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2014-07-10史从戎
史从戎
(池州学院 教育系,安徽 池州 247000)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史从戎
(池州学院 教育系,安徽 池州 247000)
为探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采用教学效能感量表和综合幸福感问卷对167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效能感对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个人教学效能感对除正性情感外的其他幸福感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一般教育效能感对幸福指数、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等幸福感的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幸福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1]。
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心理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要包括生活满意、正向情感、负向情感三个维度[2]。
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但鲜有高校青年教师相关方面的研究。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3.3%。这样一个庞大的教师群体,其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亟需关注。因此,本文拟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水平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三所高校(一所省属普通院校、一所省属重点院校、一所全国重点院校)中35周岁以下(1977年以后出生的)的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10份,回收186份,其中有效问卷167份,有效回收率89.8%。
1.2 测量工具
采用两种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量表有:(1)教学效能感量表,共有27个项目,6级评分(1-6)。其中,一般教育效能感分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 0.74,个人教学效能分量表的 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4,总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77,分半信度分别为0.85、0.86、0.84[4]。(2)综合幸福感问卷,包括一个幸福指数和九个维度,共有50个项目,7级评分(1-7)。问卷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67-0.91,分半信度为0.66-0.88[4]。
1.3 数据统计
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1.5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教学效能感的基本情况
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总教学效能感的得分为115.41±19.22,高于理论中值(94.5)。 其中,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得分为80.23±12.35,高于理论中值(59.5); 一般教育效能感的得分为35.84±10.61,与理论中值(35)非常接近。
2.2 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指数的得分为6.02±1.23,超过中值5分的人数占接受调查总人数的66.5%,说明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指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见表1)。在九个维度的得分上,除了负性情感,其他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理论中值(见表2)。
表1 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指数频数分布表
表2 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得分情况表
2.3 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以一般教育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为自变量,以综合幸福感问卷的九个维度和一个幸福指数为因变量分别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幸福指数、自我价值为因变量时,个人教学效能感与一般教育效能感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以负性情感为因变量时,个人教学效能感与一般教育效能感均具有非常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以生活满意、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友好关系、利他行为和人格成长为因变量时,只有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以正性情感为因变量时,只有一般教育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见表3)
表3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总体水平较高,这与马雪玉[5]的研究结果相似。其中,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自信,中等的一般教育效能感表明高校青年教师把学生的发展看作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的复杂过程。
3.2 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现状
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生命活力、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五个维度上的得分较高。这可能与高校青年教师的年龄特点、生存环境、职业特点有关。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教师的幸福感水平也得以提高。
3.3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
回归分析显示,除了正性情感,高校青年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各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除了幸福指数、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高校青年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其他维度均无显著的预测作用。
个人教学效能感不能显著预测正性情感而能显著预测负性情感可能意味着教学中的负性事件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情绪体验影响更大。一般教育效能感能显著预测自我价值、正负情感、幸福指数等因素,可能是因为一般教育效能感涉及教师对学校教育作用的一般看法,体现的是一种教学价值观。总地来看,教学效能感既体现了教师个人的能力,也反映了教师个人的信念,必然会影响个人的情绪体验,进而影响并能预测个体的幸福感水平。
4 结论
个人教学效能感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关键因素。良好宽容的社会环境、严格完善的学校制度、广泛深入的教学反思、坚定不移的教学信心等,都可以通过增强个人教学效能感来提高其个人幸福感。同时,一般教育效能感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积极情感及价值观念的影响较大。总之,要想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增强其教学效能感是一条必由路径。
[1]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27(2):159-166.
[2]Kahneman D,Krueger A.B.Developments in the measurement of subject of subjective well-being[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6,20(1):3-24.
[3]崔荣宝.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工作满意度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4]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5]马雪玉.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特点的调查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4-28.
[责任编辑:束仁龙]
G645
A
1674-1102(2014)06-0097-02
10.13420/j.cnki.jczu.2014.06.027
2014-07-13
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3A122);池州学院研究中心项目(XKY201205)。
史从戎(1986-),男,安徽安庆人,池州学院教育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健康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