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型大学学生二外日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2014-07-10苍丽影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日语学习动机动机

苍丽影,佟 葳

(大连外国语大学 公共外语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44)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二外日语教育出现了多种变化,如学习目的多样化、学习要求多层次化、学习动机复杂化等。要适应新的二外日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就必须调整传统的二外日语教学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意识等。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重视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动机是影响二语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一方面它给学习者提供开始学习的诱因,另一方面,动机影响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态度及语言学习的成绩,并可能导致其对学习的坚持或放弃。只有充分了解、掌握、影响、激发学习者的动机,才能使其努力程度向良性发展并使其日语成绩及语言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本研究以语言型大学二外日语学习者为对象,对二外日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性进行探究,力图使今后的二外日语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使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活动的展开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也期望对二外日语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二语学习动机研究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加拿大的英法双语教学。Gardner 和Lambert 经过多变量的因素分析,指出态度、动机和语言能力倾向跟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即语言成绩)之间呈现出相关性。此后,二者从社会教育学的角度把动机类型划分为“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1]。融合型动机是以了解目标语言社会的文化、参加目标语言社会的活动,成为目标语言社会的一员为目的的动机。工具型动机是指为了将来的工作、生活等把语言作为工作目的的动机,该动机是语言习得目的的功利性的反映。Deci 在自我决定理论中,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习本身的兴趣或愉悦而产生的动机,它存在于个体内部而不依赖于任何外部力量的驱动,具有内在动机的人会更积极主动地承担学习任务并在任务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主要包括兴趣、好奇心、学习欲望等因素。外在动机是指从事学习的行为是为了获得外部利益,如就职、分数、金钱等。学习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Deci 指出:“内在动机高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2]。

国外关于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是日本学者的研究。缝部义宪等对新西兰的大学生日语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学习动机与学习时间的相关性,得出了“工具志向强的学习者学习时间长的”结论[3];成田高宏对泰国大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得出了“融入志向强的学习者成绩高,利益志向强的学习者成绩低”的结论[4];郭大海、大北叶子对新加坡大学生日语学习动机极其对学习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得出了“成就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直接关系到新加坡华人大学生日语学习成绩的提高”的结论[5]。

2.2 国内日语学习动机研究

日语动机研究方面,王婉莹以清华大学为主,兼顾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就二外日语对学生进行了动机调查,发现不同于专业学生的8 种动机,并指出”信息考试型、自身提高型、文化型动机对动机强度影响较大”[6]。蒋庆荣以淮海工学院的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日语学习动机调查,指出文化动机和易学动机强度最低[7]。林艳华等通过对中南林业大学日语专业153 名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了“现实性、文化型、语言兴趣型、经济憧憬型、强迫型等8 种动机,并且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动机呈现出1、4 年级高,2、3 年级低的U 字形的趋势[8]。王冲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阐述理工科大学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性。发现理工科大学生所存在的自我满足志向、兴趣志向、工具志向、诱发志向4 种日语学习动机。并得出“工具志向对成绩产生正面影响,诱发志向对成绩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9]。于琰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日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指出”学生学习日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们对日本文化抱有较高的接受度”和“对未来就业问题的考虑”。并且首次指出“出国动机和社会责任动机随年级而下降可以看作是社会变化带来的影响”[10]。

由上述的先行研究可以看出,近年有关国内大学生日语动机的研究中,主要是动机类型的研究,少量的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动机类型和学习时间的研究,动机与学习者语言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调查对象又多是日语专业学生和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唯独王的研究是针对动机与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但对象同为理工科的日语专业学生。大连外国语大学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最具特色的语言型大学,应该具有不同于其他理工院校和南方高校的特征。而且语言型大学中的二外日语学习者与非语言型大学的日语学习者的动机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本研究以具有语言特色的大连外国语大学的二外日语学习者为对象,围绕二外日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力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语言型大学学生二外日语学习动机的构成;(2)动机类型与成绩的相关性;(3)二外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期望通过这三方面的研究为今后的二外日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3 研究方法

3.1 调查时间和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大连外国语大学的二外日语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0 份,回收57 份,有效回收率为95%。

3.2 调查工具和内容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参考王婉莹的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并结合本校的二外日语教学情况修改而成,共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二外的诸多选择中,你选择日语的动机”由25 题构成,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计分,形式为“A 非常同意(5 分)”到“B 非常不同意(1 分)”。第二部分是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分别对“在进行二外的选择时,是否接受过相关老师的指导”和“在二外日语的教学内容上你希望改善的地方”两题进行单项选择,力图从中找出影响学生动机的因素。第三部分是开放性问题,学生自由回答。笔者着重提示出两个问题:(1)二外日语的学习中,最感到困惑的是什么;(2)对二外日语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3.3 调查方法

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采取记名式调查,作为变相的成绩采用距离本次调查时间最近的学习者2013 年1月的期末二外日语考试成绩。考虑到学习者的日语水平,问卷采用中文形式。

3.4 分析方法

所得数据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 进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5 项动机类型部分进行因子分析,用方差极大法做因子旋转,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用相关性分析看动机类型与成绩之间的关系。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动机类型

通过对问卷第一部分的因子分析,抽取出7 个因子,分别为:兴趣型动机、融入型动机、成就型动机、社会责任型动机、考试竞争型动机、盲目从众型动机和娱乐型动机。共能解释总方差的73.24%,具体内容参照表1 和表2。从表1 来看,归属于因子1 的题项包括:我喜欢日文歌曲;我喜欢日语、对日语感兴趣;我喜欢日本的漫画、动画和日剧;我对中日两国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感兴趣;我想了解日本社会、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日语令我激动和兴奋6 项,体现了对日语语言、社会、文化等的兴趣,所以命名为“兴趣型动机”。这一动机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共能解释掉方差的15.14%。因子2 由“有机会的话,我想去日本留学;去日本旅游时可以用到;我喜欢日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我想结交更多的日本朋友,学习日语有助于我和日本人交流”4 项构成,这4 项内容表述了学习者与日本人交流和融入日本社会的强烈愿望,因此将其命名为“融入型动机”。因子3 集中在:都说大外日语专业很强,所以选择了该专业;我父母希望我学习日语;羡慕日语学得好的同学,我也想把日语学好;会说日语很酷,会让很多人羡慕4 个方面,反映了学习者满足于自我实现的心理,他们认为学好日语就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成就感。所以命名为“成就型动机”。另外,考虑到近2 年中日关系的微妙变化,预想到中日关系可能会影响到学习者的日语学习动机,在设计问卷时,笔者有意增加了这方面的问题。而下面的因子4 就证明了的确有此倾向。该因子中包括:我想了解日本政府为何三番五次地挑起争端,破坏和平;中日关系时常会处于紧张或冰点状态,我想改变这一不理想状态;我想赚日本人的钱;将来想从事对日外交工作,对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尽微薄之力。这4 项内容充分体现了学习者内发的社会责任感,也反映出中日关系再次处于冰点的历史背景下,日语学习者特别的心理状态。我们将其命名为“社会责任动机”。因子5 集中于“为考研做准备;对于中国人来说日语似乎比较好学;我想通过日语等级考试;以便在将来找工作时更具有竞争力”4 方面。反映了为考试和求职而学习日语的心理,我们将其命名为“考试竞争型动机”。该动机体现了在残酷的就职难的大环境下学习者紧张的应试型的心理状态。因子6 包括“听说二外日语过科容易;同班很多同学都报日语,所以我也报了”2 项。这是任何先行研究中没有发现的特征,这两项内容体现了学习者选择日语时盲目的、从众的心理状态,因此命名为“盲目从众型动机”。持有这种该种动机的学习者人云亦云,选择、坚持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产生不了任何内在的力量。因子7 只有一个题项,即“我喜欢玩日语版游戏”。这是典型的“娱乐型动机”。

表1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a. 经过16 次迭代

表2 全部方差分析

4.2 动机类型与日语成绩的相关关系及显著度分析

表3 的结果显示:在7 个因子中,兴趣型动机、成就型动机、考试竞争型动机与日语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说明在7 种动机类型中,考试竞争型动机和兴趣型动机对成绩的影响最大,这两种动机越强烈,成绩相应就越高。成就型动机对成绩的影响较大,说明学习者越想通过学习满足自我实现,就越有利于成绩的提高。这与先行研究中郭俊海和大北叶子的调查有一致性。社会责任动机对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即学习者越是力图改变中日关系,越是承载着因中日关系的变化而产生的社会责任,学习日语的热情会越高,成绩也会相应地得以提升。融入型动机与成绩呈微弱的正相关,说明该动机对成绩的提高影响微弱。这与成田的调查结果是相反的。因子6 与因子7,即盲目从众型动机和娱乐型动机与成绩呈负相关,说明越是持有这种动机,成绩便会越低。

4.3 问卷中反映出的二外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问卷中第二部分的“在进行二外的选择时,是否接受过相关老师的指导”这个问题,选择“接受过充分的指导”的被调查者比例仅为1.8%;选择“接受 过少许的指导”的被调查者比例为19.3%;选择“从未接受过该方面的指导”的被调查者比例则高达78.9%。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经受过二外选择上的指导。

表3 动机类型与日语成绩的相关关系及显著度

对于问卷中第二部分“在二外日语的教学内容上你希望能够改善的地方”这个问题,在分析中去掉对缺失值的考量后,选择“增加对日本社会文化的介绍”的被调查者比例为52.1%;选择“增加口语和视听课”的被调查者比例为33.3%;选择“增加场景会话的训练”的被调查者比例为14.6%。大部分学生希望在二外日语的教学内容上增加对日本社会文化的介绍。

5 对教学的启示

本研究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二外日语学习者为对象,进行了二外日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语言型大学的学生二外日语学习动机类型可分为:兴趣型、融入型、成就型、社会责任型、考试竞争型、盲目从众型、娱乐型七种。从动机类型与成绩的相关性来看,前五种动机类型与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后两种动机类型与学习成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兴趣型、考试竞争型动机与学习者成绩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两种动机越强,成绩相应就越高。所以,首先如何唤起、保持和发展二外日语学习者对日本文化的内在兴趣是二外教师必须思索的问题。迄今的二外课堂,由于课时少,教材内容繁多,教学多媒体优先于专业教学等原因,教师着重于单词、句型及教材中本文的单纯讲述。互动少,讲解多;积极性欠缺,沉闷型多的状态。笔者认为,角色扮演应正式地引入二外日语课堂,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习者不仅仅要熟练地运用文本语言,更要通过肢体、表情将之出神入化,以达到镌刻于心的目的。同时,在这样的练习中,通过老师的介绍、指导,加入一系列的日本本土文化的内容。二外日语学习者90%以上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少数的韩国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者会深刻体会到英美文化(或韩文化、意文化)与日本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比如英美文化的提倡也许正是日本文化中的禁忌等。通过内心不断地感受、矛盾、冲突、内化、才能不断地产生好奇、唤起兴趣、 增强探索欲。这样也就达到了二外日语教学的目的,即拥有了日语运用能力和日本文化的理解能力。

考试竞争型动机与学习者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综观该动机中的所有题项,无一不体现出毕业的出路带给学习者的压力以及焦灼的心态。由于考试竞争型动机是一种外在动机,所以在这种动机作用下的学习者可能会在目标(如获得证书、求职成功)达成之前非常努力,一旦目标达成之后或身体、心理达到极限后,便会放弃日语的学习。如此结果的话,这一最容易提高成绩的动机便背离了二外日语教学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能培养该动机类型学习者的内在兴趣,力图使学习者将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相结合,最终转化为内在动机,以此来激发、保持学习者持续学习日语的劲头,是二外日语教师应思索的问题。

成就型动机与学习者成绩之间也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该动机类型中的题项之一“都说大外日语专业很强,所以选择二外日语”的选择者为数最多。体现了本校专业日语对二外日语的影响。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发挥专业日语的优势,带动二外日语教学是二外日语教师需要思索的又一个重要课题。日本语学院每届录取500~600 名日语专业学生,四个年级总计2000名之多。而每年的二外日语学习者为260 名左右,两届计520 名左右。笔者认为,可以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充分发挥专业日语学生的语言及对日本文化理解的优势,以“互帮”、“互助”的形式,通过定期举办“日语角”、“日语文化沙龙”等活动,让二外日语学习者在乐趣中学,在实践中学。

社会责任动机与学习者的成绩也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此次调查中的社会责任动机有积极意义上和消极意义上的责任两方面。积极的社会责任动机说明学习者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有着客观、正确的认识,消极的社会责任动机则意味着学习者认识层面的欠缺性。教师自身的语言和行为负责与否,对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认识正确与否,将通过日语课堂直接影响责任教育的效果。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习者的人格,所以要使学习者产生积极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动机,教师自身应该具有源于对客观事实基础上的正确认知所产生的社会责任感。

融入型动机与学习者的成绩呈微弱的正相关,与先行研究不同,此次调查体现出该动机对二外日语学习者成绩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该动机具有普遍性,如何能够将其转化为兴趣型,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深思的。

盲目从众型动机与学习者成绩呈负相关的关系,分析问卷中的第二部分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没有进行充分的指导”是导致该动机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每年度二外日语选择前,教师要对学习者进行充分地指导,先搞清楚学习者的初选动机,再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建议和意见,要让学习者清楚二外日语的目的在于运用日语这门语言,达到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等。

在开放题中,学生感到最困惑的是,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现用教材中的单词量太多(每课100 个以上的单词),句型太难(二级文型),内容跳跃性大,没有衔接,课时少,进度快等。而且学习者普遍要求增加对日本文化的介绍和增加场景对话,提供与日本留学生交流的机会等。

综上所述,由于多种学习动机与成绩呈现出很强或一定的相关性,作为二外日语教师,首先要通过问卷及访谈的形式明确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其向良性发展,必要时需要激发和改变学习者的原始动机,最终形成最能提升语言效果的积极性动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二外日语教学的目标,培养出既具备高超的语言能力又能充分理解日本文化并能达到良好沟通能力的日语人材。

[1] Robert Gardner, Wallace Lambert.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Newbury House, 1972.

[2] Zoltan Dornyei, Ema Ushioda.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 [M]. Longman, 2001.

[3] 縫部義憲, 狩野不二夫, 伊藤浩克. 大学生の日本語学習動機に関する国際調査ーニュージーランドの場合ー[J].日本語教育, 1995(86): 162-172.

[4] 成田高広. 日本語学習動機と成績との関係ータイの大学の場合ー[J]. 世界の日本語教育, 1998(8): 1-11.

[5] 郭俊海, 大北葉子. シンガポール華人大学生の日本語学習の動機付けについて[J]. 日本語教育, 2001(110): 130- 139.

[6] 王婉莹. 日本語における学習者の動機づけについてー中国の総合大学の場合ー[J]. 国文白百合, 2005(36): 75- 85.

[7] 蒋庆荣. 关于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调查[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6(6): 117-120.

[8] 林艳华, 张沉香, 杨艳萍. 关于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化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3): 149-151.

[9] 初向娟, 王冲. 理工科大学生日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9): 189-192.

[10] 于琰. 中国大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J]. 创新性研究, 2012(1): 55-59.

猜你喜欢

日语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