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生新闻的故事化
2014-07-12重庆市江北区新闻信息中心400000
(重庆市江北区新闻信息中心 400000)
钱 斌 (重庆广电集团总编室 400000)
在我国,新闻故事化自产生起便受到了新闻业界的重视,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现象使得新闻业界的学者们不断将眼光放在这一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上,对其展开研究。国内对于民生新闻故事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生新闻故事化的成因、故事化的实际操作与叙事技巧、故事化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
一、民生新闻故事化的成因
早在19世纪90年代前后,美国现代新闻便一直以新闻的“故事模式”与“信息模式”并存。19世纪80年代,《世界报》被普利策接手后便以人情味浓的报道和极具煽情性的故事而销量剧增。故事是新闻最本质的内容,新闻离不开故事,如今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倾向产生的经济基础、媒介的市场运作、受众的心理需要和电视文化理念的转变等都说明了故事化倾向产生的必要性。
涉及民生新闻故事化成因分析的论文,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张海英的《新闻故事化的现状分析及研究》、相琨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倾向研究》、汪慧珍的《新闻故事化报道研究》。其中张海英在《新闻故事化的现状分析及研究》中指出历史的实践证明了新闻与故事之间的密切联系,对新闻故事化报道手法广泛运用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并简单阐述了新闻故事化的发展现状。对于新闻与故事之间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概述了新闻与故事的内涵、外延及各自的特殊之处,并从论述中指明了新闻与故事的联系及融合的必然性,同时分析了新闻故事产生的原因、传播效果及可能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新闻运用故事化报道方式时所应注意的方式、方法。
二、故事化的实际操作与叙事技巧
故事化新闻就是在展现普通人生活状态的过程中,对社会新事物情况进行深入的揭露,对普通人人性中的闪光点进行发掘,在平淡中捕捉伟大。
(一)多幕多景组合
采用多个场景与画面组合的结构来描写事件,尽量避免历史叙述法;这种写法的特点相似于电影手法中的蒙太奇,运用各式各样的场景生动地、真实地反映报道对象,使笔下的文章产生画面感,这种“画面”可以通过剪辑、合成的方法把事件始末串联组合成整个报道。
(二)“第三者的眼光”
“第三者的眼光”是指通过特殊人物或者亲身经历者的视角来展现整个事件。以当事人的视角阐述整件事情的经过,刻画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给人真实客观之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闻的故事性和可读性。用亲历者的叙述还原真实,实际上也是记者将采访的内容有技巧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既真实又不失情节性。
(三)运用人物对话还原真实
对话的运用在民生新闻中能够展现众生百态,它是一种不需要雕琢就能完整呈现人物特性、社会背景、事件细节的写作手法。说话人的境遇、情感都能从对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物的性格、整个事件经过的呈现因对话凸显并具有充分的可信度。
(四)细节描写的重要
所谓细节其实是一个泛指,语言的细节、动作的细节、穿着、表情的细节等。
新闻,一方面是帮老百姓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是设身处地的帮助老百姓解决身边的一些困难,而民生新闻设计的范围比较广,大到相关的会议小到邻里矛盾柴米油盐,这就要求只要与民生相关的话题一定要做到注意细节的把握。
三、故事化存在的问题
民生新闻的故事化叙述方式虽然使新闻报道增色不少,但同时也导致了其主观性强的弊端。若将新闻事件的故事化特色挖掘出来并放大,对于这些具有故事化特色的新闻内容的强调,使得读者忽视了新闻事件中其他重要信息,这样就容易导致新闻的失真,违背了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本原则。
新闻应如实地反映客观事件的全貌,民生新闻采写的核心要求是要对百姓的生活有指导性的意义,而不是以偏概全,用新闻事件中的部分事实来表现整体新闻事件,这样只会误导受众,不利于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也就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总结
民生新闻主体的文本特性就是故事化,它表现在新闻故事化、情节故事化、人物故事化三个方面。民生新闻故事化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满足了读者的心理需求。由于民生新闻在地缘上的接近性,用故事化的手法处理新闻使得读者在接受这一类新闻事件时不仅能感受到与切身相关,还能激发极大的阅读兴趣。
在当前社会中,对民生新闻的报道栏目逐渐增多,故事化的表达方式虽然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表现形式,但是它有很好的表达效果,更能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所以,在当前我们进行民生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对故事化的表达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张海英.新闻故事化现状分析及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2]相琨.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倾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3]汪慧珍.新闻故事化报道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