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探高考作文的有效写作
2014-07-10刘波
高考作文的成功是语文科考试的重点保证。高考语文试卷作文分数占卷面的40%,60分的作文对考生来说是不能等闲视之的。作文虽然与一个人的阅历、情感、阅读、思维等固有水平有关,但在备考前,丰富学生头脑的素材库,教会学生相应的写作技巧非常重要。有效的作文训练,会使学生增加写作的信心,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变得灵活,会使学生原有的阅历、情感体验转化为有效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现时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总为考场作文的所谓保险分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就算个别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运用创造思维来思考问题,能够提出超常规的构思和不同凡俗的新思考,可到了老师那里却被“笔毙”了,这样导致写作在高中生看来是件难事。
我想,要进一步提高自主作文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去设法加以引导,请别再忽视学生生活空间的写作倾向,要善丰素材,有效导引,有效写作。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善丰素材——丰富生活阅读,提升写作基础
知识是创造思维的基本要素,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我们老师要教育学生,除了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外,更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多了解一些常识。正如培根所讲:“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读书是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可据一些老师观察,不少学生课外时间都泡在了电视里。当然,不能否认电视的多种教育功能,看电视对作文也有帮助,但看电视绝对不能代替读书。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必须扩大阅读量,以阅读促进写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读书会或专题读书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即口头作文)。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以提高书面作文水平。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思维活跃,作文素材多了,就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有效写作——打破定势,多角度发散构思
要打破定势,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除了扩大阅读面,扩大见闻,沉淀文化底蕴,为作文的发散思维打下基础外,教师更要教会发散思维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会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立体地多方位地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突破思维定势,纵、横、分、聚,发展学生思维的多极性、敏锐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品质,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如在构思之初要让学生用发散思维打开思路,请别忽视学生生活空间的写作素材。围绕作文题目,作思维辐射,由点到线,有线到面,由平面到立体,跳出食物点、线、面的限制,既要使其注意从上下左右、四通八达的横向联系中考察事物,从而使主体思路更加灵活。从我们日常生活的细小事情中,发现作文题目蕴含的巨大社会意义,从小事中开掘深刻的主题,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在导向写作时,要求学生在平常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发现事物并产生联想,运用发散思维,抓住“小”来反映“大”。
1、正面或反面角度。面对一个问题,持赞扬还是批评态度,是树立正面榜样还是列举反面教材,可选择一条走下去,也可以着眼于两面走辩证分析。
2、真实(具体)或虚幻(抽象)角度。也可针对自己对生活的某些细节的回顾与管窥作加工。
3、自己或他人角度。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是写自己还是写他人?有什么生活哲理?
4、大处或小处角度。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是着眼于集体、民族、社会、国家、甚至人类、自然等大的方面,还是着眼于私人情感、生活细节等小的方面?前者追求大气、高远,后者追求亲切、细腻。
5、历史或现实角度。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是分析其原因还是预见其结果?前者探究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后者探寻事情照这样发展下去会成什么样子。
当然,有效的写作角度还有许多,可谓见仁见智!只要我们老师引导得当,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作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创造性就没有艺术。我们教师也要逐步打破某些清规戒律,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使他们可以在愉悦的心境下寻找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减轻写作压力,丢掉作文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包袱,使学生真正具有扎实的写作能力,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刘波,教师,现居山东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