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插图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2014-07-10冯燕清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适当地诱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探究课文中的插图。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那么,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过程中,将如何发掘教材的插图素材去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呢?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点滴体会。
一.利用插图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文插图色彩鲜明,在色彩的渲染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插图,较易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很想获得文中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在导入新课时,我并不是急于让学生去朗读课文,而是在黑板上出示《桂林山水》的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按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观察整幅插图,通过插图所描绘的景象想象一下桂林的水,有何特点?桂林的山,有何特点?再结合自己所见的山和水相比较,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文章的作者是如何去描述的,作者所写的《桂林山水》与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有什么不同,再通过质疑“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学生通过质疑后,他们的求知欲望自然地被激发出来,就迫不及待地自觉朗读起课文,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
二.利用插图去突出课文中的重点
现用的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插图往往是课文内容的重点。要解读这类插图,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例如,第十二册《詹天佑》一文中的插图,画面反映的是青龙桥附近的一处陡坡上,有一条“人”字形的铁路。一列两个火车头的列车正爬上陡坡。这个画面反映的就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这个画面正好与课文中第六自然段的内容相吻合。在讲解课文时,要求学生在细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中的插图去引导学生弄懂文中的语句描述,通过图文结合学生就很容易把握住文章的重点,文章的语句描述就是表现詹天佑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插图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高年级,有些课文句子含义是比较深刻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得很困难。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加以点拨辅导,往往收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例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中的重点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这句话的含义很深刻,如果让学生说出对它的理解,直接说出它的意思。难度比较大,这句话在课文中是教学的难点,正因如此,要解决这个教学难点,首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文中的插图,图上有老人的画像、海鸥列队肃立,列队飞动,像白色的漩涡。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品读句子,体会句子含义。“扑得那样近”—表示海鸥舍不得离开老人。“飞动的白色漩涡”写出海鸥很多很多。作者是用特殊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深化了课文主题,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利用插图,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插图,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看懂全图,明确图意,从而进行看图写词,学句,看图填空,写完整的话。这样做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也为书面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如《逛公园》一图中插图的人物较多。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又如,有些题目要求看图,读拼音,写汉字。除了要求学生写出汉字外,还要求学生认真看图。想一想图中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当时的情况怎样?然后按图说一、二句完整通顺的话。并让学生按说的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通过利用插图来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和说写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得到锻炼。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充分利用插图,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探索故事的情节……
实践证明,课文中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好插图这个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质量就能得到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就能有效地提高。
冯燕清,教师,现居广东封开。