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牧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研究

2014-07-11麦拉苏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9期

麦拉苏

摘要:随着我国各项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内各行业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做为人们生活必须品的畜牧业更是在这种良好的发展趋势下不断大着自身的发展。如何用现代化的技术及科学的管理经验使牧业合作社组织规模得到有序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政府以及农业相关部门所最为重视的事情。下面,就针对新时期牧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进行一下简单的研究与说明。

关键词:牧畜业 合作组织发展 经济措施

牧业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我国实现经济建设发展目标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牧业合作组织的迅猛发展,使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牧业组织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牧业发展级为迅速,国家及相关部门针对此事做出了明确的报告研究,报告指出,农材的土地改革制度关系到整个农村的根本性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整体经济建设发展,其核心内容是为了保障农民的财产利益最大化,因此,稳定的农村土地财产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农民的财产流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农民的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这项政策的提出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注册的牧业合作组织就已经占了全国部数一半以上,并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以基层专业合作组织为主的农畜牧产业生产特点,经济条件以及市场的发展情况,选择一种较为合适的合作方式。使合作组织形式实现多样化,合作组织的主要类型有能人牵头形、村委牵头型、农牧民自动组合形以及农牧民带头型四种组织类型模式,这些组织形式多数以发展生产为主要模式。以全面促进农村生产力为主。

二、牧业组织发展对促进牧业进步的重要性

牧业合作组织形式是提高牧民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手段,可以增强其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体系不断完善的建立,使农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产业与大生产的市场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而使各户民在生产和经营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使牧户与市场的交易费用支出产生很大的分歧。另外,现阶段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形式同时也受到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得考验,从而很容易导致畜牧业生产的再次中断,出现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的生产局面。导致牧业生产发生较大的起落波动及周期性变动,给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及牧民自身的经济利益带来巨大的损失。另外,据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看,在不改变畜牧户作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前提下,分散的畜牧户组织起来建立牧业合作组织经营,可以有效地降低单个畜牧户与市场的交易成本支出,并且可以改善农牧业的产业经济基础,促进中国农牧业的有序发展。牧业合作组织产业结构使内部工作人员分散生产、统一对外经营,既发挥了团队的合作性优势,又不损害广大牧畜民的家庭分散经营的热情和积极性。合作制的优势是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联合生产,以便使其获取规模效应、加强谈判地位的好处,同时又以不丧失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和其他权益为前提,使各牧畜民都可以享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民主管理、运行规范的合作机制,确保会其成为家庭承包经营的重要稳定因素。另外,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产业化、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畜牧业现代化生产的客观要求。现阶段,畜牧业的最基本的出路就在于产业化和规模经营化,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各环节之间的有效结合,使畜牧业产业化生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同时,这种结合方式是以龙头企业与牧民的关系为纽带。但是,当前的问题是这二者的利益关系并不稳定,原因则为二者之间缺乏稳定性的利益联结机制。而自从有了合作组织的参与,龙头企业就可以大大地减少与牧畜户的交易成本,而牧畜户也就可以大大消除与企业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种种问题;最大化地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更为主要的是:这样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了稳定性较高的预期感和信任感。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只有提供稳定的预期感和信任感的制度,才能有效保障契约关系的稳定性。有了稳定性的契约关系,才能使交易双方的消除个人主义行为(如毁约、欺诈、猜疑等),而使得双方在经济生活中的相互交往中才不会发生紊乱,从而更进一步促使牧畜业由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现代的管理方式转变发展的过程,牧业合作组织,就是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现代化的一个现实的组织实现的载体。

三、牧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策略

牧业合作组织发展对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想要牧业合作组织有序并健康地发展,就需要制定出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其具体的合作组织发展策略如下:

(一)建立流通服务型的牧业合作组织形式

建立流通服务型的牧业合作组织形式主要是为了解决牧畜户在生产后,将自己生产的牧畜品与市场进行交易的问题。这种合作组织形式实际上是一种生产交易上的联合发展。牧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规模一般都相对较大,而且交易数量也较大,不仅存在着组织本身与市场的交易,还存在着本组织与其它合作组织的交易。目前由于这种合作组织模式具有上述交易的开放性。从而使其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交易的效率与质量。在促进交易效率与质量的同时牧业合作组织也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从现阶段中国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流通服务型的合作组织是国内牧民所迫切需要的一种新型牧业合作组织形式。这种合作经济组织在中国的适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所起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大。

(二)建立综合性的牧业合作组织形式

建立综合性的牧畜业合作组织形式是生产同类畜产品的农户为了解决产前、产中及产后所出现的交易问题而组织起来的一种合作型组织形式。该合作组织发展中的工作人员一般均为生产同类畜产品的牧户。其生产规模通常都比较小,因此不仅需要解决产前的畜牧业生产饲料的采购问题及产中的各牧户间的换工和协作问题,还要解决产后的畜产品的市场流通性问题等。另外,由于该合作组织的经营规模相对比较小,且管理环节相对复杂多变,使其交易频率及收益往往没有服务型的高。但现阶段我国的新型牧业合作组织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因而建立规模较小的综合性的合作组织模式更有利于那些生产同类畜产品的牧畜户的需求。endprint

(三)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的技术合作模式

以乡镇兽医站为技术支持和依托而组织的厂站+场或站+牧户的合作组织形式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合作社对养殖户进行标准化管理培训,牲畜按标准的费用收取入社的股金,并且合作社对入社的人员实施登记卡管理制度。同时为牲畜实行保险机制,如果保险期间内,牲畜因病或意外死亡,则合作社给予相应的补助金,帮助入社人员引进新的良种,并负责产品的后期销售。同时,定期举办对各种专业生产技术的培训,且全年免费对牲畜进行驱虫、吸铁、破伤风防疫、口蹄疫防疫、修蹄等服务。

除此之外,采用另一种先进的合作组织形式为:以销售加工企业为后盾的企业+农户的销售或综合服务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是以加工企业为后盾建立起来的合作社组织发展模式,其具有统一标准化管理、统一饲养方式等特点。同时在养殖过程的产前、产中及产后都由合作社来对其进行组织管理,如养殖户在期间发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告知,合作社工作人员便会及时上门进行服务。养殖交易后合作根据一定的标准收取服务费用,这中模式下可使养殖户有保障且也可以充分保证公司的货源。

(四)建立起完善的保障制度

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是对于合作组织的重点发展的目标。作为一种具有着企业性质的牧业合作组织来讲,必须要有其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且组织生产活动都要与其它企业的法人具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这就要求政府要通过立法立案的形式确定牧业合作组织法人的地位。确定牧业合作组织的“自愿+自治+民主管理”的组织发展原则。为牧业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提供相应的法律义务和保障。

(五)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为促进合作组织的正常发展,政府应采取一系列针对畜牧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有效方案与措施。比如政府可以为畜牧业合作组织发展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为畜牧业合作组织发展提供一定额度的贴息贷款、优先购买畜牧业合作组织的畜产品以及给予畜牧业合作组织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畜牧业合作组织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物质支持等。

另外,政府要对合作社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和相关知识的教育学习活动。并向养殖户介绍国外合作组织发展的情况的优势,通过分析国内牧畜业合作组织应有的内涵以及合作组织发展与过去的人民公社社区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提高养殖户及合作社工作人员对牧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认识程度。

四、结束语

由上述得知,牧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速度,因此,只有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对合作社进行技术支持以及科学管理,才能确保合作组织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红兵,赵青,钟土木.浅谈畜牧业经济组织[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6):33-35

[2]范梅华,王桂朝.畜牧经济组织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12):106-107

[3]毛来荣.畜牧业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J].饲料博览,2009(9):48-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