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敏法:治村三十六年的『常青树』

2014-07-10陈道平

浙江共产党员 2014年9期
关键词:常青树日托陈村

文/陈道平

陈敏法:治村三十六年的『常青树』

文/陈道平

在村文化大礼堂里,陈敏法(中)在“晒廉会”上回应村民质询,解答村账收支情况。

他当村干部36年,把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的薄弱村带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前沿。在连续22年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他一直保持先进本色,是老典型中的一棵“常青树”。他就是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下陈村党支部书记、省优秀党务工作者陈敏法。

改革一直是“先头兵”

“初一糕,初二糕,初三落路桥,初四吃得精打光。扁担两头尖,出门赚现钱。”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流传在下陈村的一首打油诗,也是当时该村贫穷落后的真实写照。

1978年陈敏法刚担任大队长时,下陈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由于人多田少,当时村民的吃饭都成问题。不得已,村民们只好偷偷地干起了补鞋、做服装等副业,后来从事工商业的村民越来越多,于是土地撂荒问题随之而来,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时这一问题到达顶峰。由此,陈敏法于1992年提出了“以田入股,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思路,在台州市率先实行土地流转。

“股田制”很快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2013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亿元,集体经济收入3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8860元,其中村民每人股份分红3000元。

“喏,这是我们村正在建设中的老人日托中心,建成后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可以解决村里近200名老人的日托问题。”站在正在兴建的下陈村日托中心建设工地,陈敏法介绍,原来老人活动中心只有160平方米。据悉,此中心是目前台州市第一家由村级集体投资建设的老人日托中心。

300 多万元“种文化”

“坐在路廊头,蹲在毛竹下,站在门口头,卖卖白搭到年头。”谈起上世纪80年代初下陈村村民文化生活的缺失,村里的老人感慨万千。

“经济富了不算富,文化‘富’才是真正富。”1994年,陈敏法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开始规划文化建设蓝图,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分四期建设,最终于2012年建成了农民文化大礼堂。目前,村里已建起了武术队、舞龙队等28支群众性文体队伍,影响已辐射到周边9个村落。

文化大礼堂兼具阳光村务管理功能,村里28项关于党务、村务等各方面的制度全部上墙,近年来又尝试开展以干部述廉、村民问廉、村监会督廉为重点的“晒廉会”试点工作,营造出农村廉政文化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常青树日托陈村
“宝藏”与“观象”将于11月22日举行观赏石陈村专场拍卖
德国投资55亿扶植日托所
How to Improve Pupils’ Learning Interest in English Classroom Activities
山海谣
德国:投资55亿欧元扶植日托所
阳光下的舞姿
——上海市第十二届老年教育艺术节中银常青树杯舞蹈展演暨比赛侧记(一)
在陈村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
爱情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党史学界的常青树——贺张静如学兄从教六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