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产业加速军民融合的思考

2014-07-10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黄翔

卫星应用 2014年9期
关键词:军民集团公司航天

·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规划计划部 黄翔

航天产业加速军民融合的思考

·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规划计划部 黄翔

冷战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兼顾强化国防能力,以期实现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双赢,军民融合的战略思维应运而生,其实质是追求“军需-民用”两大体系对接交融、相互促进、双向共赢的综合效益。如今,这一思维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企业和军队的普遍共识,并成为这些国家军民融合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源。军民融合,也译作军民一体化,目前国内外还未形成统一、明确的定义。1994年,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在《军民一体化的潜力评估》报告中给出的定义是:“军民一体化,是把军品工业基础同更大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这一定义被西方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广泛接受。

军民融合内涵可以更加具体地理解为,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运用国家经济社会精华资源强军,运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提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项大战略。《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3》称,截至2012年底,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军民结合专项资金或通过其他渠道支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资金总额达16.6亿元,同比增长33.5%。这些资金有的用于军转民专项扶持,有的用于军民技术双向转移。

世界军民融合发展的趋势

20世纪70年代,军民融合概念首先由美国提出,最早叫“军民两用技术”。1997年,美国颁布《国家安全科学技术战略》和《国防授权法》,明确提出美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既满足军事需求又满足商业需求的先进的国家技术与工业基础,要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

军民融合发展,根据不同的国情,有不同的内涵。一般意义上的军民融合包括:①发展军民两用技术(Dual-use technology);②加强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ition);③实行国防部门采购商业市场上可获得的产品、技术和服务(Commercial Off-The-Shelf);④在国防采办全过程推进军民融合;⑤在国家职能部门层次上推进军民融合;⑥在产业链分工层次上推进军民融合;⑦在科研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推进军民融合等。

对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军民融合发展历程和做法的研究分析表明,当前世界军民融合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一些特征:

(1)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已成为全球国防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军事强国都经历或正在经历一个由军民分离、军转民、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发展的历程。

目前世界形势总体缓和,有限度的国防投资政策将长期维持。为了能在国防投入减少的情况下保持军事优势和国防工业活力,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成为各国普遍选择。随着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融合的条件也日渐成熟。军民融合发展成为国际潮流,并呈现出稳步推进的趋势。美国是典型代表,已进入到融合发展阶段;欧洲一些国家军民融合发展也比较成熟;俄罗斯、印度正在探索阶段。

(2)在国家扶持下,军工企业都纷纷抓住军民融合发展机遇,实现了做强做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跨国大型军工企业集团不断涌现。

各国纷纷出台军民融合发展的引导性政策,并随后跟进具体的鼓励和操作性政策、计划,以及经费投入支持等。国防军工企业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和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为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通过资源市场化配置、资本市场化运作、产业市场化发展,波音、洛马、EADS等军工企业已成长为世界级跨国大型企业集团。从企业兼并重组案例中,可以发现,健康、强壮的业务组合和能力是兼并重组占有先机的核心竞争力,单一的军品业务很容易被兼并收购。

(3)军工技术的转化日益受到重视,转化形式越来越丰富,转化渠道和平台越来越专业化,“军工技术二次开发” 不断涌现。

美国是积极推进军民一体化建设的典型国家。冷战结束后,其《重组美国国防工业》,就是力图实现军民科技工业一体化的总计划。它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军政联合协同机构,构建军民结合型企业,制定军民一体化的政策法规,实施各种军民一体化建设的专项计划,逐步形成了军民融合的国防建设体系,从而提高了整个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增强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例如,洛马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系统集成、航空、航天和技术服务,都是军民两用的技术。

俄罗斯采取“先军后民”模式,这是一种既可避免军民分离弊端,又可以保持独立军工体系的做法。这是俄罗斯国家战略和各种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下,向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发展态势。俄罗斯军民两用技术在国防工业方面可占70%以上。

日本作为战败国,因受国际公约的约束,长期以来走的是一条“寓军于民”的道路,不设立专门的国有军工企业,主要依靠民间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发展武器装备,这实际上就是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为保护可生产军品的重点民间企业和主要军品生产线,日本政府将军品产值占企业总产值10%以上的企业列为重点军工企业,如三菱重工业公司等,并从经费、政策、管理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国家对军民融合的要求及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出了一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军转民”深入有效开展,“民参军”也迈出了关键步伐,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呈现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格局。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对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迫切需要从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起来。实践表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是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国家安全与发展相统一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对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建设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的指示,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统筹经济和国防建设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军民融合的战略定位和形势将进一步明晰。2014年,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对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新的更高要求的落实,军民融合进入一个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我国将在国家战略的层面进行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军用高技术在支撑武器装备发展的同时,也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让国防科技工业能军能民,“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为的就是让一份投入带来两份产出。作为承担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重要职责的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于2009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印发了4个年度的《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在拓宽军民技术信息沟通渠道,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有序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能够促进军民资源统筹,提高军民信息互通、共享水平。运用军工优势资源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利于工业内涵式发展,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扩散,能充分发挥军用先进技术的引领作用,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高新技术产业群,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正确指引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下,我国军转民工作正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随着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不断深入,军工企业将进一步开放,军与民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今后军工协作配套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和社会优势资源将更顺畅地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军转民”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将逐步得到消除。军民之间的合作将更趋多样化,军民间的互相参股、技术入股、资产重组、兼并收购也会变得并不那么鲜见。

★ 首届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

2014年5月26日,由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的首届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在北京举行。此次展览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展示民营企业先进科技成果,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信息互通,在武器装备建设领域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实现富国强军奠定坚实基础。展览共遴选100多家优势民营企业参展,既有大中型企业,也有小微型企业,参展产品涵盖了网络与通信、制导与控制等十几个专业领域。在展览信息发布区,有关主管部门集中发布了关于简化军品市场准入程序、建立采购信息交互机制等12项推进“民参军”的措施以及多项装备采购需求。

截至2013年底,列入总装备部装备承制单位名录和获得国防科工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2000余家企业中,民营企业超过1/3,部分优势民营企业还承担了整机或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武器装备建设亟需的新鲜血液。近年来,“民参军”取得显著成果,不仅有效提高了武器装备建设质量效益,也带动了民营企业自身能力提升。

在首届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上,一本包含253项全军装备采购需求公开信息的小册子,成为民营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据介绍,这是我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发布装备采购需求信息。信息交流不通畅、军方需求难获取,一直是民营企业参与军队装备市场竞争的瓶颈。为了扩大信息交流渠道,使民营企业及时掌握军方和军工部门的采购需求,总装备部从各军兵种上报的装备需求中,遴选出253项装备采购需求公开信息,并将其汇编成册,供民营企业查询参考。《装备采购需求公开信息册》需求信息包括名称、功能及用途等内容,涵盖了陆、海、空、天、电等应用领域。

“军民融合发展,必须破除信息壁垒。”据介绍,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将在2014年内开通运行,定期发布非涉密采购政策和需求信息,获取企业的技术与产品信息,与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顺畅的交互机制,解决“民参军”过程中信息交流不通畅的问题。2015年将设立装备采购信息服务中心,制定《装备采购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规范信息发布工作。2017年前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工作,建立多部门之间、军地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与公平竞争。

航天产业应加速军民融合

逐步推进航天工业军民融合,既是国家的战略部署,也是属于军工企业范畴的航天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军民融合式发展,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政府意愿,更不应该是一种政治口号,而应该成为所有立志有所作为的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的一种自觉行动。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和国家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提出的战略要求。富国强军是党和国家要求集团公司必须履行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军民融合发展为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提供了有效途径,是兼顾富国和强军两大战略任务的基本手段。

同时,军民融合发展是军工集团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途径,按照党和国家“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要求,一方面应该也必须让国家投入发挥更大效益,将技术优势和制造能力转化为产品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另一方面为保持一定的保军能力,军工集团发展将更多地面向服务国民经济领域,而军民融合发展是军工集团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以企业为定位、面向市场转型升级的战略途径。

集团公司军、民相关资源具有兼容性、互补性和各自的比较优势。坚持军民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利用二者的兼容性,通过军转民、民转军、寓军于民战略的实施优化资源配制,节约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互补性特别是各自的比较优势将相关科研活动、产品制造流程、生产设备设施建设、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领域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融合。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来看,军民融合搭建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桥梁,实现了技术、能力、人才、管理、文化等资源的相互转化和传递,形成相互牵引、相互补充、相互激励的运转机制,实现“军民一体、良性互动”的良好发展格局,进而促进集团公司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持续发展。

集团公司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全面促进四大主业的协调发展和相互融合,“十一五”末不仅实现了“两个一千亿”的发展目标,而且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产值已占到总收入一半以上。集团公司承担的载人、探月、二代导航、高分、新一代大运载、新一代战略核导弹等任务的国家投入将达到1500亿元,因此如何通过军民融合发展将军工领域的巨大优势转化到民用产业领域是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与此同时,集团公司党组也清醒地看到,作为中国航天的主导力量,必须肩负起富国强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神圣使命,但是集团公司军民融合发展现状距离党和国家的要求、距离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集团公司军、民两方面的技术、能力、人才、管理、文化等尚未实现真正融合,甚至某些方面军民分割、分离、分立的现象还很严重,军民各自比较优势和资源互补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军工任务还较为封闭,对集团公司民用产业发展的牵引、拉动、辐射作用还不够;航天技术转化的环节亟待加强;民用产业发展的业务方向呈现非相关多元化,真正做强做大的项目较少,“散、小、弱”的发展问题较为突出,“一平二调”式的无偿划转严重挫伤了基层培育和发展军民融合项目的积极性;传统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二元结构、一元管理”的现状和“保成功、保增长”军民融合发展的双重要求,集团公司管控模式亟待调整。

面对党和国家的要求、形势与环境的变化,以及目前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客观差距,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必须深入研究、挖掘根源、寻找路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实现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进而“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重要战略途径。

在国家积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的历史时期,航天领域如何通过自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融入和支撑国家军民融合发展大局?如何抓住国家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机遇,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助推航天领域自身发展壮大?如何在民企“参军”产业竞争加剧的格局下快速发展?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要以重点带动全局,围绕“明确顶层战略、聚焦产业方向、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利益趋同、调整管控模式、推动成果转化”六大措施的有效实施,使集团公司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范围、层次、程度得到极大提高。

集团公司将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军民融合战略规划为统领,以不同层次的多元化结合专业化发展为基础,以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化发展平台为支撑,以调动个人、单位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性为关键,以强化军民融合资源统筹配置、发挥协同效益为重点,以建立技术成果转化体系为保障,系统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工作。

集团公司在“以军促民,以军带民”方面,充分利用军用领域先进技术转化到国计民生服务中。比如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实现以后,其大量先进技术已经转移到民用领域,带动了民用技术的快速升级。2008年,集团公司就将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列为四大主业中的两大主业,大力发展由航天技术转化与产业链延伸拓展形成的产品,利用航天的技术、人才、管理、制造等优势,实现产业化发展,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集团公司已在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特种车辆及零部件、空间生物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军民融合的发展格局。集团公司还应继续推进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科研试验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推动航天技术成果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广应用;发展军民结合产业,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和产业化项目建设;推动先进航天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开发航天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拓展航天产品与服务出口市场。

集团公司在“以民促军,以商促军,寓军于民”方面,将从民用航天及民营企业获取养分滋养航天领域技术的成长。日本的三菱重工是毫无争议的军工产业界“大佬”,多年来始终控制着日本军工生产订货份额的1/4。实际上日本军工大企业的军品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平均数不到4%。三菱重工的比率最高,也只有15%。因此,我国航天工业应大力促进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军事应用;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扩大协作配套范围;利用优势资源服务航天装备科研生产,完善投资保障政策确保公平化竞争;信息公开,引导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事业单位、社会资本参与航天装备科研生产;推动先进适用民用技术在航天领域的转化和应用。

当前集团公司已拥有中国卫星、航天机电、航天动力和航天电子等9家上市公司,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拥有航天长峰、航天科技和航天晨光等6家上市公司。随着航天工业改革的进行,将有更多下属科研院所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使得相关企业具备自我造血功能,打通研、测、产的产业链条,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运作效率。

猜你喜欢

军民集团公司航天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年年有“鱼”
逐梦航天日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国企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