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道德医生”成社区好帮手
2014-07-10何敏华
文/何敏华
岱山“道德医生”成社区好帮手
文/何敏华
近日一大清早,岱山县73岁的“道德医生”刘全国赶到县第一人民医院旁的一家快餐店回访。一个多星期前,他“出诊”了该快餐店污水外溢的不文明现象,此时该段排水管道改造即将完成。
2013年6月,高亭镇嘉和社区专门在社区内开设了一家诊所,启动“道德门诊”。退休老干部刘全国能说会道,在群众中颇具威望,被推选为首批持证上岗的“道德医生”。只不过他“把脉”的不是病人,而是社区内的不文明现象。
社区“老娘舅”持证上岗
嘉和社区党总支书记乐水红介绍,现在社区配有8名“道德医生”,8名“道德护士”,一周五天轮班义务“坐诊”。成员除了来自社区内退休的热心老人,还有在职的律师、医生等群体,领取社区颁发的工作证后义务上岗。
在这些“道德医生”们的记忆中,病症最严重的一起不文明现象发生在“门诊”开设之初。
家住嘉和名邸的乐先生前来“问诊”。楼上住户未经协商私自改变卫生间管道位置,致使乐先生家的卫生间天花板多了一个直径20厘米的孔洞,房子结构遭到破坏。
而楼上的陆先生却不以为然,认为在自己家里打孔十分正常,拒绝赔偿。本是邻里间的装修小纠纷,双方交涉时却一言不合,冲突愈演愈烈,甚至动了粗。
“就诊”后,“道德医生”经过一个星期十几次的上门“出诊”,陆先生终于开了窍,同意赔偿楼下损失费和精神安慰金1万元,双方成功和解。
“本身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聘用这些有威望的老人为‘道德医生’,群众也愿意信服他们。”
乐水红坦言,很多社区内的矛盾就是繁杂琐碎的衣食住行,在“道德医生”协调下,诸如公共场所晒被子、宠物扰民、楼道卫生、邻里失和等不文明现象得到顺利解决。
“道德医生”提高社区工作水平
“道德门诊”开张近一年来,已“接诊”40余例社区不文明现象,“医治”成功率达90%以上,平均治愈时间2.5天。
在嘉和社区道德门诊室有一本厚厚的“道德簿”。里面详细记载了“道德诊断”过程中的时间、病症、处方和回访结果,方便跟踪“护理”,直至“治愈”。
为了让“道德门诊”更好地服务群众,畅通最后一公里,社区还开设了道德点评窗,通过文字、图片、ppt等形式,将一段时间的“道德门诊”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展示,并组织社区居民对点评窗参观、评价,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无记名投票。
乐水红介绍,除了“道德医生”该社区还组织了“道德巡访团”、“道德新闻眼”,全方位提高社区服务居民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