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天隆一号”的引进与推广应用*
2014-07-10赵朝森王瑞珍赵现伟熊文华陶国华吴生根方明珍甘美平刘根如
赵朝森,王瑞珍**,赵现伟,熊文华,陶国华,吴生根,方明珍,甘美平,刘根如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南昌 330200;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南昌 330200;3.江西省进贤县前坊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江西 进贤 31712;4.江西省进贤县农业局,江西 进贤 331700;5.江西省鄱阳县农业局,江西 鄱阳 333100;6.江西省丰城市农技推广中心,江西 丰城 331100;7.江西省新干县农技推广中心,江西 新干 331300)
高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天隆一号”的引进与推广应用*
赵朝森1,王瑞珍1**,赵现伟1,熊文华2,陶国华3,吴生根4,方明珍5,甘美平6,刘根如7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南昌 330200;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南昌 330200;3.江西省进贤县前坊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江西 进贤 31712;4.江西省进贤县农业局,江西 进贤 331700;5.江西省鄱阳县农业局,江西 鄱阳 333100;6.江西省丰城市农技推广中心,江西 丰城 331100;7.江西省新干县农技推广中心,江西 新干 331300)
天隆一号具有生育期适中,高产优质、丰产稳产,脂肪含量高,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并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和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春大豆;高产;优质;引进;推广应用
江西省大豆栽培历史悠久,是南方大豆主产区省份之一,常年大豆播种面积150万亩,年产大豆19.7万吨[1]。全省各地均有种植大豆的习惯,有春、夏、秋3种不同生态类型,其中春大豆种植面积约占大豆种植面积的50%。春大豆主要种植在红壤丘陵旱地上,以进贤、丰城、鄱阳、吉安、高安等县(市)为主产区,其他山地丘陵均有种植[2]。上世纪90年代,春大豆主要种植品种有矮脚早、六月白、浙春2号、赣豆4号等,这些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但是存在种植品种混杂、种性退化、抗性及单产下降的问题。为了发展江西大豆生产,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育种途径培育适合江西省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省外的优良品种经鉴定、评价后加以大力推广。
“天隆一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06—2007年完成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8023。2008年该品种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引进,2009—2013年在江西省进贤县、丰城市、鄱阳县、东乡县、新干县等县市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
1 品种主要特征及产量表现
1.1 品种特征特性
春大豆新品种“天隆一号”在2006—2007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名称为“油春05-4”。2006—2007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南昌点,该品种全生育期为97天,与对照湘春豆10号成熟期相似,属春大豆中熟品种。白花灰毛,成熟荚淡褐色,株高56.0厘米,底荚高度13.8厘米,主茎节数13.1个,有效分枝数2.7个,单株荚数29.3个,单株生产力10.6克,百粒重18.1克,种皮黄色,种脐淡褐色,籽粒外观品质优,商品性好[4]。
1.2 产量、品质及抗性表现
该品种2006—2007年国家区域试验2年平均亩产171.6公斤,较对照湘春豆10号增产13.2%,增产极显著;经稳定性分析,稳定性表现较好。2006—2007年国家区域试验南昌点2年平均亩产216.5公斤,较对照湘春豆10号增产12.85%,增产极显著。
经农业部谷物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2006—2007年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3.50%,脂肪含量为21.00%,蛋白质+脂肪总含量为64.50%。田间植株表现抗倒伏性好,感大豆花叶病毒病程度轻。经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SC7鉴定:2006年分别表现高抗或感病;2007年分别表现抗病或中感。
可见,该品种生育期适中,高产优质、丰产稳产,脂肪含量高,抗病、抗逆性强。
2 配套栽培技术
春大豆新品种天隆一号主要是在江西省的红黄壤丘陵旱地上示范种植及推广,由于红黄壤具有“酸、瘠、粘”3大特点,属于低产土壤,其配套栽培技术必须以江西红壤丘陵旱地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5]。
2.1 抢晴足墒早播,合理密植
江西省春大豆播种期间雨水比较多,下雨很容易使土壤板结,导致烂种烂芽。在赣北、赣中地区“天隆一号”可在3月底4月初开始抢晴天播种,一般比常规播种期提前7天左右,赣南地区3月中下旬即可播种。种子要以翻秋种子为佳,播前精选,剔除病斑粒、虫食粒、秕粒和其他杂质。播前选择晴天晒种2~3天,提高发芽率。钼酸铵拌种按每50公斤大豆25克的用量,先将钼酸铵用温水溶解,然后对水3升稀释,均匀喷洒在豆种上,一边喷一边拌动豆种,待种子归圆后即可播种。
“天隆一号”茎秆挺直、分枝少、抗倒伏,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留苗1.6~2.0万株/亩,播种量5~6公斤/亩;土壤比较贫薄的地块,留苗2.0~2.5万株/亩,播种量6~7.5公斤/亩;种植行距35~40厘米、株距8~10厘米。播种要均匀、不重播、不漏播,播种深度3.3厘米左右,浅播浅盖籽,以不露籽为原则。如果出现缺苗断垄或者苗不均匀时,就要通过带水移栽或人工间苗以达到苗齐苗匀。当大豆幼苗第二张复叶平展后即可间苗,间苗时要拔除病苗、弱苗和杂苗。
2.2 施足基肥,巧施追肥
由于红黄壤旱地土壤肥力较差,应增施磷钾肥,适量施氮肥,这也是“天隆一号”在红壤旱地种植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上,耕地前每亩施入氮磷钾复合肥15公斤(N:P:K=15:15:15)作基肥,播种时每亩施入钙镁磷肥30~40公斤作种肥;大豆苗期,结合中耕施入尿素5公斤,氯化钾5~10公斤,有利于壮苗增强抗病虫能力。初花期视苗情可适当追肥,若苗黄苗弱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雨天撒施。花荚期叶面喷施硼肥和钼肥有利于保花促荚,每亩用0.2%硼砂100克和0.03%~0.05%钼肥50克对水30~40升喷施。鼓粒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有利于蛋白质积累,同时防止植株早衰,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300克对水30~40升喷施。
2.3 病虫草防控
播种后出苗前,要进行1次土壤化学封闭除草,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80毫升对水50升土壤表面喷雾。大豆苗期,若田间杂草较多,还要进行1次化学除草,每亩用96%金都尔乳油50毫升对水30~45升进行行间喷施。大豆封垄后田间有杂草时,有条件的应人工拔除杂草,并将杂草带出田间。
大豆出苗后,即要重点防治地下害虫危害,以化学防治为主,采用48%地蛆灵乳油15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或48%毒死蜱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于日落前后地表喷雾防治。花荚期每亩用50%氯氰菊酯80毫升、1%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40%辛硫磷50毫升防治大豆卷叶螟、斜纹夜蛾和蚜虫。鼓粒期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4000倍液对水30升喷雾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
2.4 及时收获、晾晒
当“天隆一号”植株叶片基本脱落,豆荚呈淡褐色,用手摇动植株有响铃声时,应及时抢晴收获,以防止雨淋、炸荚、霉变。收获后待豆秆晒干再脱粒,脱粒时不要摊得太薄,以免压伤豆粒。脱粒后及时晾晒,待籽粒含水量降到13%以下时即可入库贮藏。
3 天隆一号的示范与推广应用
3.1 示范与推广措施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机构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增加优质、高产、高效大豆良种的播种面积及比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引进与积极做好天隆一号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2009年开始通过建立种子繁育基地保证了种子的纯度与质量,开展丰产种植试验,强化品种与技术的宣传力度,多部门多方面通力合作,以可行、有效的方式进行了示范推广。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负责编制了“天隆一号春大豆品种简介”和“天隆一号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制作成技术小手册和简明挂历图发放给示范区农户,以指导他们全程生产管理。每年春大豆播种前,通过江西省“惠农”广播或结合春耕备耕工作,技术人员都到各个示范基地进行技术讲座及培训,讲解天隆一号的生育特性及播种、田管等关键技术,提高示范户的生产技术水平。
结合江西省春大豆高产创建工作,在进贤县梅庄镇、前坊镇,丰城市泉港镇,鄱阳县四十里 街镇、芦田镇等春大豆主产区,建立了良种繁育和品种与技术示范基地,开展高产示范与展示工作(见附表)。良种繁殖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播种、统一收获”的管理措施,在大豆生长的关键环节定期检查,将各项措施扎实落到实处。在大豆生长中后期,由当地农技推广部门组织技术员和农户,到良种生产田进行人工去杂,成熟时及时收获脱粒晾干、单收单储、再精选、加工和包装。
2009年开始,江西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将天隆一号确定为春大豆主推品种,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撑与县、镇各级农业推广部门等积极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天隆一号春大豆示范推广工作。每年,在大豆生长期间,多次邀请国家、省、市多家相关单位的专家和领导观摩生产示范点。成熟时,组织当地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和企业等到示范点培训、观摩、考察和招商。
3.2 示范推广应用与成果
天隆一号丰产稳产、品质优、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在应用配套的栽培技术下进行大面积生产,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一般较当地品种增产10%左右,增产增收显著。例如,2009年在鄱阳县四十里街镇典型的红壤旱地上核心示范100亩,平均163.0公斤/亩,较当地品种增产23.0%,高产田达207.5公斤/亩。2010年在丰城市泉港镇因洪灾淹死的花生地上返秋(6月份播种)种植300亩,亩产大豆达181.0公斤/亩,按市场大豆价格5.6元/公斤,每亩挽回经济损失1 013.6元;在东乡县天隆一号与木薯套种,平均每亩增收大豆100.9公斤,可增加经济收入565.04元。2013年鄱阳县芦田乡成年早熟梨、李子果园套种天隆一号200亩,机械化播种与收获,亩产大豆103.3公斤,扣除人工、农药、化肥、收获等成本亩纯收入214.4元,经济与生态效益明显。
经过近5年的示范推广,天隆一号已在江西省进贤县、丰城市、东乡县、鄱阳县、新干县、樟树市、高安市等地区种植,深受当地种植农户的喜爱。当前,其推广区域仍在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天隆一号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天隆一号在江西省红壤旱地上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可为当地种植农民带来一笔不小的增收,为江西省的大豆生产和产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附表 天隆一号示范推广效果
[1]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编.江西统计年鉴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湖水秀,王家楠.江西省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潜力[J].大豆通报,1997(5):2-3.
[3]程春明,王瑞珍,吴问胜,等.新时期江西大豆生产与发展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42-44.
[4]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总结—2007年长江流域片[Z].2007:37-41.
[5]胡水秀,何水德.江西省红壤丘陵春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大豆通报,2002(6):8-9.
S331
B
1674-3547(2014)02-0049-04
2014-02-11
赵朝森,硕士,从事大豆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经费资助(CARS-04-CES27)
**通讯作者:王瑞珍,研究员,从事大豆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E-mail:dadouz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