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尽黄沙始见金
2014-07-11杨晓雁
●杨晓雁
2014年6月19日到 21日,在山西省首届女联家国粹文化研讨会上,杨晓雁为大家传授经验。
受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运城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马长泰先生及忻州楹联家协会的热情邀请,与联友们一起谈谈写对联的一些经验体会,与大家一同探讨学习。
要写好一副对联,尤其是应征对联,首先要最大限度的掌握背景资料,对材料的掌握,可谓是多多益善。然后从中汲取可用的东西。有时看似支离破碎的几句话、几个词,甚至几个字,都可能触发你的灵感。鉴于自已才思愚钝,再加上没时间在电脑前,把搜来的资料全部消化掉,然后一气呵成地把对联写出来,就自备了一台打印机,把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打下来,在工作之余,或完成家务之后,反复阅读,尽量展开联想,在脑际形成一个大概的场景。如果是风景区联,就想象下一揽众山小、或是凭水临风、或是畅游花海的感觉;如果是人物联,就要体会下其人的喜怒哀乐,梳理下他的思想脉络、成长过程、人生经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一副联的立意的高低多是在此阶段形成的。身边的朋友问我:写那么多的风景名胜联,你都曾实地游览过么?苦笑答曰:神游罢了。其实,古人也是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与物游”视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可见神游是多么的重要。当然一副作品水平的高低,又与作者的天资、修为、境界、阅历息息相关,千人千面。同一个主题,不同人的作品,却是千姿百态、风格迥异。写作的方式更是因人而异。
下面就两个获奖对联,向大家展示下自已创作的思路。
1、龙女祠(湖南郴州市北湖区龙女寺全国征联 入选刻挂)
芳心济世,善念怡人,湖畔常随花雨至;
祠宇更新,香烟再续,天边又驾彩云归。
郴州龙女寺之源——陷池塘是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柳毅传书》的发源地。所以一说到给龙女祠写楹联,脑海中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柳毅传书》的故事。但细审启事中提供的资料:寺中有“龙三娘”大型雕像。传说“龙三娘”有呼风唤雨,有求必应之灵气,因此每天来这里求神拜佛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每逢龙女生日,四月初八,两湖、两广及江西四川等地的信徒都提前赶到这里烧香拜佛,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此时此地的龙女,不仅是传奇故事中的女主角,也是佑护百姓平安的使者,是百姓心目中的神祗。所以我在构思龙女祠的楹联时,把重点放在了龙三娘能呼风唤雨,有求必应之灵气这一主题上。因此构思出了“芳心济世,善念怡人”两句,体现出龙女慈悲、善良的心性。唐岑参《龙女祠》诗云:“龙女何处来,来时乘风雨。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龙女应百姓所祈,为人间普降甘霖而来,所以有“湖畔常随花雨至”一句。
该寺始建于唐朝,重修于清咸丰年间,于文革期间变为废墟。2005年龙女寺又重建,新建的龙女寺集观光朝圣、佛教修行、殡葬祈福文化于一体。法会活动以“重建龙女寺、造福天下人”为主题,重建后的第一天就吸引了上千名信徒观光、朝拜。因此有了“祠宇更新,香烟再续”两句,体现该寺天灾人祸后的再度辉煌。“祠宇更新,香烟再续”,龙女在天之灵,遥相感应,也会欣喜异常,魂兮归来,重返人间,“天边又驾彩云归”。
作者的创作视角犹如蒙太奇的电影镜头,而读者随着镜头的上下移动,观赏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湖畔花雨、天边彩云,营造了一个浪漫、唯美的空间意象,给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余地,仿佛让人看到了襟带当风、衣袂飘飘的龙女、倏忽而来,倏忽而去的妙曼身姿。而联中祠宇与香烟的出现,又把人拉回了熙熙攘攘现实之中,似看到香烟缭绕的大殿上,人们在顶礼膜拜他们的女神。一霎儿天上,一霎儿人间的虚实结合,让人目不暇给,使语言艺术的魅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句中自对手法的使用,使词韵气脉更加优美、流畅。
2、芥子园(“笠翁杯”全国征联一等奖)
春色未央,胜景如来天地外;
诗心无碍,闲情偶寄水云间。
要写好此联,首先要了解透的是李渔其人及芥子园。
李渔是明末清初一位多才多艺,又颇具争议的风流文人。他的芥子园极具诗情画意:板桥茅舍、舞榭歌台、流泉飞瀑、茂林修竹、芳草名花、游鱼鸣禽。芥子园独一无二的景致,当真是“胜景如来天地外”。
李渔在芥子园完成了《无声戏》《一家言》《闲情偶寄》等著作,度过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正如他本人所言:“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每日的歌舞笙萧,如此诗意的栖居,可不就是“春色末央”,此句不仅仅是道出了芥子园的现实之景,更是对这位饱受争议的老人一种肯定。
妙语连篇,年复一年的潜心创作,可谓是“诗心无碍”。此一句,使李达观、乐天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病痛还是贫穷,都不能阻碍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他向我们诠释了一种别样的人生意义——所谓快乐,就是在逆境中也要活得有滋有味。
在构思此联的时候,我想起十几年前买过的一本书,封面上有一句:中华第一风流才子传世之作。当时,好奇心让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本书,原来这就是《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所写的《闲情偶寄》。闲情偶寄,寄于何处?文人、士大夫往往都喜欢寄怀于山水之间,而李渔也不例外。他携带他的戏班远途跋涉,走遍了燕、秦、闽、楚、豫、广、陕等省区。“三分天下几遍其二”,“名山大川、十经六七”,“四海历其三,三江五河则俱未尝遗一”,中华大地的奇山秀水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云水禅心,闲情偶寄,想到此灵机一现,“闲情偶寄水云间”一句,便脱口而出了。
此联上比言景,下比写情,情景交融。书名《闲情偶寄》的嵌入,精巧自然,无凿斧之痕。
3、洣江书院楹联
励志欲拿云,且邀来四壁琴书,五更灯火;
求知图报国,莫辜负窗前立雪,座上吟风。
“励志欲拿云”、“求知图报国”,上下联首句直抒胸臆,横空而出,掷地有声。暗示出主题——这是一个人才荟萃之地。“四壁琴书、五更灯火”、“窗前立雪,座上吟风”。此两句“于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作者秉笔直书,用白描的手法,将一群用功苦读的学子形象跃然纸上。承接前面的“拿云”“报国”之意。领字运用的恰到好处,加深了联语的情感色彩,使语气由雄壮渐变到委婉,前后句结构衔接巧妙自然,意韵贯通。整联对仗工稳,用词雅切,干净利落,毫无拖泥带水之嫌。
洣江书院位于湖南省茶陵县,始建于公元1504年(明弘治十七年),是茶陵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官办书院。书院位于茶陵州狮子山(现湖南省茶陵县第一中学校园内),历代书院的山长都是名望之人,或知州或名儒数十位先贤,都曾在此执教,为国家培肓了大批济世良才。洣江书院以儒家经籍为教学内容,方法以个别钻研、相互问答与集众讲解相结合。“由言语文字之末,钩深索赜,以求精微奥妙之理”。
书院乃是才俊荟萃的地方,年轻人志当存高远,少年心事当拿云。如何实现自已的志向?四壁图书就是走向成功的起点,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于是有了上联:
励志欲拿云,且邀来四壁琴书,五更灯火。
男儿立志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样才能不辜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于是有下联:
求知图报国,莫辜负前立雪,座上吟风。
有拳拳嘱托,亦是殷殷期望。
4、黄帝祠宇(2006年黄帝祠海内外征联一等奖)
缥缈云山归帝影;
巍峨祠宇荡仙声。
黄帝祠宇,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仙都最主要的人文景观。它位于仙都山主峰和步虚山之间的苍龙峡口。轩辕黄帝曾乘龙车登独峰,置鼎炉炼丹,丹成群鹤起舞,黄帝驾赤龙升天,更为仙都增添了神奇色彩。
黄帝乘龙升天,大臣们不舍,揪着龙须不放,龙的胡须落地而生,叫龙须草,也就是缙云草。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帝王,就把黄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试想当年黄帝乘龙升天而去,仙乐渺渺,衣袂飘飘,烟霞缭绕之间,黄帝乘龙的身影渐行渐远,一幅画面便在脑际形成了,这画的名字也随即脱口而出:“缥缈云山归帝影”。思路再转回现实中,国泰民安之际,翘角飞檐,金壁辉煌的黄帝祠宇,又高高矗立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祭祀轩辕黄帝已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的一项重要活动。大殿前香火弥漫,古乐不绝于耳,每日里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人络绎不绝,“巍峨祠宇荡仙声”,便是现实场景的真实写照。短短七言联由远而近,由影及声,情景交融。文辞简练明快,风格大气磅礴。上下联皆以连绵词开头,“缥缈”含柔美,“巍峨”显壮美;“归”侧重于静,“荡”展示其动,并将一股浩然气升腾之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