 4次即可。

4 林下食用菌栽培模式

4.1 林下地表栽培

林下地表栽培是将发好菌的菌棒(菌包)直接摆放在林下地表进行出菇的方法。为避免菌棒与地面之间接触引起污染,可在地表上铺膜后再摆放菌棒,或将菌棒摆放在排架上,如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栽培食用菌时,在林下搭建离地面15 cm的竹排或木架,再摆放3层菌棒。若温湿度不够时,在北方地区林下栽培常在摆放的菌棒上方覆盖草帘或扣拱棚,再管理出菇。适合林下地栽的食用菌有香菇[6]、黑木耳[7]、黄伞(柳蘑)[25]、秀珍菇和鲍鱼菇等[18]。

4.2 林下覆土栽培

林下覆土栽培是在林下开挖一定规格的畦或坑,然后将菌棒(菌包)脱袋后摆放在畦坑内,菌棒紧密排列或留有空隙,回填土后浇透水,在上面覆土的栽培方法。畦坑深度一般高于菌棒2 ~ 3 cm;覆土厚度一般高于菌棒表面2 ~ 3 cm(灰树花覆土厚度约1 ~ 2 cm),平齐略高于地面,呈龟背状,覆土层上可以盖一层落叶,既利于土层内菌丝透气,又能防止雨水直接冲刷,还利于保存吸收水分[17]。为了调节温湿度,可以在畦床上覆盖塑料膜或扣拱棚,再管理出菇。要浇透水,当林地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60% ~ 80%时,可以不浇水[3]。畦的周围可以挖排水沟;适合覆土的有鸡腿菇[18]、金福菇[18]、长根菇[17,26]、榆黄蘑[22]、灰树花[9]等食用菌。

4.3 林下播种栽培

林下播种栽培是在林下行间做一定规格的畦床,在畦床上直接堆放发酵好的料或生料,通过逐层播种进行出菇的栽培方法。播种后可用稻草或树叶等覆盖在畦床上以防止雨水冲刷,同时保水、遮阳;为调节温湿度,还可在畦床上覆盖塑料膜或扣拱棚,再管理出菇。适合林下播种栽培的有草菇[15]、竹荪[14]、香菇[24]、姬松茸[14]、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27]、蜜环菌(Arimillaria mellea)[28]、大球盖菇[29]、双孢蘑菇[30-31]等菌种。

4.4 林下接种栽培

林下接种栽培是将菌丝人工接种到特定树木的根系生长,组成互供养分的共生体菌根的方法;该种栽培方式可用于一些珍稀的菌根型食用菌,如块菌(松露)(Tuber melanosporum)、牛肝菌(Boletus edulis),目前国内研究报道较少。云南省刘静等[32]将暗褐网柄牛肝菌接种于柚子树根系进行仿生栽培出菇,接种的柚子园已初步实现暗褐网柄牛肝菌和柚子同时双丰收。

除了上述几种林下食用菌栽培模式外,还有“返原生态野生栽培”,即从野生菇菌地挖取菌丝体,放入适合该品种生长的林地,在全天候环境中自然繁殖菌丝而长菇栽培方式。该种方式应属于半人工栽培,可以用于人工难以引种驯化栽培如鸡枞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松茸( Tricholoma matsutake )等野生菇菌。

5 温度和湿度管理

林下栽培食用菌利用了林间环境提供天然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等条件,因此其管理成本比室内人工栽培食用菌节省较多,主要是调节温度和湿度。在林下栽培食用菌生产中,温度调节措施主要通过覆盖塑料膜、草帘、扣拱棚等措施来实现。湿度调节管理,主要根据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不同需水阶段来进行。在菌丝体生长期,多数食用菌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60% ~ 65%、空气湿度为60% ~ 70%;在子实体发育期,以潮湿环境为佳,一般为85% ~ 90%,但不同种类对湿度要求也不同,可分为喜湿性和厌湿性两类,喜湿性如黑木耳、平菇等,厌湿性如香菇、双孢蘑菇等,生产中根据具体品种相应调节;还要根据天气变化等情况相应调节,如子实体生长阶段喷水要避开高温或低温时段,干燥天气多喷,阴天少喷或不喷,畦床要有排水措施(如排水沟),一潮菇后要补充水分等[2]。在林下栽培食用菌生产中,补充水分可以采用喷水器人工喷水,或采用微喷系统等,如采用“林下食用菌微喷系统”自动调控林下香菇生产过程中的温湿度[6]。而在林下仿野生栽培中,一般是在菌棒入土、菌种播种后浇透一次水,然后靠雨水来补充水分[3,22]。

6 病虫害防治

目前关于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报道较少,预防病虫害方面主要措施有:(1) 搞好栽培林地环境卫生,在林地畦床准备前要清理杂草、枯枝、积水和有机残体;杜绝污染物;(2) 林地畦床及四周撒石灰粉,或喷石灰水(1%)、喷波尔多液(即硫酸铜1 kg,生石灰0.5 kg,水100 kg)用于杀菌消毒、杀虫[6,11];(3) 林间可安装黑光灯或高压电网灯,对有害昆虫进行诱杀和击杀;用菜籽饼诱杀螨类害虫等[6]。(4) 栽培期间若局部杂菌感染,可在感染部位撒石灰粉[3];去除腐烂菇和病菇;减少侵染源。(5) 发生虫害时,应选用国家登记可在食用菌生产使用的农药进行防治;出菇期间不得向菇体喷洒任何农药[3]。

7 适时采收

采收是食用菌栽培的最后环节,为了保证食用菌的质量,采收就要做到“适时”。适时采收,要根据食用菌种类、用途标准(如鲜销、保鲜出口、制罐、干制等)、产量收益等,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进行。如平菇在菌盖充分展开,边缘收紧,颜色由深变浅,菇从重叠若覆瓦状时采品质最佳;双孢蘑菇用于制罐的要求菌盖内卷、菌幕未破时采,鲜用的可适当大些,菌盖将开而菌幕未破裂时采收;草菇在菇蕾长至最大,基部宽、顶端尖,形如蛋,菌脱处于未破状态的蛋期进行采收最适宜。

8 结论

目前关于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的报道较多,但都是关于某种食用菌在某地林下、采用某种栽培技术的研究,尚未见综合归纳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种类和栽培管理技术的报道。本文介绍了我国林下栽培食用菌的种类,归纳了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有食用菌适宜菌种筛选、栽培基质选择与处理、栽培林地选择、主要栽培模式、温湿度调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为今后林下食用菌栽培的生产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林下栽培食用菌是一种生态友好型产业,利用了闲置的林地和农林生产剩余物,且种植不需要太高的技术要求,管理简单,尤其是仿野生栽培更加节省劳动力,又可获得可观的收入。我国拥有大面积的林下资源、丰富的食用菌种类、大量的农林生产剩余物、富余农林劳动力资源以及目前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成功经验,因此发展林下食用菌栽培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1] 高顺.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9(12): 15.

[2] 常明昌.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李金海,秦岭,陈青君,等. DB11/T 843—2011山区林地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技术规范[S].北京: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

[4] 迟全勃,刘宪东,迟全元,等.杨树林地生态栽培鸡腿菇技术[J].食用菌,2012(3):33-35.

[5] 周帅,刘克全,黄海洋,等.华北地区林地栽培大球盖菇技术[J].食用菌,2011(2):46-47.

[6] 刘晓杰,王继良,王俊山,等.林下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2(10):42-43.

[7] 贺同聚,朱九军,孙晓君.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0(2):47,49.

[8] 王孟文,薛兴梅,刘连强,等.林下茶薪菇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2(3):49.

[9] 孙保卫,王凤,李海燕,等.灰树花林间仿野生栽培技术[J].蔬菜,2006(2):14-16.

[10] 沈霞,余胜光.灰树花仿野生无公害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8(2):38-39.

[11] 路丽霞,王冰.草菇林间高产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10(4):39-40.

[12] 孙德胜,李爱科,董世峰.林内间作黑木耳—灵芝—平菇周年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02.

[13] 孙育红,刘雪琼,邱华峰,等.林下栽培金福菇新技术[J].食用菌,2012(5):32-33.

[14] 刘雪琼,陆引娟,张军,等.利用生态林地栽培长根菇[J].食用菌,2014(1):48-49.

[15] 付立忠,胡传久,魏海龙,等.竹林套种姬松茸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3(5):45-46.

[16] 李云峰.桑田套种草菇高效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1 (1):50.

[17] 陈丽新,陈振妮,陈志玲,等.香蕉园套种食用菌技术[J].食用菌,2008(2):46-47.

[18] 余玉珠,胡礼伟,顾克潇,等.广西国有钦廉林场食用菌林下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27,131.

[19] 吴振忠,冀春花,陈兵.橡胶林下鹿角灵芝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0(3):39-41.

[20] 张永北,冀春花,曹启民,等.开割胶园节水灌溉胶−菌间作高产模式[J].热带农业科学,2012,32(6):15-20,24.

[21] 谢佳利,龙丹,王慧超,等.林下食用菌栽培菌种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60-1161,1183.

[22] 陈青君,秦岭,张国庆,等.樱桃地食用菌果菇同步采摘的设计与实践效果[J].中国食用菌,2012,31(4):32-33.

[23] 柴美清,张锁峰,李毅,等.杨树林反季节地栽香菇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14,33(3):59-60.

[24] 邵维仙,樊慧超.华北地区林下香菇生料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2(6):25-26.

[25] 刘连强,周永斌,张志军,等.林下黄伞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3(5):47-48.

[26] 唐利华,高君辉,郭倩.长根菇林地覆土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0(5):52-53.

[27] 关明.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2 (4):42-43.

[28] 于洋,李锐,董锐,等.蜜环菌林下栽培技术及生物学特性观察[J].中国林副特产,2010(6):58-59.

[29] 裴悦珩.北方林地大球盖菇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0(2):112.

[30] 王尚荣,周天华,刘兴坦.速生林地栽培双孢蘑菇种植模式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7,26(2):22-24.

[31] 李瑞锋,张立,鹿文婵.林下双孢菇标准化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1(6):23-24.

[32] 刘静,曹旸,张春霞,等.柚子树下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仿生栽培研究[J].中国热带农业,2013(2):53-55.

Review of Research on Forest M ushroom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China

ZHANG Jing, DU A-peng
(China Eucalypt Research Centre, Zhanjiang 524022, Guangdong, China)

This article describes current forest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f edible fungi, along w ith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n China. It summarizes species currently cultivated, grow ing media, woodl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s and pest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so as to offer a reference and technical details for forest mushroom cultivation.

edible fungi; understor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759.81

A

2014-11-13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华南地区速生人工林林下食用菌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JCX014-03)

张婧(1980— ),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下经济研究.E-mail:zhangjing1223@126.com

猜你喜欢

食用菌林地栽培
油麦菜栽培要点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自然栽培的味道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夏季苦瓜栽培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