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瑶族服饰在产品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4-07-12贺州学院542800
(贺州学院 542800)
在新课程改革提出重要方向——教育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新升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的大背景下,将贺州瑶族服饰资源应用于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对于促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研究和利用本土文化优势资源,开发地方特色产品包装,形成独特设计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瑶族服饰设计元素
(一)结构
色彩斑斓的贺州瑶族服饰材质布料、织锦、挑花等一针一线均来自瑶族人民的辛勤劳作,有些用织布机,有些则是纯手工缝制,质地结实耐用,不易磨损。其服饰款式造型异彩纷呈,按年龄来划分有童装、少女装、妇女装(已婚)、男士成人装等;按用途来划分有婚礼盛装、节日盛装、便装、劳动装、寿装;按身份来划分有度戒服、师公服、道公服等。服装配饰有绣花鞋、香囊、绣花荷包、挂包、串珠、银牌、织带、火柴袋、帽冠等。帽子在瑶族服饰里有着特殊的代表意义,除了保护作用之外,帽子的形状和色彩代表了主人的年龄和地位。从造型结构上看,贺州瑶族服饰的衣帽装饰有平头、尖头、尖头后斜等造型别具特色。
(二)图案
贺州瑶族服饰图案纹饰更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如工整简洁的几何纹样,三角形、菱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体现了瑶族人民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如大量的动物纹饰,鱼纹、龟背纹、鹿纹、鸟纹、蝗螂纹等,这些纹型是从各种动物的造型中提炼简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瑶族原始的渔猎生存方式,也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各种动物的敬仰;许多植物花纹的出现,如莲花、梧桐花、桂花、山茶花、鱼骨花、簸箕花、韭菜花、碗豆花、金鬼花、桐子花、木孙花等反映了瑶族从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过渡。特别有意义的是,贺州黄洞瑶族服装中的许多刺绣图案多数是从女书中演变而来,如“万”字纹、“太阳”纹等,在女书中都是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包帕瑶中盘王装的盘王印纹则代表了瑶族人民对先祖的纪念,也是瑶族特有的图腾符号。土瑶师公服上的三清神像和道教诸神像则赋予了瑶族服饰浓厚的道教色彩。这些元素都是产品包装设计教学的良好素材。
(三)色彩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记载:“盘瓠死,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裁制皆有尾。”由此可见瑶族人民自古便好五色衣裳,其五色多为红、黄、蓝、黑、白,各支系大同小异,有些支系会以橙色或青绿色作为衣帽的彩丝。以土瑶为例,土瑶是贺州瑶族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支系,其服饰也别具一格,土瑶男性衣着以蓝色为主,配以白色衬托,头裹毛巾白色毛巾,短衣长裤;土瑶女性衣长如旗袍,头戴用桐树皮精制而成的圆型平顶木帽,木帽用玻璃纸贴合,闪闪发亮,帽顶覆盖数条白色毛巾,毛巾上用彩色颜料书写情歌或一些表情意的词语作装饰,配以红、黄、青、蓝、白五彩丝线或五彩毛线从头顶系至下巴,将帽顶层层毛巾扎隐,身上披挂彩丝垂至腰间。每逢重大节日或婚庆时,土瑶女子木帽的毛巾会多至二十几条,还加坠各色彩珠十几串,五彩毛线做的网袋背于身后,其服饰格外引人注目。贺州瑶族服饰品种繁多,色彩丰富,灿烂夺目,美轮美奂,是学生产品包装设计教学中色彩运用的重要题材。
二、瑶族服饰的设计应用价值
贺州瑶族的服饰样式品种繁多,装束奇特,甚至同一支系的服饰迥异,已查明的各种不同服装样式有15种之多,在国内其他地区瑶族实属罕见。民族服饰的表现材料丰富多彩,随着瑶族人民的迁徙,时代的变更,材料也随之更新替代,由此产生了诸多不同的艺术交流语言,而服饰的结构式样、图案纹理、色彩等元素都是艺术语言的重要形式,任何一种艺术语言形式都反映了瑶族人民的智慧与技巧,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体现了瑶族人民的追求与向往。这些服饰纹案和色彩的创作者往往都是劳动妇女,瑶族在历史上是个饱受灾难的民族,她们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苦难,但是她们仍然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家乡,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所以,瑶族服饰图案纹样大多喜用美丽吉祥、充满生机的题材,有些纹样象征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有些则含有趋吉避邪之意,其内容所反映的多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充分体现了瑶族人民坚定乐观的民族信念。因此民族服饰具有装饰和表意的双重功能,它的运用和发展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延续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商品经济浪潮化的今天,贺州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是简单的继承,地方的发展依赖产品经济效益的拉动,而产品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产品的品牌特色,品牌特色的塑造除了产品本身的优良质量,还需要对产品进行包装的精加工。要提高地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产品包装设计与本土地域文化设计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设计,而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文化将是最佳选择。因此,承担培养设计师的地方高校,在产品包装设计教学中,主动挖掘和应用瑶族服饰设计元素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教学方法与步骤
(一)教室在田野
在国家的号召下,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大部分高校教育方针的主流,随着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变化,各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的也会随之改革调整,而教育部新出台的新升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更使得教学模式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传统的集中教室授课模式将不是唯一方式,走出教室,走向田野,展开田野调查是新的出路。贺州地方院校的产品包装设计教学需要顺应潮流,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鼓励学生多做田野调查,提倡学生走进瑶族居住地,和瑶族居民沟通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挖掘瑶族丰富的服饰文化资源,学会整理归纳瑶族服饰设计元素的种类和特点,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教室在市场
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把具有鲜明特色的贺州瑶族服饰元素应用于农产品包装设计中,将会大大提升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深入瑶族民居的学生拥有了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和自身对瑶族人民及其服饰文化最直接的感受之后,结合课堂教学,进一步锻炼创造性思维,提升设计能力,并应用于产品包装设计。因此把教室转移到市场,对市场进行调研和走访是教学的第二重要步骤。贺州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主要有贺州青梅、信都红瓜子、富川脐橙、黄姚豆豉、芳林马蹄、大平腐竹等。学生在实践教学、市场调查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些产品的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例如产品包装设计的艺术表现从内容到形式缺乏地域文化,包装外形简单粗糙,色彩单一俗气,整体设计基调没有鲜明的本土性,辨识度不高等,让学生通过调研考查市场自己发现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思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室在企业
在传统教室集中授课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实践能力都比较薄弱,学生缺乏实战经验,学生的知识与与市场和企业脱轨,不利于就业。因此,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应该鼓励教师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到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学生进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产品研发,到生产线,再到产品销售,学生认识和了解了产品的运作和策划过程,更能深刻认识到之前的田野调查、市场考查教学的必要性,也进一步检验分析了自身遴选的瑶族服饰元素应用于产品包装的可行性。
结语
将贺州瑶族服饰设计元素融入到产品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是对教学的社会性做了试探性的研究,通过田野调查,深刻体会民族文化精神,通过市场考查,提高社会适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企业实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系统更快速的掌握课程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贺州瑶族服饰只是社会民族文化中的沧海一粟,对其元素在地方院校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桂芳.桂东南瑶族妇女传统服饰设计元素在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5).
[2]周飞战.瑶族服饰在图案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2009(03).
[3]莫碧琳.象征之美—简析黄洞瑶族服饰刺绣中的象征符号[J].艺术评论,2009(06).
[4]郑威,余秀忠.广西贺州瑶族服饰及其文化变迁[J].艺术评论,2009(06)
[5]袁同凯.走进竹篱教室—土瑶学校教育的民族志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