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3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4-07-12彭强
彭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3例临床疗效观察
彭强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均比手术前要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率11.63%(5例), 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效果良好, 在手术后也可以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人口老年化的程度变得越来越严重,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身体问题, 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已经成为老年人需要注意的社会性问题[1]。然而, 目前医学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这方面的治疗手段非常少,传统的治疗方法, 如卧床休息、服用止痛药等疗效并不明显,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 一部分患者的病情虽然得到缓解, 但仍有35%左右的患者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2]。对于该疾病的治疗, 使用外科手术治疗具有创伤性较大、并发症较多等特点, 再加上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衰退, 难以推广使用[3]。为了能够寻找好的治疗方法, 本院对2011年4月~2013年3月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并观察对比其疗效,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当中, 男16例, 女27例;患者病程为7~65个月, 平均病程为(3.45±5.6)个月, 年龄51~89岁, 平均年龄为(67.3±5.6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并进行手术治疗。
1.2方法 本次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局麻手术, 在手术的过程中做好心电监护工作。所有患者在C臂透视下完成手术。在透视下使用骨穿刺针经椎弓根穿入椎体中央前1/4处。在手术后, 对所有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选择上海某公司生产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行术器械。在穿刺针的内部放置导引针, 并放置好套管工作。医护人员将球囊位置规定在患者椎体前的3/4范围以内, 并实行加压扩张,扩张大约165~245 Psi。取出球囊, 做好骨水泥的调配工作,对患者进行低压注射。在手术完成后保持卧位10~15 h, 医生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并使用抗生素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1.3疗效评价
1.3.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对患者在手术前1天, 手术后1 d、1周、4周、8周、12周由护理人员测定, 其中0分为无疼痛, 10分为最疼痛。
1.3.2骨水泥渗漏率 由非手术放射科医师观察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X线正侧位片、CT片, 观察患者有无出现骨水泥的锥体外渗漏, 对患者骨水泥渗透率进行计算。渗透率主要分成B、S、C型, B型主要通过椎体后静脉窦, S型通过椎体阶段静脉, C型通过椎体皮质破损。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手术前1 d所有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9.2±0.5)分。在手术后1 d、1周、4周、8周、12周后, 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测评和比较,患者疼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x-±s)
从表1中看到, 患者在手术后疼痛评分下降率比较明显,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比较 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比较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比较[n (%)]
上述结果显示, 患者骨水泥渗漏率要明显降低, 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表示椎体后凸成型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3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从PVP(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在此基础上, 医生使用球囊扩展装置,让装置膨胀后恢复椎体高度, 其优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能有效恢复患者椎体高度, 纠正畸形状态, 另一方面能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率, 减少患者并发症。其中在减少骨水泥渗漏率方面, 本次研究患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 球囊扩张主要是通过液态加压而产生膨胀的, 因此膨胀的强度较小, 压实较疏松的骨小梁能在球囊周围形成紧密的疏质骨壳, 保护骨水泥, 避免其产生渗漏。
第二, 由于球囊扩张预先撑开了空间, 能确定骨水泥注入的量, 避免注入过多的骨水泥。
第三, 撑开的空间注入骨水泥, 有效减少注入压力, 医生可以为患者注射较为粘稠的骨水泥, 减少骨水泥渗漏的现象。
本次研究对所有患者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能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率, 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经过临床调查发现, 对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其发生骨水泥渗漏率要明显低于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减少骨水泥渗透率, 患者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之后,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有明显降低, 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黄刚, 陈海云, 刘卓勋, 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30(12):2729-2730.
[2] 夏明华, 谢水华, 陈卫东, 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南昌大学学报, 2011,51(02): 63-65.
[3] 王泽, 周谊, 甘志勇, 等.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四川医学, 2011,32(2):247-248.
529321 广东省开平市水口医院骨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