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评弹之伴奏音乐探析

2014-07-12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中心215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6期
关键词:弹词三弦唱腔

吴 磊 (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215000)

苏州评弹之伴奏音乐探析

吴 磊 (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215000)

苏州评弹源于苏州,其中包括评话和弹词。评话属于只说不唱,而弹词属于说唱音乐,需要有伴奏音乐,而一般用来伴奏的乐器是琵琶和三弦。在人们的一般认知中,曲艺音乐以唱腔为主,伴奏为辅,但其实两者是相依相存缺一不可的,更是业界行话所谓“三分唱七分随”,从这句话中可以形象地看出唱腔与伴奏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明确地看出伴奏音乐的地位与功能。正因为有了伴奏音乐,才能使唱腔风格发展得各具特色,而其伴奏自身也是具有很重要的艺术价值的。因此,评弹伴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并且有深远意义的。所以本文以苏州评弹的伴奏音乐为研究对象,将对其使用的乐器、伴奏手法、与唱腔音乐相结合等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

苏州弹词;伴奏音乐;伴奏手法

前言

苏州评弹产生于苏州。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它是吴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评弹流行于江、浙一带,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评弹的表现内容丰富多彩,用苏州方言来叙述,演出形式分为评话和弹词。评话只说不唱,俗称“大书”;弹词有说有唱,俗称“小书”。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小书”内容。弹词表演擅长模仿各类人物,表演形式因人数不同有单档、双档、三个档等。单档即一个演员自弹自唱,乐器多使用小三弦;双档由两个人共同演唱,各演奏一样乐器,主唱者又称“上手”,以男性为主,演奏小三弦,副唱者又称“下手”,以女性为主,演奏琵琶;三个档以上即多人共同演唱,伴奏乐器仍以小三弦、琵琶为主,另外增加二胡、阮等作为陪衬。

评弹艺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说、噱、弹、唱。据史料记载“弹词”这一词,最早是见于明朝时期,嘉靖二十六年《西湖游览志余》记载:“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渔鼓、弹词,声音鼎沸。”1当时评弹的伴奏乐器是琵琶,这一伴奏乐器早在明初就已经被使用,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到了乾隆时期,评弹发展趋于成熟。这时候,三弦加入了伴奏乐器中。虽然三弦与琵琶都是评弹的伴奏乐器,但是它们各自发展,没有融合。王耀华的《三弦艺术论》书中提到:“此时三弦在江苏,浙江广为盛行,广泛的应用于地方音乐和戏曲伴奏,这为苏州评弹作好了物质准备。”2

自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苏州评弹来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弹词伴奏音乐也随之迅速发展。演唱的书目繁多,风格个异,大量的弹词流派唱腔逐一出现,丰富了弹词音乐。从这一时期开始,评弹的伴奏乐器为琵琶和三弦同台演出。

一、苏州评弹的伴奏乐器

谈到苏州评弹,包括“说、噱、弹、唱”四个部分,“弹”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它是构成各大唱腔流派独具特色的重要因素。要探索评弹伴奏音乐,首先要了解其伴奏乐器,以及特点。经前言介绍:在评弹诞生之初,伴奏乐器是琵琶,而后加入了三弦,在鼎盛时期琵琶与三弦同时使用。三弦和琵琶在苏州弹词诞生之初至今一直是其伴奏乐器,虽然后来在三个档,四个档中加入过秦琴、扬琴、二胡等乐器,但是都没有能替代三弦和琵琶,可见它们在伴奏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从汉代直项琵琶以及南北朝时期曲项琵琶进入我国。3它音域宽广,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三弦也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民间宫廷中广泛使用。三弦从金元时期就开始为演唱伴奏,并逐渐成为鼓词类及弹词类曲种伴奏的主奏乐器。两种乐器的特色具体如下:

苏州评弹所用的三弦比一般三弦要小,称之为小三弦。内膛比一般小三弦大,有较厚的膛音。一般不用钢丝弦,用尼龙弦,因为用了钢丝弦,声音响,太刺耳,影响整体美感,但是徐调的创始人徐云志,为了体现了自己唱腔的柔糯舒展,用的钢丝弦,这样更增添了徐调起伏荡漾的独有风格。4

苏州弹词演员被称为是“说小书”的,说书内容多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弹琵琶的下手在演唱时多是以表演佳人为主。古代佳人在闺房中有弹琵琶的爱好.琵琶正好符合这种书情,能表现女子的婀娜多姿的体态。因此可以看出伴奏乐器在弹词表演中也承担着一定的造型功能。

演员自己手持三弦、琵琶等伴奏乐器,在台上拿起乐器弹唱,放下乐器时常要说、噱,这之间要衔接的好,不要留空隙的时间,停顿。要使书情连贯完整,必须要灵活运用好这两种伴奏乐器。

琵琶的造型优雅,音域广,音量大,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相对三弦来讲比较复杂。弹词伴奏中琵琶的常用演奏技法有右手的弹挑、双弹、轮指、扫弦等,左手的推、拉、注等,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右手四指轮指以及左手推拉弦的技法,这也是弹同曲种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技法。5

三弦在弹奏时可用左手四指轮流按弦,弦下无品。它的结构轻巧,长短适中,属于中音乐器,它具有宽阔的音色,时而坚实有力,时而清晰柔和,音量大小也很适中。而且表演人手执说唱时美观大方,加上节奏感强的演奏特色,和得天独厚的宽阔的音域,运用滑音和装饰音之间的连接,使音乐自然连贯、华丽和富于色彩变化,能很好的为弹词的唱腔所服务。

三弦、琵琶作为苏州评弹的伴奏乐器,是适应评弹多方面要求的结果。琵琶和三弦的结合,为苏州弹词伴奏音乐独特的民族风格奠定了基础。虽然它们的音色有区别,但是也正是因为不同的乐曲需要不同的对比和互补,所以这两样乐器才能成为最佳的组合,烘托出弹词艺人的演唱形式,能使器乐和声乐相互贯融,产生无与伦比的视听效果。

二、评弹伴奏音乐的艺术形式

苏州评弹的伴奏音乐主要是在弹词的唱腔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音乐体系,评弹的唱腔众多,流派纷呈,他们的伴奏音乐也都很有特色。从评弹伴奏音乐的表现的艺术形式来看,功能性很大,可以烘托剧情、渲染气氛等。从评弹的整体结构来看,唱段音乐可以分为“过门音乐”和“拖腔音乐”两种。从评弹伴奏的艺术特点来看,伴奏具有即兴性和一身两角色的特点,即同是演唱者和伴奏者。本章所使用的谱例是“一类书”和“二类书”。

1.过门音乐

过门音乐是唱腔与伴奏的平行关系,它把唱腔音乐与伴奏音乐结合到一起,使苏州弹词具有了独特的腔调和韵味。

苏州评弹中只有一种最基本的唱腔,是“书调”。它由上下两个对称的腔句组成,唱腔的句型变化是在第二字和第四字之后作为句逗,弹奏过门后续唱后几个字。所以苏州评弹的过门音乐可分为“前奏”“间奏”和“尾奏”,这些不同类型的音乐伴奏在它们所处的伴奏音乐中有不同的结构部位和功能效果。其中,间奏音乐在苏州弹词中频繁的出现,是表现力最为丰富的。

同样,结构功能丰富的还有前奏音乐。苏州评弹的前奏音乐具有伸缩性、灵活性多变的特点。前奏是唱腔开始前的伴奏音乐,它是引导唱腔出现的桥梁。艺人们要从前面的长篇“说”,过渡到“唱”,就要靠前奏来衔接,同时前奏旋律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还可以起到是该段唱腔情绪的作用。

以下曲例一:前奏部分音乐有六小节,是为了能更好的引出后面的唱腔情绪。后面的旋律伴奏音乐可以不拘长短循环反复的弹奏,在任何一个宫音后都可以接着唱或者停下来接着说。

间奏音乐根据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上句句间顿挫、上下句间过门、下句句简顿挫三种。评弹的特色在与句间频繁的顿挫,而且在演出时,句间顿挫的变化较多间奏根据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上句句间顿挫、上下句间过门、下句句简顿挫三种。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苏州评弹的伴奏手法是多样的,这给伴奏演员加大了难度。要注意:(1)要熟悉演唱者的曲调,唱腔的情绪和伴奏的情绪要吻合;(2)伴奏者要根据唱腔人的特点,让伴奏有时走在前,有时在中间,有时在后面;(3)伴奏者要配合演唱员唱腔的改变和发展,伴奏要时时随着唱腔走。

2.拖腔音乐

“托”指伴奏,“腔”是唱腔。托腔伴奏型是以唱腔为主,伴奏为辅。伴奏的功能不能大于唱腔。三弦和琵琶的托腔是积极的,主动的,富有即兴弹性活力的伴奏。评弹伴奏的托腔音乐和唱腔音乐是一种纵向叠合关系,即伴奏和唱腔在同一个时期流程中同步前进,并叠合成一个整体。我们从旋律和节奏方面进行探索。

声部叠合方式指的是伴奏音乐和唱腔音乐的横向关系。

两者合二为一:即唱停伴奏起、唱起伴奏停的伴奏手法。这种自弹自唱时常用的伴奏手法。伴奏在唱腔结束停顿处马上进入。

平行式的特点:是指伴奏声部和唱腔声部的旋律基本相同或相近,两者形成平行的关系。多用在突出唱腔,不需要伴奏特别渲染的地方。如托腔较多的俞调。

支声式:特点是伴奏声部以唱腔为基础,和唱腔声部分,合,旋律骨干上基本一致。

对比式:是指伴奏在其旋律节奏等问题上的作一定的特殊处理。

三、伴奏音乐的功能

苏州评弹是说唱音乐形式。有“说、噱、弹、唱”四个艺术手段。“弹”作为其中的伴奏手段,充当着重要的地位,与唱浑然一体,相辅相成。一般而言,弹词伴奏具有托腔保调、稳定速度、帮助换气、塑造艺术形象等功能作用。其中“衬托功能”是伴奏的最基本的功能,而塑造艺术形象又在苏州评弹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伴奏的工作 “伴”,是为演员的演唱和剧情服务的,是演唱者和观众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双挡之间,伴奏很重要,如果唱的好,伴奏跟不上,必然要影响唱的。”这是老艺术家的经验总结。6伴奏作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塑造完整的评弹艺术形象。所以说要达到唱腔与伴奏的完美结合,需要伴奏者密切配合对方的风格和特点,用适合于苏州弹词唱腔的伴奏方法和技巧,来做严丝合缝的衬托和补充。

衬托唱腔是苏州评弹伴奏音乐最基本的功能。在弹词音乐中,唱腔与伴奏的关系是主与从的关系,伴奏起着烘托、陪衬的作用。伴奏和唱腔在合作时,伴奏音乐要时刻配合唱腔的变化,不论是旋律的起伏,还是力度、速度的变化。对弹词演员来说,不仅要全面熟练掌握乐器的各种演奏技巧,还要具备灵活敏锐的耳、眼、手的配合能力,才能应付伴奏中突然出现的情况。

由于评弹演员们一般要一身二职,同时担当演唱者和伴奏者两个角色,艺术造诣极高。为了让演唱者更好的发挥出情感,双挡演员中的下手就要充当好伴奏者的角色,来默契的配合上手,做到心灵相通,随机应变,用伴奏音乐烘托出书情。

伴奏音乐塑造评弹完整艺术形象

著名单档弹词一人徐云志说:“唱是抒发感情的,而伴奏往往能把这种感情衬托的更为突出,把唱腔已表现出来的感情继续加以发展,使音乐形象更完美。”7

弹词的唱腔与伴奏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但评弹伴奏也具有自己的一些风格、功能作用。但在弹词中的一切乐器的风格特点都是为了局部主题的体现,人物性格的塑造、思想感情的抒发而设定的。伴奏丰富的唱腔表现力,弹词的伴奏音乐是构成整个音乐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通过唱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评弹的伴奏音乐把唱腔音乐表现力烘托出来,把情绪发挥的更加充分,使色彩渲染的更加鲜明。

评弹的伴奏音乐还有装饰音色,音调,力度,色彩等的效果。同一段唱腔,由于演唱者嗓子条件及行腔、运气、吐词、装饰音等技巧运用变化不同,演出效果就有明显的区别。

从更深的一层意义来看,苏州评弹伴奏并不但只是一张音乐背景,而是整个音乐节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结合体。它通过一切手段来衬托背景,渲染气氛,推动音乐发展。利用前奏、间奏及尾奏预示、转折、强化作品的思想感情。配合演员的演唱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生动的刻画人物的音乐形象。

结论

苏州评弹是江苏省,乃至中国说唱音乐的重要成员之一,是用吴方言讲故事的说唱艺术。评弹的伴奏艺术和其他艺术的相异, 既是它的特点, 也是它能够存在和不被替代的依据。苏州评弹音乐吸取了江南艺术的特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韵味。笔者通过对前文的分析和探讨有了更一步对苏州弹词伴奏音乐的认识,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苏州弹词的伴奏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伴奏处于积极、配合的状态,恰时恰当的对唱腔加以补充和衬托。

第三,不同形态特征的伴奏音乐配合不同的弹词唱腔流派。形成了同中有异的关系。

总之,苏州评弹还有更多的方面需要探所,今后还有很多精彩的路要走,但相信只要沿着正确的研究之路不懈努力前景,必能在学术上开辟心的前景。这对于更好的认识苏州评弹,在新形势下促进苏州评弹的改革和发展,繁荣和振兴都有积极的理论探索意义。

注释:

1.苏州评弹研究会编,周良主编.《评弹知识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11:58.

2.王耀华.《三弦艺术论》.海峡文化出版社,1991.12:26.

3.庄永平.《琵琶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第6页.

4.《陈云生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中国曲艺出版社,1983.12:83.

5.徐婷婷.《论苏州弹词的伴奏乐器——琵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音乐学院,2007

6.朱雪琴.《我的唱腔风格的形成》.《评弹艺术(二)》.中国曲艺出版社,1983.9:131.

7.徐云志.《弹唱的几点要求》.(评弹一人谈艺录)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4:42.

1.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民族音乐学与苏州评弹音乐研究》(编号10YSD013)

2.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玉韵清曲胜天籁—苏州评弹音乐研究》(12BD031)

吴磊,男,汉族,1968年2月出生,文学博士;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音乐文化、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弹词三弦唱腔
濒临消失的曲种——长沙弹词
爷爷的三弦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非遗长沙弹词传承现状、困境及对策的实证研究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内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师培训班在呼举办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创作始末及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