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势在必行
2014-07-10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吕景舜杨怡男
·文|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吕景舜 杨怡男
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势在必行
·文|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吕景舜 杨怡男
十八届三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理论创新,确立了“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重要政策导向。积极引入民营企业并发挥有效作用,成为航天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当前,我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航天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进一步加快,但航天技术应用转化及产业化应用发展相对滞后,积极引入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可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市场化机制灵活的优势,从而形成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新的发展契机。
一、引入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及应用的重要意义
加速航天技术转化,推动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影响力意义重大,是当前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也是加快航天领域军民融合、推动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共赢的着力点。
1.航天技术的转化应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积极推进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将航天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题主线的重要举措。航天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两者融合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航天产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各国在空间基础设施领域的连续投入与系统建设,航天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基本同步,并具有与经济发展“反周期”特点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推进航天技术转化应用,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是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根本要求。主要航天国家将航天产业发展作为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的重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速航天产业化进程,积极倡导航天向商业应用的转变,谋划航天技术与航天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空间、地面与终端产品制造、运营服务以及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航天产业链,构建国际一流航天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天产业。
积极推进航天技术转化应用,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带动其他高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航天产业作为各国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高技术产业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且具有极强的产业联动和示范作用。航天产业带动了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不断催生新的高科技领域。
积极推进航天技术转化应用,面向大众提供服务,是促进普通民众享受高科技带来实惠和便利的重要途径。世界航天强国加速由为军事和政府服务为主向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为主的转变,航天技术转化速度不断加快,航天技术应用正在从提供政府、军事服务向为满足大众消费服务扩展。航天产业尤其是卫星应用产业正在为适应大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而拓宽服务领域,赢得更大市场。
2.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应用的必要性
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应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投资一直占航天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应用投资的90%以上,但其效益较低。事实上许多军工国有企业在技术转化市场的竞争力弱化,大量的资金低效甚至是无效投入,需要后续投入大量的国有资本去输血、去挽救。
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应用是推进航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我国航天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需要对行业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收缩国有资本投资范围,引导民营企业进入,有利于国有企业集中力量于国防工业的关键领域,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对国防工业的影响力。
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应用是优化航天产业资源配置的科学选择。航天企业改革从最初的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到转型企业经营机制,都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只有盘活社会资本存量,引导民营企业进入航天产业,才能调整国有企业布局,提高国有航天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应用是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民营企业的进入在带来资源的同时也将带来了竞争,不仅有传统航天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竞争,还有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这也会给航天技术转化应用注入活力,促使各个企业关注新技术的研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理性的市场主体。这种竞争将会使整个航天技术转化应用领域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迫使每个参与主体实施高效生产,迅速淘汰落后产能。
3.引入民营企业加快推动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可行性
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民营企业有进入的动力。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属于技术及智力密集型产业,其前期研发需要大额资金投入且风险较大,但是一旦研发成功投入使用,成本会大幅缩小,技术的垄断性使其附加值极高,利润可观。且诸多航天技术的应用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能在各方面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民营企业可在与航天企业的合作中提升成熟的新技术优势,充当行业的领头羊,积极推广新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例如美国的能量薄膜公司(Power Film)就在参与美国NASA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开发评估项目中掌握了非晶硅薄膜技术,从而成为该行业的一流生产商及销售商。
我国实行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民营企业进入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市场提供了大好时机。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航天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点越来越多,军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和技术也迅速发展,这些都为航天技术的军民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经济技术支持,为掌握先进技术的民营企业进入航天技术转化应用领域带来了大好时机。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航天技术转化应用领域受“看不见的手”的调节,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为民营企业进入航天技术转化应用领域提供了政策保障。
我国民营企业已完全具备了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实力。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现代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民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截至2014年1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有1268.46万个,占企业总数的82.3%,仅注册资本就高达40.04万亿元。民营经济的增长率比国有经济的增长率高出许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少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实力雄厚、全国知名的大企业集团,在国内或国际证券市场上市,资产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急切需要向各个领域扩张,以发挥更大的价值,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市场正是民营企业非常有前景的选择。
民营企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历了市场经济的熏陶和自身的实践,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民营企业产权明晰,创新精神、市场观念和成本意识强,管理灵活,与传统的军工企业相比,在管理理念、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引进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民营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资本、产品技术和使用的机器设备等方面也具有相当的潜力,有的甚至已经优于传统的军工企业。
民营企业在管理理念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有效的管理可以放大组织的整体功能,甚至远大于组织内各因素各自功能之和。民营企业大都注重管理,相对于国有企业半计划、半市场的管理方式,民营企业采用的是完全的市场管理模式,一切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不断降低成本,时刻保持企业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民营企业还善于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如引进质量管理模式、绩效考核制度等,不少民营企业还设有专门的营销设计团队。民营企业整合资源的方法灵活,对于人、财、物,均可以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利益机制的驱动作用,全方位地运用社会资源。这些都将为航天技术转化应用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其产业生命力。
民营企业在引进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可以利用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薪酬待遇方面的优势等吸引许多专业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民营企业介入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后,也可以催化传统航天企业在管理机制,尤其是激励机制上的突破和创新,增强航天产业的人才凝聚力。
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优势。与大型的国有军工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从规模上来看基本属于中小企业。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的生命之源与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中小企业由于其所面对的市场结构与自身特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不仅在战略上强化技术创新观念,还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和环境状况,扬长避短,科学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计划,选择合理的战略目标,施以正确的创新方式,从而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力争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存活下来。民营企业的这些特点将直接引导航天技术基于市场需求不断创新、转化和应用。在一些新技术领域,尤其是在IT、光电、新材料等方面,民营企业相对于军工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主要航天国家推动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的典型实践
主要航天国家积极支持和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尤其是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以美国为例,通过对其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的跟踪研究,特别是对军用技术成功转化和应用实例的跟踪研究发现,每一项技术的产业化,都是通过相关政府部门或研究单位与民用机构或民营企业密切合作实现的。
1.一般做法
经研究总结,根据技术类型和技术转化过程中涉及的人员、组织和途径不同,国外主要航天国家航天技术的转化应用形成不同的模式。就通常情况而言,大体分为直接转移和适应性开发两种类型,而这两种类型又依据转化应用前后单位情况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如表1所示,共形成内部直接转移、外部直接转移、内部适应性开发、外部适应性开发四种不同的航天技术转化应用模式。因本文讨论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的问题,仅涉及外部情况,故只讨论外部直接转移和外部适应性开发两种模式。
表1 四种主要的航天技术转化应用模式
以美国NASA为例,其推动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一般做法是:首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技术成熟度,由NASA研究开发出一种解决某一问题的新技术,进一步研究出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法和途径,然后通过中介机构找到对这项技术感兴趣的企业或其他组织,由这些企业运用这项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或升级现有产品,此为外部直接转移模式;或者提出某种技术和产品的基本路线图和应用前景,以研发项目形式支持中小私营企业进行军民两用技术或产品的研发或升级,进而通过产权转让或双方共有产权、企业负责推广等形式实现技术和产品产业化过程,此为外部适应性开发模式。
此外,为有效实施和推进航天等军工领域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美、英等主要航天国家均从国家层面设立了协调管理机构,制定并颁布了明确的鼓励政策和推进措施,每年推行多项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计划提供资金支持。
2. 合作情境
以NASA为例,根据不同的合作需求,NASA与民营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不同层面的合作情境不同,主要情境有以下几种:
1)针对具有良好的沟通基础和合作背景的民营企业,可在NASA技术专家的帮助下,充分利用NASA的技术优势和自身的市场敏锐性,对NASA成熟技术进行优化改造,形成满足商业化市场需求的产品,有效地将航天技术转化应用于航天以外的民用领域。
2)NASA将其在军民两用技术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拥有许多高水平的技术专家、技术与设备装备以及优势技术向外发布,积极推动技术向外转移与应用。民营企业在了解了NASA的技术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充分利用NASA的技术实力,开发出性能优异的民用技术与产品,并进一步推广应用。
3)NASA将其开发的创新技术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转移到具有市场化运作经验的民营企业中,从而实现了技术的产业化。处于市场竞争中的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其市场化运作经验,进一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航天技术的产业化。
4)NASA提出技术需求或已经开发出基本技术,在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时,通过技术中介机构的帮助或通过对外发布技术通告,提出技术需求和合作条件,寻找到最适合的民营企业技术合作伙伴。以资助研发项目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民用技术,将民用技术与军用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使用效果更佳的、满足军用设施需求的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一方面充分利用民营企业活跃的创新观点和研究手段,有效地提高新技术的发展速度,使其更快地应用于航天领域,一般先将民用技术吸纳,发展为可军用的技术,再将得到军用验证的技术推广和转移到民用领域;同时,使具有市场化经验和热情的民营企业,在得到军用需求验证并授权后,充分利用与NASA合作中得到提升的、成熟的新技术优势,充当行业的领头羊,积极推广新技术的市场化应用,从而实现技术的产业化。
5)NASA利用自身丰富的空间活动经验、专业人才资源和丰富的地球图像信息资源,寻找具有较强合作意愿、一定技术基础和市场经验的民营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积极支持和配合其开发航天创意产品,推动航天知识的普及与已经解密的地球图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航天机构或航天企业既有资源的产业化。
3.典型案例
仍以美国NASA为例,选取3个典型案例进行介绍。
(1)可吞服的体温探测药丸技术产业化
为监测航天员载人空间飞行时的体温状况,减少或及时处置对航天员的意外伤害和突发状况,NASA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此项技术的研究,由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负责,组建了项目研究小组,并吸纳了已拥有该项技术研究基础的民营机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参与。在NASA 7.5万美元的资助下,利用该实验室已有的技术基础,再集成最新的航天技术,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开发出可吞服的热监视系统药丸。
1988年,位于佛罗里达州的HQ公司(现名为人类技术公司)获得商业化推广这种药丸的授权,购得该项技术的专利权,在全球范围内独家商业化推广这项测温药丸技术。该公司利用自身市场化运作经验,迅速将此项技术推广至运动领域、消防、食品处理、造纸等行业领域,实现了该技术的产业化,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利用航天技术设计制造泳衣的航天技术产业化
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航空研究任务分部在流体动力学领域和减小拖曳力方面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该中心将其优势技术对外发布,一些从事泳衣研制的民营企业了解到NASA的这项优势技术后,主动寻求NASA的帮助和合作,以利用NASA的航天技术优势,研制能够帮助运动员减小水中拖曳力的泳衣。其中,洛杉矶的Speedo USA公司是在此领域发展比较成功的运动器材研制企业之一,该公司利用NASA技术开发出了世界顶级的泳衣,已被奥运会等世界顶级赛事运动员广泛采用。
★ Speedo USA利用NASA的技术设计开发世界顶级泳衣
(3)增进教育和娱乐的航天地球图像信息技术产业化
NASA利用其拥有的在地球图像领域的丰富资源,与民营的地球仪制作机构轨道全球公司(Orbis World Globes)密切合作,全力配合与帮助其设计和开发了不同尺寸的仿真地球仪,将地球图像信息转化成了直观的地球仪产品,实现了航天地球图像信息的产业化。
三、我国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现状
2005年2月国家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通常所说的“非公经济36条”)第六条明确规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非公有制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这就在政策上正式打开了允许民营企业参与航天装备科研生产和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大门。
自此以后,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已经广泛参与到国防科技工业生产体系中来。据悉,全国已有400多家高科技民营企业获得我军装备承制单位资格或通过初审,加盟我军装备研发生产,成为推动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目前民营企业在全军装备竞争性采购项目已取得25%份额,航天装备科研生产领域也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参与到部组件生产供应中来。虽然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参与到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空间生物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领域,但由于航天产业一直被作为特殊行业对待,以及目前存在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诸多障碍,民营企业的参与度与参与空间并不充分,总体上而言民营企业对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参与还处于初级水平。这造成了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的资源浪费,也严重影响了航天技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巨大带动作用的发挥。
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航天技术转化应用领域,必须准确掌握民营企业各方面发展需求,协助清除其进入航天技术转化应用领域的障碍:
1)法律法规方面的滞后性障碍。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研生产建设,但这些仅仅是政府的政策性文件。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滞后于客观现实和形势发展要求,对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相关市场,尤其是航天装备科研生产和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尚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国有航天企业担心触犯政策底线不敢与民营企业合作开展技术转化,民营企业空有合作意愿而无从下手。
2)融资、投资方面的障碍。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具有国防高科技产品研发风险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的特点,而许多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困局,这也是其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较大障碍。
3)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障碍。民营企业缺乏规范的信息沟通渠道,对航天技术和产品的优势以及发展现状掌握很少,很难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与航天技术之间的关联,在与市场需求信息对接过程中,丧失很多机会;而航天技术人员对市场需求信息了解认识不足,也难以自发寻找合适的民营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4)民营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障碍。尽管我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发育不够成熟、生命周期过短,一般不超过10年,因此,若将航天技术转化应用项目交给民营企业,对国家和航天企业来说,存在很大风险。另外,大多数民营企业保密制度不完善,甚至根本没有保密意识和相关制度,而相当一部分可转化应用的航天技术仍在航天型号中广泛应用,其技术和工艺属于国家秘密范畴,必须有完善的保密措施进行保障。民营企业自身的种种原因也使得其难以满足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门槛”要求。
四、推动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思路和主要途径
1.基本思路
推动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军民融合、寓军于民,促进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紧紧围绕航天科技工业“转型升级”,以航天军民两用技术和航天优势技术为重点,做强体现国家意志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一批促进国民经济和支撑航天产业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群;提高航天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的能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军民融合协调指导,实现航天产业军民融合能力的统筹协调,为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推动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要坚持“四个立足”:
——立足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充分发挥航天技术和能力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资源整合重组,形成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公司为支撑、生产要素配置合理的航天技术产业链,使航天企业和民营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准确定位,谋求共同发展。
——立足航天技术优势,加强资产运营和价值交换。充分发挥航天技术和设备设施优势,大力开发与航天型号及配套产品技术同源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快卫星应用、绿色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化进程,尽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航天企业应以航天优势技术和设备作为主要合作资产,与业务协同性较高的民营企业开展合作,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探索与航天企业内外的融资平台进行资产和价值交换,获取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促进航天优势技术基于市场需求转化应用,支撑航天产业持续发展。
——立足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把自主创新作为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关键,健全军民融合产业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着力加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并按照加大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推进产业化、提升产业规模的思路,加快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化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对国民经济具有带动作用、对航天型号能力具有骨干支撑作用的高技术产业群。
——立足市场配置资源,改革航天技术和产品运营模式和体制机制,在政府组织协调和指导下,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结合航天企业技术优势和民营企业市场经验,实现双方在航天技术产业链中准确定位、自主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
2.主要途径
基于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现状,围绕不同发展需求和可引入民营企业的领域和范围,提出推动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相关保障措施。
(1)国家层面
国家应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推进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提供政策保障,确保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在政策依据上“有法可依”。加快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具体政策措施,并出台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给国有航天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时吃下“定心丹”。完善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对于一些成熟航天技术,在保护专利人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转让给民营企业进行生产,民营企业和国有航天企业各自取得比较收益;民营企业和国有航天企业共同投资研发的成果,可以共享投资收益。
建立统一协调机构,为推进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提供组织保障。成立航天技术转化推进组织,协调国有航天企业、民营企业和科技部门的相关工作,负责协调各方利益,减少阻力,提高效率;大力发展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孵化器作用,提供法律咨询、科技信息咨询和交流、项目对接和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知识产权评估、技术等级评定等配套服务,实行高效率的运行机制,推行项目化的组织管理。
设立专项计划或资金支持计划,为民营企业提供研发资金支持。对一些高科技和前瞻性的具有军民两用前景的项目,可通过计划支持一些具有技术基础的民营企业开展研发工作,资金主管部门以专家组的形式对申请该基金的民企进行评审、考核和发放,并明确基金的最终使用方向;项目研发成功后,主管部门具有该技术的优先验证权和使用权,经主管部门授权后,民营企业可进行商业化推广。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国有航天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一方面为国有航天企业发布自己招标信息、技术和设备优势等信息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解航天技术转化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展示自身资源的平台。
实行“贯标”政策,完善军标、行标体系。当前,在不影响航天型号及其配套产品整体性能、技术水平和安全的条件下,应淡化军民界限,强调性能规范,尽可能减少独特的、摒弃未及时更新且落后于标准发展的军用标准和规范。鼓励采用能满足军事需求的民用标准和性能规范,并以国标或行标形式予以固化,逐步把国标变为军品主体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军品和民品的标准体系。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管。明确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责任、义务和权力,完善激励措施,减少其带来的弊端。加强对民营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促进民营企业保密制度的建立,检查其履行保密制度的情况,避免出现机密泄露的现象;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势,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航天工业,引导各企业间公平竞争、良好发展,打击恶性竞争。
(2)国有航天企业层面
以军民两用技术为切入点,与民营企业展开合作。针对部分民营企业占据优势的技术或产品,进行合作开发军民两用技术,技术研发成功并经验证后优先运用于航天型号项目,民营企业经国家认证后可进入国防装备承制单位供应商库。后续在不影响航天型号安全和国家秘密的基础上,双方可合作,充分利用国有航天企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民营企业丰富的市场化运作经验,实现该技术的产业化推广。
国有航天企业也可直接选取成熟技术或产品,寻找具有丰富市场化运作和相关技术产品开发经验的民营企业合作,通过产权转让或双方合作等不同方式,进行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利用航天丰富的技术人才资源、已解密的部分航天图像信息资源、技术装备资源,与市场上运作经验丰富、处于行业引导地位的民营企业合作,合作开发航天创意产品。
航天企业还应就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与民营企业大力合作。一方面可借助民营企业渠道与资源,学习民营企业相关经验;另一方面也可在与民营企业合作框架内谋求人才激励和管理机制上的突破和创新。如在吸引人才方面,可以采用待遇优厚、行动自由、短期聘用与长期支持相结合的政策,引进具有创新思维、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精尖人才;同时对专利持有人和科技成果拥有者可允许人力资本在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中持股,同时也鼓励智力成果参与企业的分配;此外航天企业需要改变观念,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对技术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高层决策者根据战略和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的需要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管理知识和技巧的多项培训,特别是要重视复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训练,以适应融合创新的需要。
(3)民营企业层面
民营企业应在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修炼。民意企业应加深对保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自身的生命存续期;民营企业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良好的业绩,建立良好的信誉,增强与航天企业的信任与理解,为进一步发挥作用奠定基础。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外部的市场环境,结合着自身的资金、技术、资源和能力来选择参与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途径,既可以购买相关航天技术专利进行转化应用;也可以与国有航天企业合作开发新的军民两用技术或对原有航天技术进行升级研发,双方共享研发收益以及后续产业化收益;可以收购出卖的航天企业资产或成立合资公司;可以参与军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也可以同军工企业结成稳固的战略联盟。
[1]孙薇,仝爱莲. NASA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方兴未艾[J].中国航天,2009(12):13-15.
[2]陈一博.关于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思考[J].国防技术基础,2006(4):20-23.
[3]仝爱莲.国外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之管理[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9(3):3-5.
[4]程茜.关于我国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研究[D].吉林:吉林财经大学.2011.
[5]仝爱莲,孙薇,张楠楠.国外航天领域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案例研究(一)[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8(9):3-4.
[6]仝爱莲,张楠楠.国外航天领域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案例研究(七)[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9(10):3-4.
[7]仝爱莲,张楠楠.国外航天领域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案例研究(九)[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0(5):3-5.
[8]应育周. 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的障碍及对策[J].中国军转民,2005(5):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