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亟待改进的西藏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4-07-12西藏大学艺术学院8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
关键词:音乐课教学法音乐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850000)

在教育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相关政策推动下,音乐教育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遗憾的是,在如此大好的发展时机中,西藏中小学音乐教育仍然处于被“冷落”的位置。笔者通过对西藏中小学的决策层、音乐教师以及学生的大量调研之后发现,造成其原因大致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

一、造成现状的内因与外因

(一)内因

从整体上说,我区音乐师资队伍可谓“人才济济”。在各个学校担任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这本身是一件可喜现象。然而,在“繁荣”的表象之下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很多问题,如:很多学校的决策层对音乐教育不重视或不懂重视。另外,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法仍然是传统音乐教学法。而传统音乐教育法在这许多年的实施中,虽然有一些值得肯定的经验,但国内外音乐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音乐教学法却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和弊端。这些不足与弊端如不加以完善和改进,其对学生身心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由于传统音乐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次体。教学偏向于程式化,多以讲授为主,缺乏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偏重歌曲形式的单纯施教和理论知识的硬性灌输。学生对这种呆板且模式化的音乐课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失去对音乐本身的兴趣。而失去兴趣的代价是,不仅会把学生本有的一些音乐灵性给埋没掉,同时也会阻碍甚或扼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的发展。如果一个本应给予学生以施展丰富想象力的有趣味的音乐课程,变成了呆板僵硬的教条。那么,这种音乐教学法一定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一定不是一个科学的教学法。在笔者对几所中小学校音乐课的听课中了解到,音乐教师即使在教授简单的齐唱时,学生也出现诸如音不准、节奏和声音的不统一、歌曲情感表现的不准确等问题,但音乐教师对此少有指正或缺乏具体而有效的纠正办法。

(二)外因

虽然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体制仍未得到改革。由于音乐课和升学没有直接关联,导致音乐课在我区大部分的中小学中普遍被“冷落”。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除教授音乐课程之外,还要教授其它课程。音乐课被其它学科占用的现象也很普遍。更有甚者,一些学校的音乐课由从未受过音乐教育的其他专业教师担任,而他们的方法是把自己会唱的歌曲直接教给学生,由于这些教师自身对歌曲粗糙的诠释能力和对音乐专业知识的匮乏,使得学生对歌曲中所要掌握的诸如音准、节奏、旋律意象、和声、曲式、调性、结构、情感的把握、强弱、发声或演奏方法等基本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指点和训练,导致学生的审美停滞于低级阶段,甚或扭曲了学生对美的认知,使得音乐课失去了其美育的根本目的。

在各中小学里,音乐课得到“重视”的唯一机会是学校的节庆之日,在此期间音乐教师和音乐课程会得到暂时性的重视。然而,这种“临阵磨刀”式的“重视”永远无法完整的培养出学生对美的认知,也远远不能让一些有才华的音乐教师得到施展所能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各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条件(硬件)参差不齐。有些学校没有基本的音乐教学设备(乐器)。而有些学校虽然从硬件角度讲可谓种类繁多,但大多乐器(设备)沦为“乏人问津”的摆设。究其原因是,在音乐教育普遍得不到重视的环境下,音乐老师初始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在“冷落”中不断的受挫,导致很多音乐教师对掌握和改进音乐教学法,以及学习更多的乐器演奏缺乏兴趣,普遍表现出一种近乎无所谓的态度。拥有良好教学硬件的学校尚且如此,那些本就不具备音乐教学条件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就更无从谈起。

其实,上述两个原因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由于我区很多中小学校的决策层缺乏对音乐教育的深层认识,没有给予其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制定章程来保证其正常有序地实施。从而影响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其教学效率。音乐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二、当前音乐教育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

在2011年底,笔者参加了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举办的“教育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新课改培训班”,有幸成为该班的第一批学员。在培训期间,对国内外音乐教育水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他们在音乐教育方面的高水准表现和重视程度,深感折服与钦佩。也深切体会到西藏与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在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所存在的巨大差距。他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理念、方法的高强度的解读力与高效率的实施力是形成差距的最大原因。

但时不我待,西藏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仰仗我们每一个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人来承担。可喜的是,国内外对音乐教学法不断探索出的研究成果,对我区音乐教学的改进方向、改进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只需在掌握国内外好的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上,再结合我区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总结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可。

笔者在研究了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铃木等几个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音乐教学法之后,再结合西藏音乐教育的特点认为,首先要屡清思路,明确音乐教育理念。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教学水平,有什么样的教学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成果。其具体要明确的问题有:

(一)什么是音乐教育

音乐有认识、教育、启智、承史、娱乐、修心、养性等等诸多功能,而音乐教育是以教育功能作为主体,其他功能作为辅体的课程。它是中小学进行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音乐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首先,音乐教育对促进大脑的发育、成长以及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现代各学科的发展证明,音乐教育能有效的开发人的形象思维,而创造力是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其次,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人的感知力、想象力、直觉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能培养人的情感体验能力、情感调节能力和情感传递能力、沟通和交流能力,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再次,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和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音乐教育的实施所依赖的条件

教学条件分硬件和软件两种。

1.硬件是指实施音乐教育的设备,如:各种乐器、音乐教室(或音乐表演场所)、音乐赏析室、多媒体、适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图书和音像资料等。目前国内外音乐教学中,最受推崇的乐器是(组合乐器)。它不仅具有容易掌握的特点,而且价格也相对合理,一般学校都可以配备。奥尔夫乐器是在学生们的相互合作之下进行演奏的乐器组,它特有的音色和简单的编配法能演奏出无比美妙的乐曲,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创造力。

2.软件是指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即音乐教师。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决定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不仅要有让音乐教师施展才学的平台,也要有让音乐教师不断成长的机会,如: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研讨会等。

(四)音乐教育的方法

它是决定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音乐教学法必须是能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和创造力,以及掌握知识的科学方法。在结合各教学法优点的前提下,笔者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好玩”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音乐课成为一个课程,而且也能让它成为一个娱乐场。把目前以单向传授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为具有情趣的自觉参与和相互启发的方式,期间要强调“快乐”的原则,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要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合作者和引导者,要不断启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与和积极性。

2.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借鉴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仅要用耳朵聆听音乐,也要用全身心来充分感知音乐。这就需要身体动作的表现。但与舞蹈不同的是,音乐动作可在节奏律动中拍手、跺脚、敲击桌子、打响指,拍肩等动作。在节奏中让学生即兴哼唱一些简单的旋律,或再填一些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做歌词。如果能采用当地民间音乐(歌曲)的风格特点,做为主要的教授内容(包括歌词中所体现出的方言等)。如此,学生会很容易在自己熟悉的风格里进入歌曲的意境,从而也就很快掌握教学的内容。

3.教学要简单而丰富。在教学中尽量追求简单而丰富,明确丰富和复杂的不同概念。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所强调的“绕过技术,触摸音乐”的理念。尽量摒弃把掌握技术作为主要手段的音乐教学法。教学内容的难度要始终控制在学生刚好能驾驭的范畴。太难,学生会失去兴趣。太容易,学生又不能进步。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对学生的旋律感、节奏感、音高感、强弱感、和声感、色彩感等音乐感知能力进行系统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展现。

(五)音乐教育的成果表现方式

音乐教学成果通常体现在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两方面。显性能力是指可被别人直观了知的部分,如:演奏能力、演唱能力、创作能力等方面。而隐性能力是指很难被客体感知的部分,如: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音准感、色彩感等隐性能力。在音乐能力展示中,隐性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显性能力的高低。

三、应试教育中的音乐教学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普及,然而应试教育的现状在短期内似乎无法回避。对于音乐教育,虽然部分学校的决策层可能也有意重视,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不能以牺牲主课成绩为代价,这也是现实。笔者以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音乐教育若想走出被“冷落”的窘境,就必须探索出一条既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有效辅助学生提高其它学科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音乐课如果和其他课程挂钩,把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纳入音乐教学中,用音乐的方式提高其它学科的成绩。如此,由于音乐课的参与使各主课成绩得到了提高,学校决策层也自然会对音乐课予以重视,从而也就把目前音乐教育所处的被动局面化为主动。

有一种方法是,音乐教师可以对其他学科中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进行谱曲,让枯燥的内容变成有趣的歌词,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其他课程的内容。当然,在一段时间内创作的工作量及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其针对各科而创作的歌曲一旦完成,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就很快会步入正轨。整个工作的顺利完成必须要有各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投入才能实现。笔者以为,歌曲创作工作中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歌曲创作者由本校音乐教师或与其它学校音乐教师合作完成。一般情况下,音乐教师比较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音乐教师一定要及时和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让创作出的歌曲不仅能体现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内容、进度,同时也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最真切的情感,从而被学生喜爱。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专门聘请专业的曲作者参与创作。

第二,歌曲创作者不仅要有较好的歌曲写作能力和编舞能力,也要较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掌握当地民间音乐及特点。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当代青少年音乐的特点。也要明确每首歌曲所要实现的两方面教学目的,即音乐教学大纲内容及其他各学科教学内容。

第三,创作出的歌曲不仅曲调要优美,富有动感,而且要简单而丰富。不仅要符合各学校学生年龄所相适应的歌曲,而且也要大量的运用学校所处之地的民歌素材。

据笔者了解,此种方法在西藏的音乐教育中也曾试行过,但由于没有使其系统化和普及化,音乐课与其他学科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互补的关系,致使音乐课的多种功能没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值得强调的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此种方法可作为一种音乐教育的辅助手段,但不能作为音乐教学的主体。

总之,音乐教育的改进首先要取决于相关决策层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其次,各学校音乐教师也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歌曲所承载的广博知识,也要充分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音乐欣赏力以及音乐的演唱、演奏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课教学法音乐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喜欢的课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现状及改进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音乐
众生相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