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动化技术,助力钢铁企业未来发展——访宝钢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郭朝晖

2014-07-11宋慧欣

自动化博览 2014年7期
关键词:宝钢朝晖钢铁行业

本刊记者/宋慧欣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展望2014年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张长富认为应谨慎乐观,因为影响钢铁行业发展的三个基本面没有改变。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化解工作才刚刚起步,效果并不明显;钢材价格持续走低,短期难以改变;而钢铁生产成本仍居高不下,后期还将继续面临环保成本、资金成本的进一步走高。

由此可见,对于钢铁企业来说,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已成当务之急,而如何做到?宝钢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郭朝晖认为:“自动化最根本的作用是提升生产效率。”对此,他给出了强有力的数据:80年代初,中国最好的钢铁企业鞍钢有50万职工,产钢800万吨,人均16吨。现在,宝钢股份等钢铁企业的人均产钢量超过1000吨。其中,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是主要原因之一。

自动化助力效益提升

自动化为钢铁企业实现的效益提升已体现在整个钢铁企业管理、生产、物流等方方面面,郭朝晖举例到:“ 去年6月,某上市钢铁公司声明修改上年度财务报表:有2万吨钢坯库存忘记统计。这种情况在宝钢绝不可能发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宝钢具有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宝钢,每一炉钢、每一块钢坯、每一卷钢卷的位置都时时刻刻处于计算机的跟踪范围内,信息丢失或错误的概率非常低。服务水平是决定钢铁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其中,交货期准确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过去,交货期的确定是以年为单位的。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有些钢铁企业的交货期逐渐过渡到按月交货、按周交货。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钢铁行业是大型流程型制造业,现代化钢铁企业一直重视自动化水平的提升,而对于中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来说,宝钢一直以来也引领着中国钢铁行业自动化建设的潮流。据郭朝晖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宝钢刚开工的时候,自动化系统就实现了计算机的分层管理。其中,L1系统定位设备电气仪表控制、负责基础自动化,L2系统定位模型计算和过程优化、负责过程控制,L3系统的功能定位是单元管理、负责生产控制。从行业的角度看,这些技术的通用性较强,国内外有多家成熟的开发团队,采用相关技术的普遍性和成功率都较高。

然而,公司级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计算机(L4)系统的开发却遇到过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从国外引进还是自主开发,失败的例子都很多。郭朝晖分析认为,究其原因是企业间管理体系差别较大,对管理计算机的个性化要求很多。所以,必须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开发。

2000年,宝钢自主开发的L4计算机(ERP系统)成功上线。这一系统的成功,也是在吸取失败教训的前提下取得的。2003年,宝钢获2003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第一名,该系统功不可没。郭朝晖认为该系统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契合业务部门的具体需求,把面向业务流程的设计置于企业信息化理念的核心。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脱离用户需求盲目追求先进性,就很容易导致失败。

依我的体会,冶金行业进行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时,对软硬件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现代化设备每天生产上万吨的产品、产生上亿的产值。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对生产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郭朝晖(1968-),男,教授级高工,山东济南人。现为宝钢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分别于1990、1994和1997年获得浙江大学应用数学、化学工程、工业自动化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加盟宝钢,从事信息、模型、自动控制等技术的研发工作。2000年即获得宝钢首次颁发的最高荣誉奖“金牛奖章”,是工作年限最短的获奖者。2002年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成为宝钢首批首席研究员。2003年,曾在牛津大学做短期访问学者。2005年晋升教授级高工。

他撰写的《管中窥道:技术创新的观念与方法》一书销售接近4000册。除了为宝钢各类技术人员授课外,他还应邀在清华、浙大、上海交大、贵州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首钢、航天集团等众多企业演讲,受到多位院士、专家学者和年轻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评价。曾位列宝钢人才开发院首次颁发的“优秀兼职教师"的首位。

自动化建设需“稳定可靠”

作为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郭朝晖在1997年加盟宝钢,从事信息、模型、自动控制等技术的研发工作。十几年来参与见证了宝钢在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断成长,他对钢铁企业对于自动化、信息化的需求有着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依我的体会,冶金行业进行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时,对软硬件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特别高。现代化设备每天生产上万吨的产品、产生上亿的产值。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对生产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同样,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差,也会对产品的质量和成本造成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钢铁生产现场的环境和条件较差,这也对保持稳定可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会产生一系列后续要求。比如,设计时要特别强调仿真故障扩散,关键设备、数据要有备份等。同时,一旦出现故障,最好能够迅速恢复。”

正如其言,有研究自动化的学者,盲目强调自动化的水平和先进性。其实,只有在稳定可靠的基础上,水平和先进性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在外部干扰特别大的生产环境下,检测装置的稳定可靠性会打折扣。这时,自动化水平高可能意味着风险大,甚至可能会产生负效益或安全事故。这是必须引起关注的。

提高钢铁企业自动化水平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郭朝晖认为在钢铁企业的未来发展中,自动化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刘易斯拐点和老龄社会的到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会在未来若干年内持续上升。钢铁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压力必将增大。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提高钢铁冶金企业的自动化水平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人均吨钢产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比如,通过采用自动推渣机器人,新日铁等企业实现了连铸平台上的无人浇注,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另外,随着无线通信、机器视觉等技术的发展,可以减少行车、台车乃至机车的操作工,甚至采取无人操作。在境外的一些企业,采用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提高成品仓库的管理水平,并减少了用工人数。”

而对于钢铁行业未来自动化建设的发展趋势,郭朝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钢铁业的权威人士指出:绿色化和智能化是未来钢铁冶金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智能化或许可以看做自动化的升级和高级阶段。去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思想,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概念。这些在本质上都是要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值得大家关注。

其次,从制造业全局看,信息化技术应用,逐步由生产制造、管理领域延伸到产品开发领域。在机械、电子、汽车制造等行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技术引领了这一趋势。从本质上说,这一技术推进了制造业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工具。但是,由于钢铁行业的相关知识模糊、琐碎,导致这一技术至今未曾进入钢铁行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改变这一状况。

另外,工业大数据技术在许多领域的发展很快。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智能设备”。智能设备能够实现自诊断,更好地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并降低维护成本。

猜你喜欢

宝钢朝晖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有机固废危废采用热裂解工艺处理可行性分析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CONVERGENCE RATES FOR A SUPERCRITICAL BRANCHING PROCESS WITH IMMIGRATION IN A RANDOM ENVIRONMENT*
《宝钢技术》征稿简介
三只蚊子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
关于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宝钢三号厚板坯连铸机重压下试验研究
宝钢武钢吸收合并案例研究
钢铁行业PM2.5控制策略分析
唆拜(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