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4-07-12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730070
(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730070)
一、目前是中国歌剧艺术发展的大好时机
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电视成为全民娱乐的主要方式,尽管歌剧工作者们从未怠懈,歌剧作品的数量不断增多,但是愿意去歌剧院或音乐厅欣赏歌剧的人却少的可怜,除了少数的歌剧院,很多歌剧院还面临生存危机,这种情况到90年代初显得尤为突出,当时很多地方把减剧院和减人当做目标,以为减的越多越成功,可却忽略了改革到最后剧团没人了,作品谁来演,还有的地方演剧团甚至认为,歌剧不能代表自己,一遇到改革中调整布局,就留下戏曲团减掉歌剧团,从而令歌剧更加难以生存。所以很多专家一直在呼吁政府支持,给予重视,可贵的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中国的歌剧人依然捍卫着这块阵地,不计报酬不懈努力,推动了很多好的作品得以问世。这种情况长达20年之久。而今,在人们渐渐地对电视失去兴趣,以网络取而代之后,从2000年开始,先是电影这个被冷落了很久的艺术形式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它兴盛的同时也逐步培养了中国的剧场营销方式,给予其他剧场艺术在经营上最直接的经验和模式,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无法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欣赏要求,很多人有意愿去音乐厅欣赏一场音乐会或一部舞剧、钢琴演奏会等等,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去培养下一代在艺术上的修养和鉴赏能力,很多的演奏会音乐会都是场场爆满、票房客观,他们希望更多地了解音乐艺术,在音乐的大家族中,歌剧本应是最受青睐的,这也逐步为歌剧艺术培养了观众。
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形象的提升,这些年随着国家加大文化和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很多城市在市政建设上下足了力气,而兴建大型的剧院成为很多城市的重头工程,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二级地市,都有非常漂亮和专业的大型剧院,很多剧院的运营机制也颇具成熟,演出季一片繁荣景象,话剧、音乐会、音乐剧、合唱等,不仅演出的种类丰富,而且演出的水准也相当高,观众坐无缺席,歌剧像《赵氏孤儿》《钓鱼城》也都有较以往更好的票房佳绩,中国歌剧沉寂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
二、中国歌剧同时面临的严峻考验
在大好形势的前景下,给歌剧工作者最严峻的考验就是作品是否深入人心,让观众在欣赏了一部作品后对歌剧留个好印象。因为笔者在一次观看儿童剧的体验中,深刻体味到当观众满心期待,不惜重金而欣赏到的却是和他们期望值相距甚远的作品,也许这个剧团短期内收益可观,但是他所造成的可能是这个剧种在观众心目中毁灭性的打击,这么说一点不为过。因为有非常多的观众这辈子可能第一次来体验这个艺术品种,因为你的糊弄、应付和只重眼前利益,而没有在作品上好好下功夫而导致观众的缺失,这是极不负责和最终要自食其果的。一部好的作品,会让观众口口相传争相观看,像滚雪球一样,经久不衰。所以,在我们为歌剧市场的繁荣喜悦的同时,依然要警惕慎重对待每一部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作品。“打造精品”是势在必行的,要主动引导市场,而不是被动的被市场拣选。精品歌剧要常演常新,我们有培养观众的义务,要覆盖全国各个城市,让歌剧走进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的目标不是在连续十场得到观众认可而沾沾自喜,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的《猫》,中国的《剧院魅影》,打造中国的四大歌剧,要先让精品在观众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再谈百花齐放,利用市场的可引导、可培育性,在已有的歌剧作品中精选出适合大众欣赏水平的,在市场反应中较为突出的,进行多次小剧场预演,细心听取观众意见,精心修改,以赢取最大观众认可度为标准,进而进行全国覆盖性的巡演,并且保持经典剧目的上演周期,主动引导市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把握大好时机,避免昙花一现,才能让歌剧艺术借着这股春风飞得更高更稳定。
三、精品歌剧应当具备的品质
一部精品歌剧应当具备的品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剧本情节要简约,但不是苍白和对情节的淡化,通常以跳跃式的展开,省略无关紧要的部分,逻辑性强,情节发展流畅连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观众在剧院的两个小时欣赏中不沉闷不乏味,并且总能被情节的发展所吸引;2.能很好地发挥音乐的戏剧功能,能够准确的运用咏叹调、宣叙调来进行抒情性和叙事性情节的表达,并合理巧妙地发挥重唱、合唱在歌剧作品中多种功能的作用;3.能够有动人的歌唱性旋律,有特点和让人过目不忘的经典唱段。
维尔隆•李在《18世纪意大利研究》一书中指出“歌剧比其他任何现象都更彻底的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内在时代精神”。这句话也同时点出了歌剧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品种,它更加承载了社会的使命,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文化时代,文化产品的泛滥甚至低俗,只能导致人们精神文化的浮躁和空虚,所以能够引领崇高的精神信仰和民族自豪感是选择作品必须掌握的原则。
四、结语
中国歌剧发展的今天所面临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所面对的挑战也是严峻而残酷的,如何把握好机会将中国歌剧推向观众的视野,让这一艺术形式根基扎的更牢,枝叶更加茂盛,需要我们付诸更多的努力和实践。“打造精品、引导市场”是可行的,也是抓住机遇的最好途径,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选择出最能够深入观众、引领歌剧市场的作品势在必行,为了歌剧事业更好的发展,需要歌剧同仁们用广阔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协同配合来共同创造中国歌剧艺术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