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俗生活与色彩文化
2014-07-12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215000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 215000)
我国各民族在传统民俗生活中,不同民族对不同色彩的喜好或信仰,真实再现了各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人们通过色彩文化可以感知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
汉族对颜色是尊黄尚红,忌白贱黑。黄色被视为高贵神圣的颜色,是皇帝的专用色,尊贵无比,明黄色的衣袍、琉璃瓦,只有皇帝才能享用。在汉族民间的民俗活动中,普通民众是见不到黄色的。红色为美丽、吉祥、喜庆之色。所以在汉族各种喜庆活动中,红色被广泛运用。汉族尊黄尚红的民俗心理,主要来源于汉族古老的传统文化观念,来源于汉族民众对太阳、土地、血、火、生命、金钱的崇拜。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华夏先民对赖以生存的黄土地和金色阳光怀有无比崇敬之情。黄金是黄色,是重金属中最贵重的,黄土地是生命之本,太阳是万物之主,所以人们对黄色特别尊崇。汉族民众尚红也是源于华夏先民,对太阳、火、生命的崇拜,太阳照耀四方,万物生长靠太阳,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火在冬天可以御寒,在夜晚可以给人们带来光明,也可以吓退猛兽保证人们安全。所以华夏先民就把火神作为太阳神的使者,红色就被视为吉祥喜庆的颜色。血代表生命,血色是红色的,红色就代表生命旺盛的标志。汉族民众忌白贱黑的观念的形成,是因为太阳下山、夜幕降临,大地就被黑色笼罩。是因为人血色旺盛身体就红色,人血色衰弱皮肤就呈现白色。所以人们就把黑白色为不祥之色。所以在汉族丧葬活动中都用白色和黑色,表示哀悼肃穆。但在汉族人们的生活中也不完全忌白贱黑,白色象征纯洁清净,黑色代表沉稳,所以很多汉族人夏天喜欢穿着白色衣服,冬天裤子喜欢黑色。居住在中国北方的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都崇尚白色。
满族在形成之前就有尚白的风俗,到了明代,形成满族之后,满族民众沿用先人崇尚白色风俗。民众一直喜欢穿白色衣服,贴春联用白纸镶红纸边。不象汉族人全部用红纸。尚白的原因主要是祖先的发祥地在长白山一带,先民对白雪的崇敬,是白雪为祥瑞之兆。
朝鲜族民众崇尚白色主要表现在服装上的颜色上,朝鲜族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穿白色衣服。朝鲜族人形成于朝鲜半岛,中国的朝鲜族是17世纪后从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尚白习俗在源发地就已经形成了,是由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反应。朝鲜族尚白主要原因是先民对白雪崇拜,也有可能对白虎图腾的崇拜,也有可能是对水的崇拜,朝鲜族也是最早进入农业社会的民族。
蒙古族也是尚白习俗的民族。白色是最美丽吉祥喜庆、最珍贵时尚的颜色,他们以白为美、为尊贵、为吉祥。白色象征着纯洁、善良、吉祥和对朋友的真诚和坦率。在服装上喜欢白色,白袍是过年时节的礼服,只有在迎亲和接待尊贵的客人时才穿白袍。成吉思汗的宫殿颜色也是白色的,史称“八白宝”,帝王的旌旗、仪、仗帷幕都用白色。每逢节日盛典,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穿白衣、骑白马,表示祥瑞隆重。蒙古族尚白主要的原因是游牧民族喝牛、羊、马的乳汁,乳汁蒙古族人是每天生活的主食,乳汁是白色的。
纳西族也是一个尚白的民族,他们生活在云贵高原的玉龙雪山下,常年与白雪白云为伴,对白色有特别的爱好,纳西族妇女穿着颜色是白色的,唱情歌也常常有对白雪的描述,白色在他们心中是最美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他们民俗生活中的服饰色彩、民居建筑色彩、婚育色彩、节庆活动色彩都不同,都寄托着不同的情感与信仰。
一、服饰色彩
我国各族人民对红色服饰都情有独钟,红毛衣、红外套、红T恤,看上去显得年轻有朝气。“本命年”的人系红腰带、穿红内衣,女性可穿上红毛衣,红外套,戴上红饰品,希望这些红色服饰能驱邪护身、趋吉避凶。在鲁西一带,母亲过六十大寿时,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做红棉袄,给母亲买红毛衣、红色羽绒背心,用红色保护已经六十岁达到本命年的母亲,表达子女对母亲的爱。
羌族老年人喜穿黑色和蓝色长衫,素色居多,装饰较少。青年男子喜着白色长衫,在领口、袖口等处缀有红布、黑布或蓝布条花边。中青年妇女以白色、红色和蓝色为基色,既丰富又协调。羌族服饰文化透视出羌族民风纯朴,稳重与深沉,渴望安宁与和平。
综上所述,从民族服饰的颜色上看,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色彩文化,都体现不同民族的不同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今天,要尊重各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在本民族的主体地位,要深度挖掘本民族的传统色彩文化,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二、民居色彩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上,唐代宫殿庙宇基本上都是白墙、红柱、黑瓦,室内色彩及纺织品色彩,强调红、黑、金的关系,色调明快雅致。宋代开始屋顶用黄绿各色琉璃瓦,墙柱门窗也开始用朱红色。元代之后建筑开始彩绘,显得富丽繁华。民舍建筑只能使用白墙、青砖、黑瓦,如典型的徽派建筑和苏州园林,现在民居内墙全部是纯白,墙基用黑色材料或者装饰成黑色,有的地方群众将自家的大门漆成朱红色,以彰显富贵气派。许多地方民众在建筑民居时有上梁的传统习俗,上梁要举行隆重的上梁仪式。在梁的中间贴上写着“上梁大吉”等吉祥语的红纸,亲朋好友都“挂红”前来祝贺,在胶东一带,上梁还要用红布条拴两双筷子,再用红线系上五枚铜钱和一块一尺见方的红布,寓意是“快发财”。
色彩文化就是民俗文化的体现,时间将民俗文化精髓浓缩沉淀在各个历史时空里,透过色彩文化可以看到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内涵,可以看到人们所要表达的理想愿望,可以对自己民族怀有的深厚民族感情。
三、婚育民俗
我国各民族都把结婚称为“红喜事”,普遍使用红色,民间订婚婚书使用大红纸,结婚证书外壳使用红色。新郎家门上贴红色喜联,蜡烛是大红的,洞房里被面是红的、枕套是红的,喜气洋洋。娘身穿红衣红裙,头上蒙着红盖头,脚上穿着红色鞋子。广西壮族,男方给女方送红鸡蛋。羌族,新郎家送给红爷的礼品中必须要有7尺红布。莆仙传统婚俗,婚后第三天女家送礼品去婿家。礼品中有红白纸花,白花预祝生男孩,红花预祝生女孩。汉族人家小孩出生,使用“挂红”方式向邻里报喜,很多地方用红鸡蛋向外婆报喜。婴儿胎发用红布包起来,压在水缸底下,祈求越长越灵气、出入平安。
四、节庆活动色彩
中国人崇尚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旺盛和希望。春节期间的主题色彩即是红色。红色的春联、窗花、灯笼、红色衣裳,红色保护了人们的安全。羌族春节挂羌红,挂羌红表达了羌人对对方的尊敬、热爱和欢迎,是羌族传统的最高礼仪,亦是最具羌族特色的一种文化。在江南地区,过年每家必须烧带红色的菜希,谓之“过年红”“连年红”。莆仙过年过节家家户户做红团,透露出代代相传、洋洋喜气的民俗。张榜公布喜讯也要用红纸书写,结婚生子贺寿都要奉上红包。由此可见,色彩观念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总而言之,不同民族就有不同民俗、不同色彩就有不同寓意。要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民俗风情,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情感等角度和层面去看待民俗生活,要从不同色彩的色相、色度、明度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和象征意义来看待民俗文化和色彩文化。
参考文献:
[1]殷伟、殷斐然编著.中国民间吉祥文化丛书《中国喜文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2]叶涛主编.《中国民俗大系•山东民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3]陈亦愚.色彩观念和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二期
[4]刘曙升主编.《沂源民俗》,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