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股沟复发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

2014-07-12王朋文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王朋文

腹股沟复发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

王朋文

目的 探讨腹股沟复发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腹股沟复发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住院及疼痛时间,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显著。

腹股沟复发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

为探讨腹股沟复发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提高腹股沟复发疝的治疗效果,对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其中男45例,女41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49.8岁;病程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3年,平均1.8年;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后,将疝囊颈部切断,同时进行高位结扎,并对周围肌肉组织进行分离,然后对腹横腱膜弓及腹内斜肌下缘进行固定,将其固定在腹股沟韧带部位。然后对皮下组织及皮肤进行缝合。观察组患者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后,取腹股沟管体表投影斜切口,长 4~5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腹外斜肌键膜,避免损伤深面神经,沿精索走行分离提睾肌,斜疝位于精索上方,直疝位于精索内侧。探查有无马鞍疝或隐匿性疝,无论是斜疝或直疝都要沿疝囊颈肩处环形切开腹横筋膜,若是小疝囊时,直接游离疝囊至颈部后,经疝环口还纳;大、中疝囊将其横断,远端止血后敞开旷置,将疝囊分离至颈部,缝闭疝囊,经疝环口还纳。提起切开的腹横筋膜及腹壁下血管,在其下方游离出10cm×10cm的腹膜前间隙,范围分别至耻骨结节后方,耻骨梳韧带下方,腹直肌后缘和内环口上方3cm,将善愈补片经疝环置入腹膜前间隙展平,补片中心位于疝环口下方 2~3cm,下缘盖过股管上口,2-0 Prolene线将花瓣与疝环周围腹横筋膜缝合固定,缝合睾提肌,连续缝合腹外斜肌键膜,4-0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皮肤做皮内缝合。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用 χ2检验,组内数据展开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复发率、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复发率、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复发率、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后疼痛持续时间(d)住院时间(d)复发率[n(%)]观察组 43 48.4±9.5 3.3±0.8 5.2±0.5 1(2.33)对照组 43 57.7±10.3 5.9±1.2 7.6±0.9 5(11.63)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 43例患者中 1例发生血肿现象,1例发生切口感染现象,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43例患者中2例发生血肿现象,2例发生切口感染现象,1例发生尿潴留现象,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普外科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占据了全部腹外疝的90%左右[1]。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腹股沟疝患者例数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上通常将传统疝修补术治疗作为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其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该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该治疗方式需牵拉缝合周围有缺陷的组织,其与外科手术原则不相符;且缝合组织不同,不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此外,无腹横筋膜修补极易导致术后复发现象发生等[2]。据调查,传统疝修补术的术后复发率高达10%左右[3]。因此,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治疗方式置于腹膜前间隙,其伸展条有助于补片展平,接触腹膜的面积大且平整,借助腹膜与腹壁组织的压力及花瓣与腹横筋膜的固定,不易移位,有效地减少了对腹膜的刺激,减轻了网片压迫,且位置深,损伤神经机会减少。因此,将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应用于腹股沟复发疝的治疗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腹股沟复发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住院及疼痛时间,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1] 彭通瑞,陈银华.下腹正中切口开放式腹膜前修补术对腹股沟复发疝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25-26.

[2] 陈洪春.填式无张力修补腹股沟复发疝26例总结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3):77-77.

[3] 康昌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4):262-262.

R656.2+1

A

1673-5846(2014)05-0098-02

磐石市医院,吉林吉林 132300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