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2014-07-10郑美玲
纵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的重点却都放在了阅读分析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更多注重的是对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而忽视了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其实,理解和运用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运用应包括理解,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因为只有理解得更透彻、更充分,运用起来才会更得心应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
一.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
俗话说:“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做好充分备课的准备,仔细研读教材,明确本课要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要从本课中学到什么和用什么方法学。教师要善于从文章中挖掘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点,只有找准训练点,才能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有所依托。例如,在执教《最后一头战象》一文,在学生感悟到最后一头战象嘎羧来到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缅怀往事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他仿佛望见了 ;望见了 ;还望见了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张开想象的翅膀,他们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的思维更开阔了,他们想象更丰富了,他们自由倾吐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相互交融、和谐共生。这些语言训练点的挖掘,正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长点,我们只有找准这些语言训练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长才会犹如有源之水,才能够源源不断地流淌。
二.注重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在阅读教学中,得意与得言应该是二者并重,和谐共生的。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关注文章的内容,又要关注表达的形式和文章的写法,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例如,我在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在学生通过初读、精读和品读深入感悟文本后,我并没有就此结束本课,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五位壮士这种崇高的精神品质,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表达出来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在相互研讨、交流中发现,作者是通过对五位壮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从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然后,我随机引导学生利用本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让学生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再比如: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时,学生在品读文本中感悟到王熙凤的泼辣张狂、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到的?作者又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的呢?学生在研读和交流中不难发现,作者正是抓住了王熙凤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以及侧面描写,塑造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于是我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这种表达方法写自己的一个小伙伴儿,要求学生不要先告诉大家你写的这个人是谁,而是通过你的描写让同学们去猜,以此来检验你是否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这样的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练笔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同时也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妙处。
三.结合阅读加强课堂练笔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文以载道”,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射。一个不善于思考、感情缺失的人,也绝不会写出内涵丰富、情感真挚的文章。正如赞可夫所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我尝试了阅读教学与课堂练笔相结合的方法。练笔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必要实践。课堂小练笔是连接阅读和写作的纽带,能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后,当学生还沉浸在春天的愿景中时,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编一个小故事;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后,在学生为小燕子感到惋惜时,我让学生帮助瑞士政府拟一个公告,号召国民共同救助冻僵的燕子;在教学《穷人》一课后,在学生被善良的桑娜夫妇感动之余,我让学生续写故事的结局……也许学生不能笔下生花,但至少可以做到笔下有花,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相信总有一天孩子的笔下会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大花园。
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中全面落实。虽然不仅仅限于课堂,但课堂却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渠道,它关系到学生的后续发展。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我们应常抓不懈。
郑美玲,教师,现居辽宁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