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鲜食春大豆品种设施栽培熟期及产量变化特点
2014-07-11吴春芳等
吴春芳等
摘要:鲜食大豆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作物。选用九天701、通酥526等5个鲜食春大豆品种,研究大棚设施栽培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品种之间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差异较大;九天701收获期最早,产量最高,通酥526籽粒农艺性状较好,百粒质量最高,为93.0 g,适宜江苏南通地区设施种植。
关键词:鲜食大豆;设施栽培;产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643.7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130-02
收稿日期:2013-08-29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1)2005)]。
作者简介:吴春芳(1965—),女,江苏如皋人,硕士,副研究员,从事蚕豆种质资源收集、鉴定、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E-mail:fsf5286178fsf@163.com。
通信作者:夏礼如,硕士,副研究员,先后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业生态、农林复合种植技术、特种经济作物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及农业科技管理等研究。E-mail:xlrjaas@126.com。鲜食大豆是以采收鲜嫩豆荚作为蔬菜用的大豆,其肉质细糯、有甜味、易煮、口感好、品质优,且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我国蔬菜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1-2]。我国大豆区划分为北方春豆区、黄淮海春夏豆区、长江中下游春夏豆区、中南春夏秋豆区、西南高原春夏豆区、华南热带四季大豆区6个大豆品种生态区[3],不同生态区的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往往不一致[4]。目前,我国鲜食大豆主要生产区域为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南通属于长江中下游春夏豆区。由于在鲜食大豆方面研究起步较迟,配套栽培技术不成熟,人们基本采用普通大豆的栽培技术进行种植,严重影响着鲜食大豆的品质和产量,对鲜食大豆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用5个鲜食春大豆品种,利用设施大棚条件进行栽培,分析其熟期、籽粒大小、产量等性状,为鲜食大豆大棚春提早栽培品种的选择以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5个,分别为:萧垦9801、科源3号、早熟6号、通酥526、九天701。
1.2试验方法
试验在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大棚内进行,2013年1月17日统一播种,采用外棚加内棚方式,前茬作物为玉米。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7.35 m2,行长 3 m,每小区7行,实收行数为5行,实收行长为2.4 m。大豆种植行距为0.35 m,株距为0.08 m。
1.3调查内容与统计分析
青荚籽粒饱满时,每小区取中间连续10株分别测定株高、节数、分枝数、秕荚数、一粒荚数、多粒荚数、总荚数、荚长、荚宽、百粒鲜质量、单株荚质量以及小区产量等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试验数据使用DPS 7.05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收获期
由表1可见,5个大豆品种中熟期最短的是九天701,于4月23日收获,生长日数为96 d;其次为通酥526,收获期是4月30日;早熟6号于5月3日收获,在5个供试品种中排在第3位;最迟收获的是萧垦9801和科源3号,收获期为5月6日,生长日数为109 d,比九天701迟收13 d。
3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利用大棚在设施条件下进行春大豆栽培,对考种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春大豆设施栽培提供一些基础数据,为春大豆设施栽培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好理论基础。本试验的5个供试品种均于1月17日播种,收获期分布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其中,生长日数最短的是九天701,在4月23日就能够收获,比当地正常春大豆收获提早2个月左右[5];设施春大豆株高在28.8~39.9 cm之间,这和当地大田种植的大豆相类似;单株茎秆节数差异不大,在7.0~8.7个之间;茎秆分枝数差异较大,科源3号最少,仅有1.9个,萧垦9801最多,单株平均高达3.8个;萧垦9801单株多粒荚数和总荚数最多;通酥526鲜荚最大,九天701最小;通酥526百粒质量最高,其次为科源3号,早熟6号最低;萧垦9801单株荚质量最高,其次为科源3号、通酥526及九天701;小区产量最高的是九天701和通酥526,早熟6号产量最低。
郝瑞莲等研究结果表明,夏大豆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单株粒重最大[6-7],这与本试验的产量与单株荚质量之间相关性结果相似,而其他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与本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这可能是由于鲜食春大豆所考察的特征特性有别于普通夏大豆,比如鲜食春大豆产量是以鲜荚计算,收获时籽粒饱满而含水量高,而普通夏大豆是以干籽粒进行计算的。此外,本试验采用设施栽培,与大田栽培相比,生长环境的不同也可能造成结果不一致。
综合各品种收获期、籽粒大小、产量等相关因素,通酥526和九天701比较适合设施大棚栽培,可以利用这2个品种进一步深入研究设施栽培技术,达到收获更早、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的目的。另外,鲜食大豆育种时,可优先考虑单株荚质量、百粒质量等性状的选择,以期获得高产。
参考文献:
[1]唐明霞,袁春新,陈惠,等. 真空渗糖对冷冻菜用大豆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硬度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3)685-687.
[2]陈华涛,陈新,顾和平,等. 不同基因型菜用大豆品质构成因子的比较[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6):1508-1510.
[3]汪越胜,盖钧镒. 中国春播大豆熟期组地理分布的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21(3):24-27.
[4]杨 琪,王金陵. 大豆品种表现型与配合力的相关分析[J]. 中国油料,1994,16(1):60-62.
[5]汪越胜,汪鸣,阚显照,等. 长江中下游大豆熟期组归属及地理分布[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4):13-16.
[6]郝瑞莲. 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大豆通报,2002(2):11-12.
[7]张富厚,郑跃进,王黎明. 河南省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42-4843.endprint
摘要:鲜食大豆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作物。选用九天701、通酥526等5个鲜食春大豆品种,研究大棚设施栽培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品种之间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差异较大;九天701收获期最早,产量最高,通酥526籽粒农艺性状较好,百粒质量最高,为93.0 g,适宜江苏南通地区设施种植。
关键词:鲜食大豆;设施栽培;产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643.7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130-02
收稿日期:2013-08-29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1)2005)]。
作者简介:吴春芳(1965—),女,江苏如皋人,硕士,副研究员,从事蚕豆种质资源收集、鉴定、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E-mail:fsf5286178fsf@163.com。
通信作者:夏礼如,硕士,副研究员,先后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业生态、农林复合种植技术、特种经济作物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及农业科技管理等研究。E-mail:xlrjaas@126.com。鲜食大豆是以采收鲜嫩豆荚作为蔬菜用的大豆,其肉质细糯、有甜味、易煮、口感好、品质优,且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我国蔬菜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1-2]。我国大豆区划分为北方春豆区、黄淮海春夏豆区、长江中下游春夏豆区、中南春夏秋豆区、西南高原春夏豆区、华南热带四季大豆区6个大豆品种生态区[3],不同生态区的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往往不一致[4]。目前,我国鲜食大豆主要生产区域为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南通属于长江中下游春夏豆区。由于在鲜食大豆方面研究起步较迟,配套栽培技术不成熟,人们基本采用普通大豆的栽培技术进行种植,严重影响着鲜食大豆的品质和产量,对鲜食大豆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用5个鲜食春大豆品种,利用设施大棚条件进行栽培,分析其熟期、籽粒大小、产量等性状,为鲜食大豆大棚春提早栽培品种的选择以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5个,分别为:萧垦9801、科源3号、早熟6号、通酥526、九天701。
1.2试验方法
试验在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大棚内进行,2013年1月17日统一播种,采用外棚加内棚方式,前茬作物为玉米。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7.35 m2,行长 3 m,每小区7行,实收行数为5行,实收行长为2.4 m。大豆种植行距为0.35 m,株距为0.08 m。
1.3调查内容与统计分析
青荚籽粒饱满时,每小区取中间连续10株分别测定株高、节数、分枝数、秕荚数、一粒荚数、多粒荚数、总荚数、荚长、荚宽、百粒鲜质量、单株荚质量以及小区产量等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试验数据使用DPS 7.05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收获期
由表1可见,5个大豆品种中熟期最短的是九天701,于4月23日收获,生长日数为96 d;其次为通酥526,收获期是4月30日;早熟6号于5月3日收获,在5个供试品种中排在第3位;最迟收获的是萧垦9801和科源3号,收获期为5月6日,生长日数为109 d,比九天701迟收13 d。
3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利用大棚在设施条件下进行春大豆栽培,对考种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春大豆设施栽培提供一些基础数据,为春大豆设施栽培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好理论基础。本试验的5个供试品种均于1月17日播种,收获期分布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其中,生长日数最短的是九天701,在4月23日就能够收获,比当地正常春大豆收获提早2个月左右[5];设施春大豆株高在28.8~39.9 cm之间,这和当地大田种植的大豆相类似;单株茎秆节数差异不大,在7.0~8.7个之间;茎秆分枝数差异较大,科源3号最少,仅有1.9个,萧垦9801最多,单株平均高达3.8个;萧垦9801单株多粒荚数和总荚数最多;通酥526鲜荚最大,九天701最小;通酥526百粒质量最高,其次为科源3号,早熟6号最低;萧垦9801单株荚质量最高,其次为科源3号、通酥526及九天701;小区产量最高的是九天701和通酥526,早熟6号产量最低。
郝瑞莲等研究结果表明,夏大豆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单株粒重最大[6-7],这与本试验的产量与单株荚质量之间相关性结果相似,而其他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与本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这可能是由于鲜食春大豆所考察的特征特性有别于普通夏大豆,比如鲜食春大豆产量是以鲜荚计算,收获时籽粒饱满而含水量高,而普通夏大豆是以干籽粒进行计算的。此外,本试验采用设施栽培,与大田栽培相比,生长环境的不同也可能造成结果不一致。
综合各品种收获期、籽粒大小、产量等相关因素,通酥526和九天701比较适合设施大棚栽培,可以利用这2个品种进一步深入研究设施栽培技术,达到收获更早、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的目的。另外,鲜食大豆育种时,可优先考虑单株荚质量、百粒质量等性状的选择,以期获得高产。
参考文献:
[1]唐明霞,袁春新,陈惠,等. 真空渗糖对冷冻菜用大豆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硬度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3)685-687.
[2]陈华涛,陈新,顾和平,等. 不同基因型菜用大豆品质构成因子的比较[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6):1508-1510.
[3]汪越胜,盖钧镒. 中国春播大豆熟期组地理分布的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21(3):24-27.
[4]杨 琪,王金陵. 大豆品种表现型与配合力的相关分析[J]. 中国油料,1994,16(1):60-62.
[5]汪越胜,汪鸣,阚显照,等. 长江中下游大豆熟期组归属及地理分布[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4):13-16.
[6]郝瑞莲. 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大豆通报,2002(2):11-12.
[7]张富厚,郑跃进,王黎明. 河南省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42-4843.endprint
摘要:鲜食大豆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作物。选用九天701、通酥526等5个鲜食春大豆品种,研究大棚设施栽培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品种之间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差异较大;九天701收获期最早,产量最高,通酥526籽粒农艺性状较好,百粒质量最高,为93.0 g,适宜江苏南通地区设施种植。
关键词:鲜食大豆;设施栽培;产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643.7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130-02
收稿日期:2013-08-29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1)2005)]。
作者简介:吴春芳(1965—),女,江苏如皋人,硕士,副研究员,从事蚕豆种质资源收集、鉴定、新品种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E-mail:fsf5286178fsf@163.com。
通信作者:夏礼如,硕士,副研究员,先后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业生态、农林复合种植技术、特种经济作物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及农业科技管理等研究。E-mail:xlrjaas@126.com。鲜食大豆是以采收鲜嫩豆荚作为蔬菜用的大豆,其肉质细糯、有甜味、易煮、口感好、品质优,且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我国蔬菜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1-2]。我国大豆区划分为北方春豆区、黄淮海春夏豆区、长江中下游春夏豆区、中南春夏秋豆区、西南高原春夏豆区、华南热带四季大豆区6个大豆品种生态区[3],不同生态区的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往往不一致[4]。目前,我国鲜食大豆主要生产区域为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南通属于长江中下游春夏豆区。由于在鲜食大豆方面研究起步较迟,配套栽培技术不成熟,人们基本采用普通大豆的栽培技术进行种植,严重影响着鲜食大豆的品质和产量,对鲜食大豆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用5个鲜食春大豆品种,利用设施大棚条件进行栽培,分析其熟期、籽粒大小、产量等性状,为鲜食大豆大棚春提早栽培品种的选择以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5个,分别为:萧垦9801、科源3号、早熟6号、通酥526、九天701。
1.2试验方法
试验在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大棚内进行,2013年1月17日统一播种,采用外棚加内棚方式,前茬作物为玉米。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7.35 m2,行长 3 m,每小区7行,实收行数为5行,实收行长为2.4 m。大豆种植行距为0.35 m,株距为0.08 m。
1.3调查内容与统计分析
青荚籽粒饱满时,每小区取中间连续10株分别测定株高、节数、分枝数、秕荚数、一粒荚数、多粒荚数、总荚数、荚长、荚宽、百粒鲜质量、单株荚质量以及小区产量等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试验数据使用DPS 7.05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收获期
由表1可见,5个大豆品种中熟期最短的是九天701,于4月23日收获,生长日数为96 d;其次为通酥526,收获期是4月30日;早熟6号于5月3日收获,在5个供试品种中排在第3位;最迟收获的是萧垦9801和科源3号,收获期为5月6日,生长日数为109 d,比九天701迟收13 d。
3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利用大棚在设施条件下进行春大豆栽培,对考种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春大豆设施栽培提供一些基础数据,为春大豆设施栽培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好理论基础。本试验的5个供试品种均于1月17日播种,收获期分布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其中,生长日数最短的是九天701,在4月23日就能够收获,比当地正常春大豆收获提早2个月左右[5];设施春大豆株高在28.8~39.9 cm之间,这和当地大田种植的大豆相类似;单株茎秆节数差异不大,在7.0~8.7个之间;茎秆分枝数差异较大,科源3号最少,仅有1.9个,萧垦9801最多,单株平均高达3.8个;萧垦9801单株多粒荚数和总荚数最多;通酥526鲜荚最大,九天701最小;通酥526百粒质量最高,其次为科源3号,早熟6号最低;萧垦9801单株荚质量最高,其次为科源3号、通酥526及九天701;小区产量最高的是九天701和通酥526,早熟6号产量最低。
郝瑞莲等研究结果表明,夏大豆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单株粒重最大[6-7],这与本试验的产量与单株荚质量之间相关性结果相似,而其他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与本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这可能是由于鲜食春大豆所考察的特征特性有别于普通夏大豆,比如鲜食春大豆产量是以鲜荚计算,收获时籽粒饱满而含水量高,而普通夏大豆是以干籽粒进行计算的。此外,本试验采用设施栽培,与大田栽培相比,生长环境的不同也可能造成结果不一致。
综合各品种收获期、籽粒大小、产量等相关因素,通酥526和九天701比较适合设施大棚栽培,可以利用这2个品种进一步深入研究设施栽培技术,达到收获更早、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的目的。另外,鲜食大豆育种时,可优先考虑单株荚质量、百粒质量等性状的选择,以期获得高产。
参考文献:
[1]唐明霞,袁春新,陈惠,等. 真空渗糖对冷冻菜用大豆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硬度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3)685-687.
[2]陈华涛,陈新,顾和平,等. 不同基因型菜用大豆品质构成因子的比较[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6):1508-1510.
[3]汪越胜,盖钧镒. 中国春播大豆熟期组地理分布的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21(3):24-27.
[4]杨 琪,王金陵. 大豆品种表现型与配合力的相关分析[J]. 中国油料,1994,16(1):60-62.
[5]汪越胜,汪鸣,阚显照,等. 长江中下游大豆熟期组归属及地理分布[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4):13-16.
[6]郝瑞莲. 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大豆通报,2002(2):11-12.
[7]张富厚,郑跃进,王黎明. 河南省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42-48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