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勒作品赏析

2014-07-12四川艺术职业学院61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
关键词:画派时代性米勒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610000)

罗曼•罗兰在所著的《米勒传》指出:“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灌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他这般,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米勒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淳朴亲切的艺术表现语言,尤其是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极具绘画的才气,受到老师的鼓励立志学习绘画。

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是以巴比松画派为先驱的。在这个画派中,最能实事求是地表现农民与自然的关系与矛盾的,应首推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米勒。米勒作为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在绘画史上也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是承接一种绘画风格向另一种绘画风格的转变。米勒的风格,按照画史的严格区分,不应划进巴比松画派。可是米勒住在巴比松村达27年之久,时间比谁都长。在那里,他上午去田间劳动,午后画画,长年累月没有改变过,所以,他了解巴比松比谁都深刻、贴切。”

米勒早期的作品为了迎合时代,也为了养家糊口,创作的题材多是一些女裸体和宗教画,而不是表现的农民形象。但是到了1848年革命以后,时代的一些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画风也有了明显转变。米勒和卢梭、科罗等一些巴比松画派的年轻画家们对学院的古典主义风景画表示不满,他们主张亲近自然,到大自然当中去写生,而不是一味地待在画室。尽管遭到古典主义保守派的讥笑,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因为要追求时代性而使自己的作品失去开拓性和独特风格。通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到了50年代巴比松画派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成为了法国人民自己的画派。米勒便成了这个特殊画派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米勒立足于本土,描绘自己熟悉又热爱的东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素材。

米勒在巴比松的27年,他一边劳作,一边画画,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丰富的时期。由于他的绘画形象都来源于他的生活,所以都非常真实而富有感情。1848年的革命,带给了法国的知识分子很大的影响。这些知识分子表现出了对社会的日益不满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米勒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米勒创作了《晚钟》(1859)等作品。

这时期米勒作品的特点是:他笔下的任务既不高贵也不典雅,却是充满感情而且是美丽的。这是他为普通劳动人民唱出的赞歌,也是他作品审美的情趣所在。

米勒在巴比松创作的第一幅作品是《播种者》,该作品描绘的是夕阳下,一位高大的青年农民迈着矫健的步伐在播撒种子,人物深褐色的帽子与明朗的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迈开的巨人的形状与地平线形成了交叉,加大了视觉冲击。米勒的作品中,农民形象始终与土地联系在一起,把他们作为大地的主人。艺术批评家戈蒂埃看了这幅画以后指出:“播种者好像是用泥土本身塑造出来的一样。”

梵高也很钦佩米勒的这幅作品,并且称赞道:“他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他和普通的田野播种者不同。”随后在他1857年的作品《拾穗》中,他的艺术风格更显成熟。画面描绘的是三个穷苦的农妇在已近收割完了的麦田里弯腰拾着洒落在麦田里的麦穗。画面中没有繁杂的细节,也没有宏达的场面,但可以看出人物形象的生动性:三个农妇在炎炎烈日下神情疲惫,汗水已经浸透了她们破旧的粗布衣裳。画中的背景是像小山一样的谷堆和骑着马监督农民干活的主人。近景和远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揭露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和阶级矛盾。这幅作品的真实性,引起了社会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反映了当时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所以作为写实主义画家的米勒让当时的资产阶级感到害怕。米勒的作品都采用真实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场景,用最简洁的手法表达最丰富的情感。他创造了一种具有朴实、善良、憨厚和稚拙美的农民形象的典型,永远带着泥土的芳香。米勒是伟大的农民画家,他的作品是农民的庄严史诗,人们称米勒是“乡巴佬中的但丁、土包子中的米开朗琪罗”。

1859年创作的作品《晚钟》,同样表现了米勒乐知天命、对命运不加抗争的思想,画中的农民只是一味地祈祷,不懂的抗争。夕阳下,远处的钟声响起来了,一对农民夫妇摘掉帽子,虔诚地进行祷告,感谢上帝给予他们的两小袋马铃薯。画面中的形象显得十分孤立无助,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甘于命运,不懂抗争的弱点。简单的铁叉,破旧的篮子和棉袄,加上日落的气氛,让这对农民夫妇显得可怜又亲切。同时《晚钟》还通过黄昏田野上的色彩和远处的钟声,体现出难得的音乐魅力。

随后的作品《死神与樵夫》(1859年)是米勒呐喊的开始,是一声可贵的呐喊。画面描绘了死神正向樵夫慢慢靠近,这正是法国农民的真实写照。随后,在1863年他又创作了具有革命色彩的《扶锄的男子》,他说这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是:“我看到山坡上有一个人,他疲惫不堪,从那里传来了沉重的叹息,正是在这个庄严的形象上,展开了我的创作欲望。”真因为如此,他的这幅作品也遭到了官方的拒绝。就在《扶锄的男子》被拒绝后的第二年,他又向沙龙送去了安静、优美的《牧羊女》。这幅画被沙龙接受,而且还发给他一个二等奖。米勒在他创作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还创作了大量表现农民生活的风俗画,如《洗衣妇》《汲水女》《月下羊栏》《关怀》《小鸟的哺食》《接枝》等作品。米勒如同他的农民兄弟一样缺乏革命精神,但他的作品却真实而富有同情心地表达了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法国农民的生活状态。米勒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真实性,是法国农民史诗的开拓者。

画家的作品如果是反映的他所生活的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那他的作品被大众接受的程度将会提高,但是如果画家的作品一味地追求时代性,而失去了作品的创造性和开拓性,那么也不可能产生优秀的作品。其实,任何画家的作品都带有时代性,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生存的时代。因此,画家不要刻意追求时代性,要保持自己创作的独特个性,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法]罗曼•罗兰著,冷杉,杨立新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

[2]小儒家.《19世纪法国农民画——让·费郎索瓦·米勒》360doc个人图书馆网.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104/09/2285590_161557220.shtml

猜你喜欢

画派时代性米勒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诗词的时代性
长安画派应有时代尊严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立体画派
为什么接电话
为什么接电话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